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纯真值的析取命题与不相容析取命题的真值取决于其肢命题的真值,是其肢命题的真值的真值函数,都具有第一依赖性,其真值表就是铁证。而非纯真值的制析命题、反制析命题和不制析命题的真值不是其肢命题的真值的真值函数,可由非纯真值的充分条件假言联结(制约)词"若,则"来刻划,因而具有第一独立性,有时具有两个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真值表是关于命题真假值的图表,真值表可以用来定义复合命题中的逻辑联结词。运用真值表法,可以对一个复合命题的真值予以确定,对两个复合命题之间是何种关系进行判别,并可以判明复合命题推理形式是否有效。文章还进一步论述在负命题的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的是复合命题负命题的等值命题。将真值表法应用到负命题教学中,可以通过真值表这个直观的工具,解决学生仅靠自然语言难于理解的问题。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复合命题及其等值命题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熟练地交替运用。这样就可以使思维灵活全面,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关于"假言命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泉清 《江西教育》2003,(14):21-21
把命题P、q用联结词“若……则……”(如果……那么……)”联结起来的新命题,称作P、q的假言命题或蕴涵命题,记作:P→q。P称为前件(假设或条件),q称为后件(结论)。其中蕴涵“如果……那么……”(若……则……)的意义,与日常生活语言中“只要……就……”,“要是……便”等是相当的。这种形式的命题在数学中是常见的,学生也比较熟悉。但是其真值表在教学中难以解说,同时对其否定,学生也不易理解。下面就对假言命题真值表和其否定的教学谈点个人认识。一、通过“数学建模”来理解“假言命题”的真值表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试验本)对…  相似文献   

4.
活用真值表     
刘晓东 《中学数学研究》2009,(4):F0003-F0004
新课程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中,以表的形式给出了四种命题真假性的关系即表1;在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中,也可将复合命题与构成它的简单命题真值之间对应关系,用表的形式列出即表2,我们把表1、表2称为命题的真值表.列出真值表,是数理逻辑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在解题中有着独特的应用,本文就此做简单探究.  相似文献   

5.
“除非”类假言命题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假言命题中,联结项往往只起联结前后件两个假言支的作用,判断一个假言命题的类型不能单纯依据联结项而必须直接分析前后件两个假言支之间的逻辑联系。对于含有否定词的假言命题,联结项的判定至关重要,其误判将导致假言支判断的失误,进而导致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类型判断的错位,或前后件两个假言支之间逻辑关系分析的尴尬。正是在相当程度上把假言命题中的联结项与假言命题类型之间的或然性关系当作必然性关系以及对联结项的误判,导致假言命题类型判定的种种失误。这也正是我国逻辑学教科书长期以来把“除非”类假言命题的三种类型统统归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这一谬误产生的根源。对假言命题与联结项之间的对应关系亟待进一步加以廓清并重新作出科学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充分条件关系是非纯真值的联结关系,不是纯真值联结关系。作为必须通过非纯真值的充分条件假言联结词"若,则"来定义的导出的尽举选言命题也是非纯真值的:尽举选言命题的真值,不取决于出现在其中的肢命题的真值,前者不是后者的真值的真值函数。以尽举选言命题作为前提能构成从已知获取新知的推理。以纯真值复合命题作为前提不能构成从已知获取新知的推理。  相似文献   

7.
形式语义学和语用学从不同角度研究句子的意义,前者以真值条件为基础来理解句子逻辑语义,后者结合语用原则分析句子的会话含义。量的准则是影响句子语用意义的重要因素,它直接造成了自然语言交际中理解的语义与形式语义学中语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人们理解直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某些真值条件时常常存在疑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选言命题的真值表中,不但相容的选言命题的真值表中的V所定义的逻辑涵义与相容的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是符合的,而且不相容的选言命题的真值表中的V所定义的逻辑涵义与不相容的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也是符合的。有些人之所以认为V所定义的逻辑涵义与不相容的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不相符合,是因为他们对不相容的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给予曲解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陈元勋 《云南电大学报》2009,11(3):37-40,44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项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项也可以充当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项,联结项与假言命题类型之间的这种或然性关系决定,判断一个假言命题的类型往往不能单纯依据联结项而必须同时分析前后件两个假言支之间的逻辑联系。正是把假言命题中的联结项与假言命题类型之间的或然性关系当作必然性关系,导致我国逻辑学教科书长期以来把“除非”类假言命题的三种类型统统视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谬误。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有教师和学生对两个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弄不清楚.尤其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3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就一些具体事例来谈一谈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基本概念 假言命题是反映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按照其所表达的条件性质的不同.相应地区分为3种.即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反映某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什么是充分条件呢?就是说,如果有p,就必然有q;而没有p是否有q不能确定(即可能有q,也可能没有q).这样,p就是q的充分条件.例如."摩擦"对于"生热"来说.就是一个充分条件,因为只要"摩擦"就必然生热,而无"摩擦",未必不"生热".  相似文献   

11.
按传统观点,如果一个命题的预设为假,则该命题无意义。但从超赋值的观点看,它表明某些赋值使它为真,某些赋值使它为假,印命题可真可假。若超赋值可以指派真值,则可以进一步研究各复合命题的真值情况。  相似文献   

12.
王国俊提出了命题真度的概念,它与命题逻辑等价的概念不同,但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文中通过在全体公式之集上引入某种等价关系,给出了二值命题逻辑中命题真度相同与逻辑等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们对对当关系的研究,主要在相同素材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规范命题的对当关系以及复合命题的对当关系几个方面,性质命题与其负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从未涉及.事实上,相同素材的性质命题与其负命题之间也存在着对当关系,借助数理逻辑的真值表和逻辑方阵可知相同素材的性质命题与其负命题间共存在十六组对当关系.性质命题与其负命题间的对当关系的推断对简化思维程序、缩短思维时间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是逻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指代理论是中世纪独具特色的理论,指代理论是讨论命题中的词项与其所指对象关系的理论,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分析途径和方式。奥卡姆的指代理论是中世纪指代理论中颇具代表性的理论,它表明直言命题中的主项和谓项都具有指代的性质,指代对判定单称命题、特称命题、全称命题、不定命题、过去时和将来时的命题、模态命题的真值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得出指代对把握命题真值起到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海德格尔解释学现象学的角度,分析西方美学史上关于艺术与真理关系的三个著名命题,即柏拉图的"艺术是真理的影子的影子",尼采的"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以及海德格尔的"艺术是真理的源泉"。在这种艺术观与真理观的比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作为"历史性此在"的人类自身、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存状况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虚概念的“真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概念就是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其所指对象的概念,概念(包括实概念和虚概念)是无所谓真假的,真假特性是判断(或命题)所独有的,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是否存在对应物并不构成真假问题,只构成实虚问题,主或虚概念有真假的主张或违反逻辑或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7.
逻辑与非逻辑的划界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与非逻辑的划界标准是元逻辑的根本问题之一。流行的四种标准全都认定逻辑基础是逻辑。在展开正统的两个演算时所采用的能从已知定理去得出新定理的真正的逻辑事实上并不符合正统数量逻辑。鉴于正统的两个演算只以真值函数、个体 -真值函数为研究对象 ,故而属于离散数学。因此需提出能鉴别这种真正的逻辑的第五种标准———逻辑是人类在认识宇宙时从已知进入新知 (从已有客观事件必然过渡到新客观事件的认识 )的普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假设开发法是土地评估中的常用方法,但在温州土地评估运用中往往存在建安成本规定与实际支出差距大,项目不同而小区配套和前期费用却无差异,利润率规定不符合市场情况等问题。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评估,土地评估行业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在运用假设开发法时,应依据相关标准、房地产项目实际情况和市场行情确定建安成本、小区配套和前期费用及利润率。  相似文献   

19.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关于真理问题的争论焦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语句的成真条件是否可以作为判定语句意义的标准?第二,在语句的真值与语句所表达的事实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对应或符合关系?第三,逻辑中的排中律或二值原则在判定语句真值时是否仍然有效?对于这三个问题,实在论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而反实在论则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