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基于IEFTRFC2002的Mobile IP协议及其后续版本RFC 3344、RFC 3775都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三角路由"和切换延时问题.本文从网络层的协议框架出发,构建一种支持移动网络环境的新移动IP地址方案,并采用基于门限值的软切换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三角路由"和跨区漫游的延时问题.这一新框架下的细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文仅从移动节点跨区直达路由和无缝切换问题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通信终端移动性的强烈要求,移动IP的出现就成为了必然。对IPSec在移动IP中的应用提高移动IP的通信安全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简述了移动IP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芹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8):175-176
近年来,随着Internet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IP网络正备受瞩目,尤其是在Internet上已经出现了丰富的实时业务应用的今天,移动IP网络中的QoS保证问题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结合移动IP和QoS,重点研究了移动IP网络QoS保证中的资源预留问题,分析了RSVP在移动IP网络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多种解决技术,在MRSVP的基础上引入移动IP区域注册机制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IP网的服务质量(IP QoS)已成为下一代Internet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IP协议的无连接性和IP网络松散的控制管理方式,这项研究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分析当前主要的IP QoS技术,移动IP网的QoS解决方案,并介绍IP QoS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移动IP和无线网络的应用方兴未艾。但是由于传统的TCP协议应用于移动通信中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从TCP对网络堵塞理解入手,分析有线和无线传输的区别,进而讨论移动环境下IP切换对TCP的影响,并提出基于移动IP技术的针对TCP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移动IPv6下快速切换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瑾 《中国科技信息》2009,(22):88-88,96
移动IPv6的切换过程中,有一段时间移动节点和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会产生中断,这段时间即切换延迟。在有些情况下,这种切换过程产生的切换延迟过大,不能满足实时或对延迟敏感的业务需求。移动IPv6快速切换技术是对移动IPv6协议的改进,可以加快IPv6移动节点的切换过程,减少已有通信连接的中断时间,保证通信流的实时传输。该文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切换算法如快速移动IPv6、分层移动IPv6的性能并比较分析了其性能优劣。分析表明,综合运用各种切换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数据流的延迟,提高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7.
涉及移动IP技术的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与IETF组织公布的RFC非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涉及移动IP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到相关专利申请文献所涉及的移动IP技术领域与IETF组织公布的RFC非专利文献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基于该对应关系总结得出涉及移动IP技术的IETF非专利文献的检索策略,从而提高相关领域专利申请的审查质量。  相似文献   

8.
移动IP路由是Mobile IP中的关键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的方法,能够对移动IP标准路由方案和优化路由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优化方案的优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未来传感网络发展方向,研究多层移动传感网络中移动聚集节点sink的移动控制策略.首先介绍移动传感器网络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而介绍多层移动传感网络结构模型,研究网络结构中移动聚集节点Sink的移动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Sink节点移动控制策略模型.  相似文献   

10.
浅谈影响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正  刘大先  曹昌军 《软科学》2003,17(6):44-46,49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移动商务成为当前新兴的一种电子商务形式,发展移动商务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与挑战。文章研究了影响移动商务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移动商务的主要因素:科学的战略规划、先进的技术支持和高效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11.
移动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鲍克忠  储节旺 《情报科学》2002,20(9):976-979
本文介绍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和爱立信,HP等公司的移动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rit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bile versus personal computer (PC)-based forms of Internet access. Drawing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body of literature, it illustrates a wide range of ways in which mobile Internet access offers lower levels of functionality and content availability; operates on less open and flexible platforms; and contributes to diminished levels of user engagement, content creation,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At a time when a growing proportion of the online population is “mobile only,” these disparities have created what is termed here a mobile Internet undercla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argument for digital divide policymaking and, more broadly, for the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dynamics of Internet usag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支持手机检索的技术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风华 《情报科学》2003,21(12):1311-1313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利用手机从Internet获取各种信息,本文介绍了满足这一需要的两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移动用户画像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站通信网络数据蕴含着丰富的移动用户行为,从移动用户频繁活动、规律行为以及移动速度3方面建构移动用户行为画像,可以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更完整丰富的信息。在分析和挖掘某电信运营商3万位移动用户记录的基站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频繁模式挖掘、构建概率矩阵、计算熵等方法,从用户基站日志中所包含的地理位置信息中构建移动用户行为画像。研究结果表明,该画像模型可显示移动用户的频繁活动规律、周期性行为及出行方式,可作为分析移动用户群体行为及用户间交互行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便携式计算设备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并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阐述了嵌入式数据库的概念、特点及其关键技术,介绍了一些成熟的嵌入式移动数据库产品,分析了Berkeley DB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数据访问算法,并给出代码演示如何使用它。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阶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SC移动公司客户满意度问题,分析表明: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这与多数研究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学者得出的结论一致;企业形象与客户忠诚度之间呈强正相关关系,这与国外研究企业形象的多数学者得出的结论一致。证实了用一阶模型,即将各商业流程与客户满意度直接相连来研究SC公司的客户满意度是不妥的。提出用结构方程路径系数计算客户满意度的方法,通过对比发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同时结果显示SC移动公司的客户满意度较好,达到满意水平,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刘杨 《现代情报》2011,31(6):175-177
从移动数字图书馆概念入手,分析数字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现状及不足,并对移动图书馆未来发展进行展望,认为随着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实现,将会对图书馆未来发展、信息公平问题、图书馆专业人才及人才培养、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几个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In Japan, the mobile phon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medium of accessing the Internet and e-mail, especially among those who may not have affordable access to a computer. The lower startup costs and the easier overall accessibility of mobile phones relative to personal computers suggest that the mobile phone may be a possible alternative for overcoming unequal access to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Japan and elsewhere. Using microdata from 2001, we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determinants of mobile versus computer-based Internet in Japan. Our findings show that mobile Internet access, as compared to computer access, is determined less by demographics,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echnological readiness, suggesting that barriers to Internet access are lower for mobile phones than is the case for computers.  相似文献   

19.
彭丽君 《现代情报》2011,31(12):82-84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延伸了互联网,阅读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成为可能。这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Mobile 2.0,然后分别从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高校图书馆读者、图书馆自身三方面加以分析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杨传明 《情报杂志》2006,25(9):22-24
对现有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在数字图书馆中引入移动代理的迫切性和可行性;针对数字图书馆信息分布性和海量性的特点,创建了移动嵌入式功能模块,并结合相关的系统框架,提出了一个新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框架。经试验证明,本系统能有效应对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