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西汉十一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埋葬于咸阳北塬。西汉元帝以前,每筑一皇帝陵墓,即在陵侧置一县,令县民供奉园陵,称为陵县。其中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合称五陵,咸阳北塬也因此称做五陵塬。顺陵是唐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亦葬于咸阳北塬,与西汉帝陵处于同一地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周围有石人、石兽等石刻,其最为突出的是墓前青石雕刻的石狮和独角兽,表现了盛唐造型艺术的雄伟风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咸阳市对五陵塬区的开发十分重视,五陵塬旅游名胜风景区已初显端倪。资料来源:《辞…  相似文献   

2.
西汉王朝建立后。咸阳北阪成为京城长安的京畿重地和帝王陵墓区,并按照“事死如生”的葬制进行规划和建设。西汉王朝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除文帝葬于霸陵,宣帝葬于杜陵外,其余九个西汉皇帝均葬于咸阳塬上,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长陵、景帝阳陵。其中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均建有陵邑,设立县治,进行供奉祭祀和管理,故咸阳塬又称“五陵塬”。《关中记》记载:“……五陵邑在咸阳塬上,咸阳塬亦称五陵塬”,可见五陵塬主要因五陵设邑而得名。五…  相似文献   

3.
咸阳是我国的著名历史古城。城北的毕原(秦名北阪,汉唐以后名咸阳原、北原)是古迹荟萃的地方,这里有西汉九个皇帝的陵墓,自西而东为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成帝的延陵、平帝的康陵、元帝的渭陵、哀帝的义陵、惠帝的安陵、高祖的长陵和景帝的阳陵,绵延约百里之遥。西汉元帝以前,每立皇帝陵墓,辄迁徙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于  相似文献   

4.
一《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初居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大郑宫。”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阈,秦徙都之”。秦国从何处徙都咸阳,此处没有明文记载。《史记·商君列传》载:“居三年,作为冀阈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这就明言秦国自雍直接徙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从此说者有:蔚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中华书局1961年版)云:“前350年,秦自雍徙都咸阳。”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90页云:“这时秦国为了争取中原,图谋向东发展势力,把国都从雍迁…  相似文献   

5.
古咸阳城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咸阳城遗址在汉长安城西北五里渭河北岸,不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一带;唐宋咸阳城遗址在今咸阳市东郊任家嘴东南二三里的渭河滩中,不在市东北咸阳原下的摆旗寨一带。古代咸阳城两次西迁,都与渭水北移、驿道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从史料学的角度看,本着史料不辨不能遽用的态度,文章首先对"齐梁故里"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史料进行了批判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即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这一说法的史料源流、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认为"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与今常州万绥无关。依据史料学的原则,利用可信度较高文献,对"齐梁故里"的地望进行了推断,认为这个地点位于今丹阳市东北张巷村迤北至胡桥、建山一线以南,即沿六朝金牛山(又称彭山,今水经山)东西分部的萧齐帝陵与沿六朝东城里山(今无名)南北分布的萧梁帝陵区之间。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周陵中学之北有两座南北并列的大冢,冢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树的周文王陵和周武王陵记墓碑,故世皆称之为“周陵”。然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这两座陵墓并非周文王、周武王陵,而是秦文王、秦武王陵。《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秦惠文王陵在雍州咸阳县西北一十四里。”又云:“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阳县西北一十五里。”《史记正义》作者张守节为唐代人,唐咸阳县城约在今咸阳市东五里,由此向西北十四里正是世传“周陵”之地。宋以后人以之为周文王、武王陵显然有失考稽。周文王、武王陵在今西安市长安区境…  相似文献   

8.
西汉史上的陵县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所谓陵县,即以帝陵、后陵(本文不考察后陵)为中心,为安置徙民而设置的县。秦始皇三十五年徙三万家丽邑,已开徙民实陵之先河。而以诸陵为中心置县,大规模安置徙民,则始于西汉。汉九年,高祖接受刘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鼎盛时期 ,众多的唐人墓葬 ,尤其是帝王陵墓 ,其中保存了大量的雕刻、塑像艺术。绵延分布在关中平原北部的唐代 18陵 ,每座陵前都有精美绝伦的巨型石刻 ,内容非常丰富 ,包括华表、碑碣、文官武将、侍臣、外国使节以及瑞兽类如天禄、翼马、犀、羊、驼鸟、狮、虎等等 ,号称“三百里唐代石刻艺术露天博物馆”。其中的顺陵走狮、献陵石虎、昭陵六骏和乾陵翼马 ,是唐代陵墓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一向被誉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典范。顺陵是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墓 ,位于今咸阳以北 15公里处的礼泉县顺陵乡。走狮屹立于陵墓南门…  相似文献   

10.
细柳营与咸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表明:以西汉名将周亚夫治军严明而闻名于世的细柳营,其具体位置就在今咸阳市城区西部吕村一带。研究细柳的的历史文化,重现昔日的细柳景观,应是当前咸阳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1(2):F0002-F0002
王西明,男,汉族,1958年11月生,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4年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原包头钢铁学院)任教,1984年调到咸阳师范学院任教至今。1998年被评为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并兼任政府专家组成员至今。2003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系党总支副书记。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1年底,咸阳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40所,其中市属公办职业高中12所,全市13个县(市、区)除兴平市外,其他12个县(区)均有一所职业高中。企业行业举办的中职(技校)学校7所,民办21所。咸阳市市属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另有省属高等职业院校4所。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7.8万人。职业院校数量和学生规模在全省各地市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都能继承刘秀的遗风,多次亲临西京长安,祭祀关中西汉帝陵,充分显示了关中西汉十一陵在东汉政治和礼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延陵与昌陵     
西汉成帝在位期间修建了两座陵墓:延陵与昌陵。延陵位于咸阳原上的西汉主陵区内,地理形势和历史传统十分优越;昌陵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戏乡,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昌陵是在延陵建设了近十年之后开始修建的,由于其所在地势等原因,建设了五年即被放弃,又返回延陵。昌陵的修建致使国库空虚、民力疲乏。成帝之所以修建昌陵,主要是延陵的建设规划受到附近秦惠文王公陵的影响。由昌陵风波我们可以看到西汉时期皇帝的个人好恶和心理因素对陵址的选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秦都咸阳自汉高祖元年改称新城后,原名已不存在。在宁夏固原、陕西神木曾出土咸阳鼎,澳门珍秦斋藏有咸阳方壶,均系西汉器,其咸阳乃云中郡县名,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30公里的托克托县一带。  相似文献   

16.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是陕西省第三大城市,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咸阳因处于九峻(zong)山南,渭水以北,山南水北俱为阳而故名咸阳,它有着二千多年的建城史,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素有交通要冲之称,战时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是西部战略重镇。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0—2013年咸阳地区12县(区)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4 a咸阳市汛期(5—10月)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 a来咸阳市汛期降水线性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前汛期、主汛期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秋汛期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54 a咸阳市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周期为25 a,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后期主要周期是7 a,70年代后期至2010年8 a周期显著。6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主要周期为准4a。  相似文献   

18.
161号陪葬墓应为西夏“10号”帝陵,即神宗遵顼与献宗德旺的合葬陵。历史记载为遵顼、德旺陵的客观存在提供了诸多信息和可信的理论依据。而161号陪葬墓世所罕见的盗坑,形制特异的山形陵塔,凸现帝陵特征的形制等遗址特征表明它就是遵顼与德旺的合葬陵。一陵葬二主是西夏亡国前不得已采取的特殊葬制,反映西夏了亡国前真实凄惨的一幕,造成了帝陵无法封号,史书不能记载,后人难以破解的千古谜案。  相似文献   

19.
邓拓文集     
《学苑教育》2012,(19):F0002-F0002
邓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原名邓子健,邓云特(注:另有一说为邓殷洲)。笔名马南邨(不宜简化为马南村)、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中国新闻家、政论家。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河南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20.
西北工业学校(原化学工业部兴平化工学校)、陕西工业技术学院(原化学工业部兴平化工技工学校)创建于1959年,已有50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学校、全国化工高级技工(技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