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虚假拒绝是汉文化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但目前对于虚假拒绝的系统研究可谓是一片空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等西方经典语用学理论无法对汉文化中特有的虚假拒绝作出合理的解释。虚假拒绝在表现形式上是威胁面子的不礼貌行为,但本质却是礼貌的。礼貌有表层礼貌和深层礼貌之分,虚假拒绝是表层礼貌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
由语句内特定词汇和结构表达的命题意义叫言内意义,言内意义对听者或读者造成影响的意义叫言外意义.同时具有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的话语叫言语行为,而出于礼貌考虑间接执行请求、拒绝或抱怨等功能的言语行为就是间接言语行为.表示同一言外行为的言内行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文章选取一段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台词作为案例,介绍间接言语行为等一系列有关概念及其相互横向和纵向关系,并且探索与言内行为有关的各个翻译原则及其横向、纵向关系,从而从一个侧面展示语言学课程如何解决理论和实践联系这一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借鉴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通过英汉语用对比来寻求符合具体情境的跨文化言语行为模式。一方面,运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分析言语行为表达的非自然话语意义;另一方面,从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探索礼貌原则对提高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其他言语行为如问候、道歉、拒绝等的研究,国内外对批评言语行为的探讨较少。作为日常教学中常见的言语行为之一,教师的批评言语行为尤其值得人们深入地研究。文章以“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依据赛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论,讨论教师在批评言语行为中所采用的策略,并就各策略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批评策略的不同接受程度的基础上,提出选择恰当批评策略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间接性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语言间接性进行了社会心理分析,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三个动机:即满足听话人的心理需要、说话人的心理需要和普遍的社会心理需要。语言间接性的社会心理分析对于发展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理解和使用间接语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John Langshaw Austin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通过数据证明了间接言语行为在语言使用中大量存在,以HSK听力试题为蓝本,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证明了听力教学中同样有很多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语用学的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委婉语这一辞格的生成和接受为出发点,即演讲者/写作者和受众,研究与委婉语现象相关的语用因素,探求其中的语用理据,分别考察其使用过程中的发话者、语境以及受众这三个主要的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荟 《闽江学院学报》2014,35(4):101-106
拒绝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但并非所有的拒绝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拒绝。虚假拒绝在汉文化中频繁出现,可以说是拒绝言语行为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为了了解邀请真诚与否,顺应汉文化的礼节和习惯,人们往往会在别人发出邀请时实施虚假拒绝。虚假拒绝具有隐藏真实意图、试探对方态度、促进入际关系和谐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廖迪冠 《海外英语》2012,(9):253-254,259
通过检索近十年国内英汉拒绝语的研究文献,从理论、模式、策略、教学和应用五个主题对纳入文献进行探讨分析,发现国内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存在着研究方法单一、受试身份单一、研究类型比例失调和纵向研究缺失等不足。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语言现象,着重探讨了委婉语产生的理论依据以及委婉语与社交语境,委婉语与合作原则,委婉语与礼貌原则,委婉语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美男女学生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的策略选择进行了研究,旨在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策略选择背后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从而培养中国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转喻概念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介绍了Radden与K·vecses对转喻生成类型的分类,并将之与认知心理学中的脚本联系共同分析行为脚本内组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请求是一种很普通的言语行为,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面子威胁行动(Face Threatening Acts)。人们在交际中一般都会考虑面子问题。因此,在实施请求这一言语行为时,发话人通常都会采取一定的请求策略来加以调整。不同的语言其请求语是不同的,英语和汉语也是如此。本文旨在对这种差异进行对比,解释造成英语和汉语内部请求策略不同的原因。对于英汉语之间请求语的差异,本文则更多地从文化角度阐述,并指出理解这种差异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间接言语行为——有效的语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莉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5):57-59,64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会话原则密不可分,间接言语行为作为语用策略的使用动因大致包括:维持礼貌交往,增强话语力度,弥补表达缺陷等交际功能,另外,修辞格在间接言语行为中的妙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文以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言语行为体现的礼貌策略的异同,揭示了英语和汉语语言蕴涵的文化差异分析并正确对待这些差异,有利于跨文化交际意图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武敏 《海外英语》2012,(15):82-83,95
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强调把语言的意义构建到结构的、社会的、文化的维度,通过三维的语境功能来表述语言的具体或抽象意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实施各种言外行为。交际教学法是言语行为理论在教学领域的有效体现。该文主要通过语言哲学的语用层面,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指导性以及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看,唠叨言语交际冲突实际上是说话者和受话人认知语境之间的矛盾。为了避免唠叨言语交际冲突,达到交际目的,发话者一定要从受话者交际角色、经验、文化等个人背景和当时的情境语境出发,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这样说出的话才能让对方觉得"中听",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8.
请求和拒绝是面子威胁言语行为的典型代表,并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可用以探讨学习者语用能力的中介语特色。个案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在实施言语行为时尚未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礼貌程度,因此加强建设旨在提高语用意识的教学系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和文化沟通能力,尤其是礼貌地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礼貌理论与面子观,以"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调查形式,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辅助语调控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性别、英语水平等维度对英语学习者的拒绝语辅助策略的选择都有一定影响。最后,文章就其原因做了实质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道歉言语行为范畴的原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歉言语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施为性言语行为,也同样具有家族相似的特征,并表现出范畴的原型效应。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对汉语中"道歉"言语行为的实例一范畴进行分析,能有效把握其显示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