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贺旖旎 《今传媒》2022,30(2):88-91
互动剧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呈现出媒介发展的"人性化趋势",改变了传统电视剧的线性叙事和单向传播信息的弊端,革新了观众与影视内容之间的连接方式,具有补偿功能,为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本文在补偿性媒介理论视阈下探讨互动剧表现出的受众赋权、交叉叙事、交互性等新特点,总结了互动剧"补偿"自身发展时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互动剧的传播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为进一步探索研究互动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雪 《新闻世界》2021,(4):94-96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影视艺术作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今己进入到新媒介时代,以声音和画面为主体的视觉文化成为主流,网络文学IP剧便在这个环境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将研究视角定位在网络文学IP剧的叙事方式上,在学界现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互联网这一媒介环境,剖析它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子琪 《视听》2016,(11):11-12
在所有艺术门类中,依托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得以发展的电影与电视,因天然的亲近性而结合得最为紧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在具体拍摄手法、技巧及艺术追求等诸多方面均大相径庭,然而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特征使其似乎从来不排斥任何新鲜的尝试。近年来,韩国迷你剧创作者们便在二者"跨界"融合的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在创作出《幽灵》《两周》《神的礼物——14天》《信号》等剧作的同时,也在迷你剧主题的深度、叙事的密度、视听语言运用的广度以及演员表演等方面进行了电影化的开掘,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等审美层面提升了韩剧的格调。  相似文献   

4.
网络小说IP剧"生成"与"生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大批网络作家应运而生,促进了网络小说和影视的碰撞与融合.网络小说IP剧具有热播的先天优势,一方面拥有大量原著粉丝,另一方面弥补了影视剧原创剧本的缺失,其经过改编被搬上荧幕是必然的.网络小说IP剧的"生成"与"生存",需要网络小说IP的综合开发,通过文学、影视、音乐、动漫、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实现网络小说IP剧泛娱乐生态运营体系和全版权营销产业链的立体化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媒方式和媒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一度搁浅的互动剧也趁势而起,再次崭露头角.在5G技术的支持下,互动剧的影游融合特点得到彰显,交互性、沉浸性和多样化的叙事视角优势日益见长.文章通过对比互动剧与传统电视剧、互动剧与影游融合的关系,分析国内互动剧的发展现状,探讨互动剧的发展前景和解决办法,以此推动互动剧在5G时代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舟 《新闻传播》2010,(7):103-104
本文以TVB戏说剧《醉打金枝》为例,分析民间故事在被改编为戏说剧后,对叙事学的运用。从人物的叙事功能、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了解戏说剧的风格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姜雪 《视听》2021,(1):12-14
2005年,一部《仙剑奇侠传》打开了仙侠剧的火爆市场.之后的15年间,仙侠剧的发展起伏不定,既掀起过全民追剧的收视热潮,也经历过鱼龙混杂的探索阶段.研究当下大火的仙侠题材影视剧与以往作品的差异,需要从创作和审美的角度分析代表性作品广受欢迎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只有真挚合理的人物故事和积极正向的价值塑造,才能满足审美素养和...  相似文献   

8.
《Skam》作为一个低成本的青春教育剧,凭借口口相传,成为一部受到全球热捧的好剧,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本文从情节叙事、人物塑造以及内容叙事三方面分析青春教育剧《Skam》的叙事特点,希望给国产青春剧带来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安家》《都挺好》《小别离》《小敏家》等为代表的都市题材剧叙述了普通人的群像生活,引发社会话题,有的甚至成为现象级“出圈”作品。本文以社会认同理论为研究视角,回答都市题材剧“出圈”的宏观和微观原因。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微观层面上,普通大众由于对自我身份的心理认同,产生新的媒介期待;而宏观层面的群体生活差距以及网络话语权的重心下移使都市类的题材剧更受欢迎。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对影视媒介的现代转型进行一些思考,为理解都市剧“出圈”等网络现象提供了一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09,(4):18-18
事件回放: 自《亮剑》、《士兵突击》之后,仅今年上半年,就有《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的兄弟顺溜》等剧持续热播,一时间,国产剧的话题大热,网民俏皮地将国产剧昵称为“中剧”。这些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色:“纯爷们”。“纯爷们”剧的热播,似乎表明了一个中剧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1.
李庚 《现代传播》2019,(11):98-101
与国家民族历史叙事的紧密对应关系,使年代剧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具备了特殊的身份认同功能。因而,完成富有当代文化特质的意义生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对于年代剧的创作以及研究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考察当前国产年代剧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到电视剧文本主要通过三种层面的意义生成机制,有效达成了其关于个体、民族、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表征。其一,采用编年体叙事框架,把较长的历史时段作为故事依托;其二,以"家国同构"的内在话语逻辑,将"小人物"与"大历史"相关联;其三,选择将"个体叙事"与"宏大叙事"相缝合的叙事策略,用两性情爱话语的"错位叙述"呈现个体复杂而幽微的日常生活世界,以此折射历史的变革,从而实现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构。  相似文献   

12.
岳傲南 《视听》2018,(11):59-60
自《后宫甄嬛传》大获成功之后,"大女主剧"纷涌而至,其中不少从筹拍到宣传都备受关注。"大女主"题材的兴起反映了女性意识的崛起,是女性在现实中的内心折射,也是其在面临困境时的精神慰藉,因此大女主剧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一定会占有日趋重要的地位。2018年,"大女主剧"《延禧攻略》异常火爆,不仅播放量破百亿,与该剧相关的话题还频频登上热搜榜。本文试图通过探析该剧火爆的原因,为大女主剧今后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跨屏收看的促进下,电视剧的收看平台已经从单纯的电视,扩展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网络IP剧的盛行,与其原著已有的粉丝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IP的影视改编并不等同于原著,将粉丝转化为观众,同时扩大观众数量是网络IP剧营销的目标.IP剧《欢乐颂》将UGC引入了电视剧营销,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扩大了电视剧的收视效果,取得了较好的营销业绩.  相似文献   

14.
价值内涵是献礼剧精神导向的核心意指,统摄着全剧的文化论调与历史性意义构成。《觉醒年代》作为纪念建党百年的代表性献礼剧,在革命先驱的去概念化塑造、叙事题材的纵深开掘、情节模式的诗意熔铸、历史摹刻的美学昭示等方面,均体现出此类剧集艺术实践与价值书写的全新逻辑,并建构起对这一类型剧极具借鉴意义的价值范型。该剧价值范型的确立,与“构境”这一饱含东方视角的影视文本书写传统密不可分。“构境”既是生成文本背后价值动因的重要经验,同时也影响着电视剧价值体系的终极完形。献礼剧《觉醒年代》即是通过情感构境、理想构境与历史构境的三重单元,建构起统领全剧的整体性价值框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产青春剧尤其是以大学生活为主的影视剧,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爱情至死"的悬浮之风:事业线整体萎缩,生态失衡;价值观局部偏颇,三观失正。回顾历史,新中国的叙事艺术作品中确实存在着从事业压倒爱情到爱情辗压事业的宏观变化;但环顾周边,国内外的优秀作品都证明了无论是偏重爱情还是偏重事业都能获得广泛的接受。对于当前的国产青春剧来说,亟待克服悬浮之风,扎根新时代,为国家写史、为民族塑像、为人民立传。  相似文献   

16.
方言剧是以本土地域文化为创作背景,通过方言来言说生存在本土地域空间内市民生活的特殊剧种,观众可以通过对剧中地理人文景观和市民生活风貌的描绘来感受城市风貌及其精神内涵。本文选取重庆方言电视剧和方言栏目剧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重庆方言剧叙事与重庆城市形象建构间的种种策略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重庆方言剧通过以方言为主的叙事语言、平民化的叙事立场来建构重庆城市形象,真实地展现出重庆处于发展转型时期的城乡结合的城市风貌以及仗义豪迈的市民个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部年代剧,《父辈的荣耀》用细腻的笔触、真实的场景再现了东北林场里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变迁,并以此为缩影叙述出中国林业的发展轨迹,展现了时代的巨变与个中坚守。本文从剧中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符号运用等方面探析其是如何进行家国叙事的,力求为时下年代剧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代都市情感剧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琰 《新闻爱好者》2011,(17):24-25
近年来以婚恋为题材的都市情感剧很受观众欢迎,比如《金婚》、《双面胶》、《蜗居》、《王贵和安娜》、《婚姻保卫战》。这些电视剧在取得了骄人收视率的同时,还引起了社会话题的热议。随着媒介重心的转移和视觉文化的强势崛起,中国电视剧逐渐摆脱了对小说等文学作品的依附,获得了强势话语权和独立主体的地位,成为当今最广泛和重要的叙事艺术之一,其社会文化地位已是今非昔比,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时下最具影响力,负载社会文化意义最多的艺术样态。而情感剧热播的背后,恰恰折射出的是现代中国人婚姻城堡里种种不可言说的问题,记录的是中国人婚姻伦理文化变迁的无奈与希冀。  相似文献   

19.
朱琳 《新闻界》2012,(21):51-54,62
以英剧的文学特色为引,探讨视觉文化时代影视与文学的关系。认为影视可以改变文学的观念疆界,可以成为文学的存在或书写形式之一,却不可能终结或替代整个文学。文学与影视有相互依赖和支援的一面,但并非是对等的。在视觉中心、技术崇拜的时代,更需要凸显文学对影视的支撑和滋养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小说改编剧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各种题材的网络小说被陆续改编为影视作品,为影视剧创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由于改编体裁的特殊性,网络小说在被改编之前就拥有较高的人气,这给改编剧的制作方既带来了较高的市场预期,又带来了怎样迎合网络小说读者的难题。目前,传媒学界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未有系统全面的成果。本文将从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现状、热播原因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