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氮杂环卡宾前体[CH3CH2(CHNCHCHN)CH2]22+[Br]22-与Ag2O在45℃下在乙腈溶液中以1:2的摩尔比反应成功合成四环溴化银聚合物1,2-亚乙基,3,3'-乙基咪唑[[(CH3CH2{(CHNCHCHN)}CH2]2]n2+[(Ag2Br4)]n2-,产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X-ray衍射及差热分析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体,空间群均为P2(1)/c,化合物晶胞参数a=13.862(4)nm,b=12.822(3)nm,c=11.447(3)nm,α=90.00°,β=113.277(5)°,γ=90.00°,V=1 869.0(9)nm3,Z=2,F(000)=1 108.00,D=2.6210 Mg/m3,μ=7.492 mm-1,R1=0.0296,wR2=0.0765.化合物由双咪唑阳离子[(CH3CH2{(CHNCHCHN)}CH2]22+和四环溴化银阴离子[Ag2Br4]2-构成.  相似文献   

2.
1,2-二溴环己烷、1-乙基咪唑、氧化银按照物质的量比为1∶2∶1的比例,在DMSO溶液中成功的了目标配合物[{(CH_3CH_2(CHNCHCHN)}_(2n)(Ag_2Br_2)]_n,配合物通过了元素分析,~1HNMR和X-ray衍射表征.晶体的结构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化合物晶胞参数为a=15.248 9 (15) ?,b=13.988 8 (13)?,c=7.719 8 (7)?,β=109.809 (1)°,V=1 549.3 (3)?3,Z=8,F(000)=1 086,Dx=2.464 Mg/m~3,μ=7.68 mm~(-1),R1=0.019,wR2=0.048.配合物是由1-乙基咪唑,银离子和溴离子桥联的聚合物结构,银离子是一个四面体结构,溴离子联接两个结构单元而形成一维聚合结构.  相似文献   

3.
室温下,氧化.银与1-甲基-3-苄基-咪唑盐溴化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反应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C_6H_5CH_2{C-(NCHCHN)CH_3})_2Ag](2+)[Ag_2Br_4](2+)[Ag_2Br_4](2-).目标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X-ray,核磁表征.目标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6.5494(7),b=8.6819(7),c=11.7879(11),α=69.629(2),β=85.183(2)°,γ=69.5570(10)°,V=588.24(10)3,Mr=1440.02,Z=0.50.晶体结构分析表明,目标化合物为[Ag Br_2]-(C_2-Ag-AgBr_2)型单氮杂环卡宾银溴化物,阳离子的电荷由[AgBr_2](2-).目标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X-ray,核磁表征.目标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6.5494(7),b=8.6819(7),c=11.7879(11),α=69.629(2),β=85.183(2)°,γ=69.5570(10)°,V=588.24(10)3,Mr=1440.02,Z=0.50.晶体结构分析表明,目标化合物为[Ag Br_2]-(C_2-Ag-AgBr_2)型单氮杂环卡宾银溴化物,阳离子的电荷由[AgBr_2]-平衡.两个氮杂环卡宾配位于银,由银-银键相互作用形成的溴化物阴离子垂直于双卡宾银的平面,目标化合物对L-丙交酯有高的催化性能.CCDC:1576580.  相似文献   

4.
以Nd(NO_3)_3·6H_2O、C_6H_5CH_2N(CH_3)_3OH和浓HNO_3为反应试剂,通过溶液挥发得到一例新型配合物[(C_6H_5CH_2)N(CH_3)_3]_3[Nd(NO_3)_6](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三斜晶系,P-1(No.2)空间群,晶胞参数a=9.779(1)?,b=10.857(1)?,c=22.412(3)?,α=78.064(3)°,β=81.766(3)°,γ=65.596(3)°, V=2115.5(5)?3, Z=2.配合物1中Nd3, Z=2.配合物1中Nd(3+)与6个NO_3(3+)与6个NO_3-阴离子的12个O原子配位,大体积的[Nd(NO_3)_6]-阴离子的12个O原子配位,大体积的[Nd(NO_3)_6](3-)阴离子和电荷平衡[(CH_3)_3N(C_6H_5CH_2)](3-)阴离子和电荷平衡[(CH_3)_3N(C_6H_5CH_2)]+阳离子之间通过非共价库仑力以及范德华力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硫酸铜和均苯并菲三酸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溶剂中反应获得一个新型铜-氧簇合物(Me_2NH_2)_2[Cu_6O_2(SO_4)_5(DMA)_6]·5DMA(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该铜-氧簇合物属正交晶系,结晶于P21212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a=10.0008(2),b=19.8176(2),c=24.5598(3),α=90°,β=90°,γ=90°.簇合物1中的Cu(2+)离子通过SO_4(2+)离子通过SO_4(2-)和O(2-)和O(2-)离子连接形成基于六核铜-氧簇基,DMA作为终端配体与Cu(2-)离子连接形成基于六核铜-氧簇基,DMA作为终端配体与Cu(2+)离子配位.簇合物1是阴离子配合物,其抗衡阳离子为DMA分解的二甲胺有机阳离子.簇合物1中存在N-H…O和C-H…O氢键作用,通过这两种氢键作用,1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簇合物1为单一纯相,热重测试结果显示簇合物1能稳定到600℃.  相似文献   

6.
<正>一、溶液中离子沉淀顺序例1已知K_(sp)(AgCl)=1.56×10(-10),K_(sp)(AgBr)=7.7×10(-10),K_(sp)(AgBr)=7.7×10(-13),K_(sp)(Ag_2CrO_4)=9.0×10(-13),K_(sp)(Ag_2CrO_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12),某溶液中含有Cl-、Br-、Br-、CrO-、CrO(2-)_4,浓度均为0.010mol·L(2-)_4,浓度均为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的AgNO_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相似文献   

7.
<正>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运用: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相互结合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气体,或者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现将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及部分高考题分析如下:1.离子结合成难溶(微溶)物而不能共存的有:Ag+与Cl+与Cl-、Br-、Br-、I-、I-、SO_4-、SO_4(2-),Ba(2-),Ba(2+)与SO_4(2+)与SO_4(2-)、CO_3(2-)、CO_3(2+)、  相似文献   

8.
一个新型单核配合物[Fe(MeCN)_2(H_2O)_4]·HL (1)由FeCl_3·6H_2O、2,4-二羟基-1,5-苯二磺酸(H_4L)在乙腈(MeCN)的水溶液中反应获得,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在配合物1中,阳离子组分[Fe(MeCN)_2(H_2O)_4](3+)含有Fe(Ⅲ)中心是六配位,呈现八面体几何形状,其中两个乙腈分子互为反向占据Fe(Ⅲ)中心的轴向位置,四个水分子在赤道线与Fe(Ⅲ)配位.阴离子HL(3+)含有Fe(Ⅲ)中心是六配位,呈现八面体几何形状,其中两个乙腈分子互为反向占据Fe(Ⅲ)中心的轴向位置,四个水分子在赤道线与Fe(Ⅲ)配位.阴离子HL(3-)提供电荷平衡,其平面处于近似垂直于两个乙腈分子所在的阳离子轴.有趣的是,配合物1通过水分子、酚羟基与磺酸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和乙腈分子与阴离子上苯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_(10)H_(17)FeN_2O_(12)S_2,M=477.23,空间群为I-42d,a=b=13.304 2(10)?,c=21.484 8(4)?,α=γ=β=90°,V=3 802.85(8)?(3-)提供电荷平衡,其平面处于近似垂直于两个乙腈分子所在的阳离子轴.有趣的是,配合物1通过水分子、酚羟基与磺酸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和乙腈分子与阴离子上苯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_(10)H_(17)FeN_2O_(12)S_2,M=477.23,空间群为I-42d,a=b=13.304 2(10)?,c=21.484 8(4)?,α=γ=β=90°,V=3 802.85(8)?3,z=8,D_c=1.667 Mg/m3,z=8,D_c=1.667 Mg/m3,R1=0.0404,wR2=0.0957.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稀土铕、钐(Eu、Sm)氯化物、呋喃甲酸(L)和1,10-邻菲啰琳(phen)为原料,95%乙醇为溶剂合成了两种新型的稀土配合物([Eu(L)_3phen]_2·4H_2O和[Sm(L)_3 phen]_2·5H_2O).通过元素分析仪和热分析仪的数据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中心离子Eu(3+)和Sm(3+)和Sm(3+)与呋喃甲酸(L)中的O原子进行了配位,同时,1,10-邻菲啰啉(phen)中N原子与Eu(3+)与呋喃甲酸(L)中的O原子进行了配位,同时,1,10-邻菲啰啉(phen)中N原子与Eu(3+)和Sm(3+)和Sm(3+)配位成功.常温下,荧光光谱仪测出两种配合物中的Eu(3+)配位成功.常温下,荧光光谱仪测出两种配合物中的Eu(3+)和Sm(3+)和Sm(3+)均发射出本身的特征荧光这说明呋喃甲酸和1,10-邻菲啰啉两种配体的能量可以有效传递给稀土离子,从而增强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  相似文献   

10.
<正>1.审题是做题的前提在平常的复习中,一定要仔细分析题目,收集其中蕴含的信息,找出题目中隐含的关键信息并联系自己的所学知识,并能排除较多文字的题目中一些无用的信息。例1判断正误:(1)把过量Cl_2通入FeBr_2溶液:2Fe(2+)+2Br(2+)+2Br-+2Cl_2=2Fe-+2Cl_2=2Fe(3+)+Br_2+4Cl(3+)+Br_2+4Cl-(2)向KI溶液(酸性中)加少量KIO_3溶  相似文献   

11.
黄尊行  江丽芳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5):107-111,124
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标题化合物((H3NCH2CH2NHCH2CH2NH3)2[(HPO4)2Mo5O15],Mr=1121.99)并得到单晶,晶体衍射实验发现其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0.980 6(2)nm,b=0.995 2(2)nm,c=1.468 0(3)nm,α=95.46(3)°,β=98.88(3)°,γ=95.70(3)°,V=1.399 6(5)nm3,Z=1,Dc=2.648 mg/m3,(MoKα)=1.199 mm-1,F000=528,最终R=0.042 1,wR=0.099 7,GooF=1.034.配体由一个[(HPO4)2Mo5O15]4-簇阴离子和两个质子化的二乙烯三胺组成,化合物中端基氧与有机胺之间存在大量的氢键作用,使其连成一种新的有机-无机杂化的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普通溶液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Ni(py)_2(CH_3COO)_2(H_2O)_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8.8434(7)nm,b=11.7457(9)nm,c=7.5726(5)nm,β=106.936(3)°,V=0.75247(10)nm~3,R=0.0605, wR=0.1824。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个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法,通过phth(phthalic acid)与Ni2+离子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Ni(phth)2(HzO)2].该配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0.839 70(1)nm,b=1.444 35(2)nm,c=0.711 47(9)nm;β=112.226 0(1)°,V=0.798 77(2)nm3,Z=4,μ(MoKα)=12.74cm-1,F(000)=436,最终偏离因子R1=0.021 2,wR2=0.060 0[I>2σ(I)].在配合物中,中心镍离子与两个phth的各一个羧基氧原子,以及二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结构.晶体中配合单元通过分子问氢键和芳环之间的π-π堆积,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Ba(H2O)6][Cr(nta)(OH)]2配合物,对该配合物进行X-衍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11.002(5)A,b=11.078(5)A,c=11.632(5)A,V=1172.0(8)A^3。  相似文献   

15.
用苯乙酸做配体合成了苯乙酸铜的配合物,在配合物中,三个苯乙酸根参与配位,而一个苯乙酸根做为平衡离子存在于晶体中,邻啡罗啉提供两个N原子参与配位,形成铜的五配位双核配合物.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将分子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主要报道了过渡金属镉的含硫原子配合物和原子簇合物Cd[S_2P(OPr~i)_2]_2、Cd[S_2P(OCH_2Ph)_2]_2和簇合物MoCd_3O_2S_2(Ph_3P){S_2P(OPr~i)_2}_5的合成,并结合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西弗碱结构是重要的功能性片段,含有这类结构片段的化合物显示出有价值的实际应用.以便宜易得的4-溴-1,8-萘酐为起始原料,与水合肼反应生成萘酰亚胺,再与水杨醛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2-(2-羟基苯亚胺基)-6-哌嗪基-1H-苯并异喹啉-1,3-二酮.其结构经核磁氢谱证实.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一个新的钴的[Co(C4H3N2CoO2)2(H2O)4](C4H4N2CoO2=4,6-二羟基嘧啶),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3.528(3),b=7.2240(13),c=13.001(2);α=90°,β=109.448(2)°,γ=90°;V=1198.0(4)3,μ=1.485mm-1,Dc=1.958 Mg/m3,F(000)=724,R=0.0302,wR=0.0894(I>2σ(I)).在配合物的结构单元中,Co原子与两个4,6-二羟基嘧啶和四个水分子配位,形成略有畸变的拉伸八面体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单元[Co(C4H3N2CoO2)2(H2O)4]之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交叉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