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提高声环境质量是建设生态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TES-1350A型声级计,用等效连续A声级方法对宜眷学院校园内噪声进行监测。用环境噪声标准法和指数法分别评价校园噪声环境,分析存在噪声污染的主要区域。结果表明:宜春学院校园声环境整体较好,基本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需要。在生活区、文娱活动区,噪声有一定的污染,晚上噪声污染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对校园各个功能区进行为期7天的实地监测,采用等效声级法与改良型污染指数法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学院校园环境已经受到噪声污染,其中校前区噪声污染最为严重,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昼间还是夜间噪声超标值均最大.冬季昼间超过国家标准11.8d B,超标率为21.50%,夜间超过国家标准20.8d B,超标率为46.33%;夏季昼间超过国家标准17.4d B,超标率为31.71%,夜间超过国家标准27.0d B,超标率为60.09%.校园噪声污染等级为中度污染.交通噪声是校园的主要噪声源,针对校园声环境质量现状,提出了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校园声环境建设面临困难。本文在阐述高校校园声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校园声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形势,并提出了高校校园环境噪音控制和声环境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飞机噪声的共性决定其评价体系应于环境噪声评价体系统一 ,而飞机噪声的个性决定其评价方法必须有别于一般环境噪声评价 .本文通过对飞机噪声的共性与个性的分析 ,建立了一种新的飞机噪声评价体系 ,它不仅考虑到飞机噪声不同于其他交通噪声的特点 ,而且有效地统一了飞机噪声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评价体系 .新体系可以将机场周围飞机噪声与其他交通噪声叠加 ,真实地反映机场周围声环境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出柴油机噪声品质综合评价方法,解决产品总体噪声品质择优排序问题。创新点:在噪声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中,将均匀设计抽样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一种考虑多因素、多水平的噪声品质主观综合评价GPC-UDS-AHP方法,通过对少量的声样本进行主观评价得到声品质综合评价结果;提出基于偏好序和Bradley-Terry模型的权重计算方法,避免了1-9标度法主观性强和一致性难以满足要求的问题。方法:针对传统的成对比较法难以在声品质主观评价试验中获得评价对象整体感受择优排序的不足,结合均设计抽样法"均匀分散"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分组成对比较法的柴油机声品质主观综合评价方法,确定适合于柴油机声品质主观评价的结构及层次划分,提出基于偏好序和Bradley-Terry模型的各级指标权重计算方法。以采集到的某3款柴油机共375个噪声样本为评价对象,分别利用该方法和等级评分法计算得出3款柴油机的声品质评价综合值。结论:提出的柴油机声品质主观综合评价GPC-UDS-AHP方法可在有效地维持成对比较主观评价试验实施范围的情况下,准确地得到柴油机声品质整体主观感受评价得分的择优排序,可用于实施不同柴油机或N次改进试验的声品质比较和评判。  相似文献   

6.
噪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声环境的品质,国家规范对室内外噪声都有相应限值.通过噪声测试实验,监测大学校园教学建筑室内噪声、功能区环境噪声及周边市政道路交通噪声,以国家规范为依据评价环境噪音状况,提出改善噪声环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轿车乘员舱内在加速工况下的发电机噪声抱怨,通过在消声室内进行固体声和空气声识别,找到了发电机噪声抱怨的产生原因为固体声.针对此抱怨,采取优化发电机爪极的措施来优化电磁噪声.主观评价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解决了发电机噪声抱怨问题,改善了发电机的声品质.  相似文献   

8.
依据2016—2022年滨州市7个县(市、区)声环境监测数据,综合评价了滨州市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几年,滨州市声环境质量整体良好,道路交通声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区域和功能区声环境轻微改善。提出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采取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噪声源头控制和建立噪声自动监测网络等建议,促进城市声环境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9.
对武夷学院二期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实地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校园声环境质量。结果表明:6个测点中有3个测点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同程度地超标,校园整体声环境质量一般。分析了造成噪声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噪声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绵阳市磨家镇飞云小区为例,研究在绵广高速路的影响下,该区临街住宅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状况,采用等效连续声级法以及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有声屏障下居民区在整个监测时间段内的声环境质量均为一般,无声屏障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均为坏.同时本文对比分析在声屏障区(A)及无声屏障区(B)的噪声等效连续声级,结果表明A、B区噪声值总体随监测距离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但在25 m-35 m范围内噪声值均有一定增加,A区在25 m-35 m的范围内噪声值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值(55dB),B区在整个监测范围内噪声值均高于国家标准值,其25 m-35 m范围内噪声值达60.1 dB,超出国家标准(55 dB)5.1 dB.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校园微气候环境,基于赣州地区的气候状况,从风环境舒适度评价标准入手,运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PHOENICS分析法和现场调查法,对赣南师范学院校园内部的风环境舒适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针对风环境条件较差的区域,在建(构)筑物布局、绿化种植和景观设计等方面提出人性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噪声的定义、危害、特征和监测方法,实地监测了山东教育学院校园环境噪声,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校园环境噪声的污染现状,对比了校园内部与校园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结果表明,校园外部环境噪声比校园教学区内大,校园的教学环境是安静的,现有的噪声不影响教学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重庆市巴南区花溪镇为例,在调查分析当前镇域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质量的基础上,预测了城市化可能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工程施工噪声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通过合理布置工业噪声源、加强道路交通噪声的管理、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监管和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等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城市化所可能带来的声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评价漯河市城区2011-2012年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现状的基础上,运用y=a+blnt和y=a+b/t噪声预测模型分别对城区2013-2015年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漯河市城区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至2015年市区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为64.5 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三类标准,低于四类(交通干线两侧)噪声标准5.5 dB(A);区域环境噪声未来几年变化趋势不明显,2015年预测值55.0 dB(A),符合GB3096-2008一类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声环境质量状况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对模态分析在车身声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实例分析了模态分析在车身声振设计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这为汽车振动和噪声的特性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军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校园信息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是院校教育的载体,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本文从军校校园信息环境的内涵入手,评估了军校校园信息环境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就军校校园信息环境建设需重视的几项工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成熟带动了数字化校园的日益普及,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目前高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构建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数学模型,研究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绩效的综合评价问题,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在模糊数学理论下,设计了噪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建立模糊矩阵,对西安市环境噪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模拟,并与实际监测值进行比对,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分析了西安市农村人口逐步城镇化后,环境噪声污染的原因、现状及特征.根据城市噪声环境区域划分及计算分析得知,0,1区域噪声污染将加重,而2,3,4区域噪声污染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高速列车的车内噪声以中低频为主,传统的线性和A计权声压级都无法客观描述人耳的听觉感受。本文旨在探索Moore响度应用于车内声品质分析的可行性。创新点:1.提出了一种自适应Moore响度算法(AMLA),该算法可有效提升计算的精度和效率;2.采用AMLA分析了高速列车车内噪声在不同工况下的声品质特征。方法:1.基于信号的等矩形带宽(ERB)谱,提出AMLA方法的理论;2.参照ANSI标准中的仿真信号,评价AMLA的计算精度和效率;3.采用AMLA辨别有色噪声信号与车内噪声样本,验证声品质分析的有效性;4.结合在线搭载试验,运用AMLA分析稳态工况(不同行车速度和空间位置等)和瞬态工况(加速和减速等)下的车内声品质特征。结论:1.相比传统方法,AMLA方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相对较高,且适用范围更广;2.高速列车的车内噪声与深红噪声信号具有相似的特征响度分布;3.稳态工况下,车内噪声的响度成分集中在27.6 erbr以内,在300~350 km/h的速度区间内车内声品质较稳定,空间分布特征为"端部大、中间小";4.瞬态工况下,车内噪声在20~27 erbr内的响度成分与列车速度密切相关,而在12~15 erbr内的成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173-176
在环境水利课程中,开设了水质监测及评价综合教学实验,对清华校园水系具有代表性地点的水样进行了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水质分析评价,使学生在掌握水质监测方法的同时,对自己生活的校园水系的水质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