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浩瀚如海的中国钢琴作品中,优秀的地域性作品比比皆是,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给钢琴作曲家的创作带来无限灵感,并为之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然而,长期以来,作曲家创作的带有独特地域浓郁风格的钢琴作品是极为有限的,针对各地区钢琴作品进行剖析和研究的专题性文章更为少见。本文对中国民间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钢琴音乐最早在西方出现,随后又传入我国。经我国钢琴作曲家不断努力之,创作出了许多高水平的作品。中国钢琴作品是建立在本民族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同时中国钢琴作品又融合了西方钢琴音乐文化的内容,又带有一定的时代风貌。中西方演奏钢琴的方法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因此有必要重点分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方式,侧重于钢琴作品演奏中的和声色彩,在对中国钢琴作品音阶、调式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掌握中国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钢琴是作为西方乐器流传到中国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作曲家开始将中国的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相融合,从而产生了中国钢琴作品。而中国的钢琴作品在创作方面大都是以改编的形式出现的,诸如:将民歌改编成为钢琴曲,进而使得中国钢琴改编作品呈现出中国话的特点,即:民族化、中国审美标准等等,推动了钢琴在中国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钢琴艺术作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钢琴演奏技法及作曲法相结合而生。自钢琴传入中国以来,历经二十世纪初时期中国优秀作曲家的不懈努力,创作了一系列以中国传统文化、民间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的中国特色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境,展现出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中国钢琴艺术作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钢琴演奏技法及作曲法相结合而生。自钢琴传入中国以来,历经二十世纪初时期中国优秀作曲家的不懈努力,创作了一系列以中国传统文化、民间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的中国特色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境,展现出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6.
民族化的钢琴作品之所以成为具有“中国化”的代表作品,离不开作曲家们独特的构思与扎实的艺术功底。本文在和声的使用与意义上着重分析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特色和风格特征,以此来感受在钢琴音乐中的民族美。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当代作曲家崔世光钢琴曲《钢琴上的福斯特》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作品演奏技巧,认为作品充分反映了崔世光一直追寻的"中西结合"的创作理念。旨在为崔世光钢琴作品研究者与演奏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平湖秋月》是作曲家陈培勋改编而成的钢琴独奏曲,是钢琴改编曲中的精品作品之一。它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具有典型的织体特征与时代风格。本文通过对该作品音乐特征的分析,以此加深对该作品的理解,对于诠释中国钢琴作品风格的演奏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作曲家们将他们对以中国传统作品的理解,将民族音乐作品改编成为钢琴曲,更好地传播了民族音乐文化.本文拟对民族钢琴作品《百鸟朝风》的独特“弹奏风韵”进行解析,以期民族钢琴作品《百鸟朝凤》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阿尔贝托·吉纳斯特拉是二十世纪拉丁美洲著名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风格多样的钢琴作品,而《第一钢琴奏鸣曲》正是其广受赞誉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规模宏大、热情高亢,展示出了作曲家非凡的创作天赋。本文从作曲家的创作历程入手,主要对《第一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和演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弗朗索瓦·博尔纳是古典主义的作曲家,这首《卡门幻想曲》是由歌剧《卡门》中提取的几个代表性片段改编而成,也是普及度最高同时深受人们喜爱的两个片段。而弗朗索瓦-博尔纳将其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改编理念中,诠释出了新的音乐,新的变奏。不仅如此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作曲家通过这部作品将长笛本有的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在音色、技巧、旋律、演奏法等的方面都做了很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民族交响协奏曲《冥》、《瑟》、《索》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金湘教授20世纪90年代的重要作品,曾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演奏,受到一致好评。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空虚散含离”的美学思想,在技法上又借鉴了西方现代音乐的手段,使得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强烈的现代性,表达了作曲家的深层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3.
传统著作者对于诗词格律的介绍,都将近体诗的不同体式作为基本元素,就首句平仄起收不同分别作以介绍,并将其中格律的变化部分称之为"拗救"。这类著作让读者陷入格律的重峦叠嶂中,反而阻碍了格律的普及和推广。罗辉先生在其著作《诗词格律与创作》中将律诗的四种句型作为基本元素简约地介绍其变化。由于律诗实际上只是这四种句型的轮转,这就使得爱好者掌握了格律的法门。同时作者在诗词创作技法上提出了"有形、有则、有魂"的"三有"原则,从而在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诗词爱好者指明了学习和努力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钢琴曲《梅花三弄》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钢琴改编曲。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别从创作背景、音乐织体、形象塑造以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对钢琴曲《梅花三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钢琴曲《夕阳箫鼓》足中国钢琴作品的经典之作。此曲旋律优美、舒展,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刚柔并济的音乐神韵与诗情画意。本文从演奏和艺术处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人们对这部经典作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中国作曲家郭祖荣艺术歌曲《寻寻觅觅》的曲式结构、调性、人声声部及钢琴伴奏四个方面进行初浅的分析,探求作曲家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中国音乐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和音乐表演理论。古人对琴的描述则有"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之说,它因为长期在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溪山琴况》的解读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髓。  相似文献   

18.
伸振奎作为清代改编《红楼梦》小说为戏曲的第一人,学术界一般只是将其与《红楼梦》的传播相联系,而对其戏曲创作的成就,特别是剧作总数至今没有定论。对仲氏在《红楼梦传奇》创作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和高度的戏剧创作技巧则论之甚少。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社会主义"三个视角"来加强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认识,并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抓住教师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发挥的关键点、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发挥的关键点、贯穿过程环境因素影响作用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第三交响曲》是香港作曲家陈永华在加拿大修读博士学位课程的作品,作曲家当年身在海外求学,在积极学习西方现代音乐技术的同时,依旧探索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并在创作观念与美学倾向上都体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和寄托。对此类作品进行细节性"内部"分析,对我们认识现代世界多元文化对中国现代作曲家的影响,梳理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了解作曲家成长轨迹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首交响乐作品的体裁、结构、旋律、音响、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促进我们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