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统编版语文教材已全面实施,如何落实学科立德树人的任务?人民教育家于漪提出“德智融合”思想,为语文学科育人指明了方向、载体与途径。“德智融合”,是以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德智融合思想,要做到三点:“德智融合”的旗帜上是大写的“人”字,“德智融合”的课堂有涌动的生命活力,“德智融合”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大先生”。  相似文献   

2.
黄音 《上海教育》2023,(13):6-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做出全面部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基础教育是本中之本,为未来的国民素质“奠基”,身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领会到位、落实到位。“德智融合,学科育人”是语文课堂中“土生土长”的教育教学思想,本世纪前后,由“人民教育家”于漪提出,旨在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  相似文献   

3.
范晓峰 《教育》2022,(2):9-11
于漪老师在新世纪提出了"德智融合"的教育思想,明确指出:"教师肩负的千钧重担须聚焦在对学生滴灌生命之魂.德行和智性是生命之魂.教其德行,懂得做人道理、报效国家之理;教其智性,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生存、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人的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绎而来,旨在通过“融合”的方式来促进“五育”共同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语文中的“五育融合”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以语言文字、能力、情感价值观为内容,有机融合五育的教学实践。其具有德、智、体、美、劳五个内在要素,分别与语文文字中“情”“法”“活”“美”“用”相联系。作为学科综合育人的关键举措,语文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实现五育渗透;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课内外共育;更新育人模式,实现五育互融;重构评价模式,实现以评促融。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各门学科课程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学科教学中,深入挖掘学科教学的育人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促使其与学科教学融合。文章在阐述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基础上,探析立德树人思想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不断提高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6.
“思政+”融合课堂能有效打破思政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思政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融合中产生共生效应、滋生育人合力。成功的“思政+”融合课堂,需要聚焦素养找“融”点、理顺逻辑使“合”力。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思政+”融合课堂对促使高中学段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德”教育,是指通过相关办学策略的实施,将学校“美育”与“德育”相结合,融合而成一种教育合力。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的“美·德”教育采用了如下实施策略:德育导师制实现三全育人,以美润德;培元课程体系因性育人,以美启智;“品正学芳”的校园文化以美培元,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的“德智统一论”包括:坚信道德具有感化人心、转移风气、变革现实的伟大作用的“德不孤”思想;坚持“一以贯之”、“日进于高明而不穷”的人生修养论;提倡“以德为体,以才为用”,“以量为体,以智为用”的立德立功统一论。船山的这些光辉思想对湖南近现代人才群体的兴起发挥了巨大的培养、熏陶作用,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有重大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无须讳言,在现实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并不存在德、智、体、美、劳融合的一门“五育课程”。五育融合更类似于一种课程理念,指向一种课堂教学实践行为,即通过基于某学科而又不止于某学科的不同课程、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现课程价值的创新,并进一步实现课堂中学科育人和综合育人价值。由此可见,五育融合理念或五育融合实践中隐藏着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堂的课程观、教学观和知识观。其中,尤以知识观最重要,因为教师有什么样的知识观直接关系到其践行怎样的课程观和教学观。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观影响着如何开发并理解课程、如何实施教学、育什么样的人及如何育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是指以中小学体育教学为主要载体,通过统整与贯通的方式融合德、智、美、劳各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逻辑框架应当是以跨学科主题为主线、以身体实践为手段、以大融合观为纽带、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将德、智、美、劳四育融入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的推进机制是:渗透教育元素,完善体育教学目标;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体育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生态,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汇聚多元主体,创新体育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1.
金薇 《教育》2022,(19):13-15
于漪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基础上,提出语文学科应在"德智融合"中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当然,"德智融合"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变化源自实践:德智内容从最早的"思想性与工具性"到"道德情操人格气质与工具性"到"自然人与合格公民"到"德育与智育".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早期的"课加讲大道...  相似文献   

12.
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满足学生课堂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还应当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学生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格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将英语教学与立德树人相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深入分析,提出英语教学与立德树人融合的新策略,并在实践中应用和推广,以期为改进英语教学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林芳锃 《新教师》2023,(3):25-26
<正>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现象和问题,“五育”并举在学校具体落实过程中常有不足。因此,“五育融合”是当前乃至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中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笔者所在的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崇尚体育为基础,以美育为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动力,将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融于课堂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效地让学生在“五育”并举中形成良好品质,发展思维才智,完善健全人格,锤炼坚强意志。在学科教育教学中,要做实落细“五育”并举,  相似文献   

14.
周明 《江苏教育》2023,(7):27-28
<正>“根”是基本,“魂”是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的目标是树人,立德树人,是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各学科教育的共同目标。一、坚持方向性,明晰立德树人的意蕴内涵1.从时代价值看立德树人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这份文件明确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时间表与路线图。时间已经指向了2023年,在新的形势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要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凝练与升华,是发展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根本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导者育人目标,不断探索学科育人与思政教育融合并进的有效路径,创新“三全育人”落实机制,构建了“学校-学院-学科”联动的圈层式、一体化育人格局,形成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课题思政、社会实践、导学共同体为特征的学科思政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曾说 :“美术之目的 ,崇尚人之好尚 ,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品德素质是人的重要素质 ,是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而且能净化学生的心灵 ,陶冶高尚的情操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意志。德为美之魂 ,美为德之神 ,“美德”既是指美好的品德 ,又是美与德的最高境界的高水平的融合。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就是要以美育人 ,育人以美 ,美育与德育相得益彰、相映生辉。其教育方法重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寓德于美的渗透。下面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认识。一、寓德育于作品欣…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改中的新理念只有转化为一定的课堂样态,才能促进学生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见议悟迁”语文课堂学习样态就是高效课堂改革理念在新教材实施中的创新运用,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内涵包括见识、议论、领悟、迁移四个方面,主要是通过自主阅读增长见识,小组交流碰撞思想,提炼领悟发展思维,应用创新拓展能力。实施过程中,注重依据统编教材的编写体例,改传统的“注入”为“悟出”,以教、学互促提高课堂效率,达成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校提出了“德智相融的语文课堂”的省级课题研究。打造德智相融的语文课堂,就如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课堂找到了精神上的支点,我主要从以下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9.
关于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我国教育理论界通常的说法是"德智一体化"。这种说法在重视德育智育密切联系、互相配合的同时,忽视了德育智育之间的差异。德与智在内涵、范畴和指向上各有不同,二者不能互相代替。中国文化传统强调了德智统一的一面,但也毫不否认德智之间某种程度的分离。认识不到这一点,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缺乏理性分析的表现。"德智一体化"产生的理论根源主要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德智关系问题上,更为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德智统一化"。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两字的含意原是包括了“教书”,“育人”两者不能偏废的、并重的内容,今天着重提出教育的这一含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指的虽是整个教育工作,但其中更重要的应是指“育人”意识淡化了。“德、智、体、美、劳”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德”居首位,而恰恰放松了“德”,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许多事实都已说明了其后果:“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个人至上”的处世哲学,低级庸俗的人生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