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西汉十一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埋葬于咸阳北塬。西汉元帝以前,每筑一皇帝陵墓,即在陵侧置一县,令县民供奉园陵,称为陵县。其中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合称五陵,咸阳北塬也因此称做五陵塬。顺陵是唐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亦葬于咸阳北塬,与西汉帝陵处于同一地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周围有石人、石兽等石刻,其最为突出的是墓前青石雕刻的石狮和独角兽,表现了盛唐造型艺术的雄伟风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咸阳市对五陵塬区的开发十分重视,五陵塬旅游名胜风景区已初显端倪。资料来源:《辞…  相似文献   

2.
五陵少年源于西汉皇帝的陵墓。五陵指西汉时建在长安城外的五座皇帝的陵寝,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为防止墓冢被盗,西汉独创了“依陵建县”的制度,也就是一边建陵,一边将全国各地的豪族大户、富商巨贾迁到陵邑周围,形成繁华的新城。这些地区的富家子弟倚仗家  相似文献   

3.
咸阳是我国的著名历史古城。城北的毕原(秦名北阪,汉唐以后名咸阳原、北原)是古迹荟萃的地方,这里有西汉九个皇帝的陵墓,自西而东为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成帝的延陵、平帝的康陵、元帝的渭陵、哀帝的义陵、惠帝的安陵、高祖的长陵和景帝的阳陵,绵延约百里之遥。西汉元帝以前,每立皇帝陵墓,辄迁徙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于  相似文献   

4.
高语第六册《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句中的。五陵”,课本上的注释是:“长安附近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那么富豪人家何以多聚居在这一带呢?五陵又是哪五座陵墓呢?原来在西汉元帝以前,皇帝每建陵墓,便把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迁到陵墓附近居住,令其供奉园陵,并设置一个县,称为陵县。其中最著名的陵墓有五座,即长陵——葬汉高祖,安陵——葬汉惠帝,阳陵——  相似文献   

5.
"五陵"与"五陵少年"--以诗赋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汉年间,经过长期的陵邑建设,在渭河以北的咸阳原上形成了著名的“汉五陵”。五陵邑由于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西汉中后期政治生活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骚客诗人的笔下,“英俊之域,黻冕所兴”的“五陵”,与以“任侠”、“纨绔”为特色的“五陵少年”,成为一个恒久为之歌咏感叹的对象。检讨“五陵”及“五陵少年”的形象,对于认识五陵邑的政治地位与社会风尚的变迁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巍峨壮观的西汉陵群 西汉王朝,自高祖至平帝共历十一个皇帝,时经214年。他们君临天下的岁月,居处豪奢。死后人间威福虽已丧尽,但仍眷恋地上的富贵,于是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地宫。 西汉帝陵,就其布局而言,大体分为两大陵区。一为渭河北岸咸阳原帝陵区;一为京师东南白鹿原、杜东原帝陵区。葬于咸阳原区的帝陵有九座,西自兴平南位乡向东至高陵马家湾乡,绵延达百里之遥,一线排开,最西为武帝茂陵(今兴平豆马西北)、次昭帝平陵(今咸阳市南刘村东北)、成帝延陵(今咸阳市秦都区)、平帝康陵(今咸阳市大寨东村)、元帝渭陵(今咸阳…  相似文献   

7.
"五陵"是西汉陵邑制度下产生的一个概念,它往往成为权力、富贵的象征,"五陵少年"名义上看便是出身于这个权力、富贵之乡的少年群体。其实,唐诗中所描写的"五陵少年"往往是一个泛称,它已经超越了其固有的区间概念,指代的是活跃于长安一带的游侠少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的产生、生活追求、形象剖析进行分析可知,五陵少年的产生缘于汉唐时期五陵陵邑和京师富家雄厚的经济基础,八旗子弟的产生和清代八旗制度有关;五陵少年具有“任侠”、“纨绔”的生活追求,八旗子弟则不务正业;五陵少年具有伪侠和奢侈的一面,八旗子弟则表现出开拓进取和腐化堕落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五陵少年”是形成于西汉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个文化群体。“五陵”指渭北咸阳原上五座西汉帝王的陵墓。为了强干弱枝,奉守山陵,西汉政府多次迁徙六国后裔、郡国豪杰、高赀富人、吏二千石、丞相、将军、列侯、“乱众民”于此,使此地变成了仅次于长安的繁华都市。而出生于在这种背景下的少年们,便先天地具有了任侠、豪放、奢华、纨绔等特征,成为了西汉盛世文化的一个缩影。于是,“五陵少年”便成为一个特定的意象,被后世诗文一再吟咏歌唱。文章将根据史料详细考证汉代的“五陵少年”之具体姓名与主要事迹,直睹其真实风采。  相似文献   

10.
陵邑制度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本弱末的重要措施,对于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陵邑始置于秦。《后汉书·东平宪王传》云:“园邑之兴,始自强秦。”汉新丰县,秦曰骊邑,或作“丽邑”、“郦邑”,置于秦王政十六年(公元231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徙三万家于丽邑。”①骊邑当即秦始皇骊山之秦邑。秦亡汉兴,改骊邑为新丰县,仅为秦始皇骊山置守冢二十家,“今视其冢,复亡于它事。”②西汉高、惠、文、景、武、昭、宣七帝皆于陵旁置邑,此外,太上皇、皇太后、皇后及诸侯王等人也可置邑。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的产生、生活追求、形象剖析进行分析可知,五陵少年的产生缘于汉唐时期五陵陵邑和京师富家雄厚的经济基础,八旗子弟的产生和清代八旗制度有关;五陵少年具有"任侠"、"纨绔"的生活追求,八旗子弟则不务正业;五陵少年具有伪侠和奢侈的一面,八旗子弟则表现出开拓进取和腐化堕落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北京的古迹有十三陵,南京的古迹有明孝陵,这都是明代皇帝的坟墓。那么,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呢? 实际上,上古的时候,君主的坟墓也都只称“墓”而不称“陵”的。《尚书·太甲上》说:“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注:“桐,汤墓地也。”)又说:“营于桐宫。”(注:“经营桐墓,立官,令太甲居之。”)意思是说,太甲做了国君,很昏庸,伊尹把他流放到先王汤的墓地,在那里营建行宫让大甲居住。这说明商朝君主的坟墓称“墓”而不称“陵”。《周礼·春官》也说:“家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都能继承刘秀的遗风,多次亲临西京长安,祭祀关中西汉帝陵,充分显示了关中西汉十一陵在东汉政治和礼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纵观学术史,中国古代住宅很少进入历史学家的视野,至于汉代长安的高级住宅即所谓"甲第",研究的就更少了。有鉴于此,我们从历史、地理、文献和建筑等方面作了探索,发现西汉列侯、公主、将军、丞相等在京师长安都有甲第;国王朝见皇帝或有大事时,则居京师邸第。这些甲第,在布局上,主要分布在未央宫东阙、北阙、宣平贵里和长安城北五陵、城东杜陵、霸陵的陵邑;在时间上,从高祖六年到吕后六年(前201—前182)有诸侯、王邸第百余所,在文景武昭宣成帝至汉末,仍有甲第修建;在性质上,系国家赐予(分配)或营造,是身份地位的标志,只有较高政治地位者才能获得使用权,所有权则归国家,可见它不是商品,不能交易,列侯可改建、扩建,失侯时朝廷收回,另赐他人。  相似文献   

15.
延陵与昌陵     
西汉成帝在位期间修建了两座陵墓:延陵与昌陵。延陵位于咸阳原上的西汉主陵区内,地理形势和历史传统十分优越;昌陵位于汉长安城东南的戏乡,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昌陵是在延陵建设了近十年之后开始修建的,由于其所在地势等原因,建设了五年即被放弃,又返回延陵。昌陵的修建致使国库空虚、民力疲乏。成帝之所以修建昌陵,主要是延陵的建设规划受到附近秦惠文王公陵的影响。由昌陵风波我们可以看到西汉时期皇帝的个人好恶和心理因素对陵址的选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从汉景帝阳陵陵邑区出土的铁器中选取了4件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铁器表面自然脱落或疏松剥落的完全矿化的残块,运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微区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夹杂物形貌及成分分析等方法以及金相学知识,研究完全矿化铁器的材质及制作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铁器表面脱落的矿化样品内部残留的矿化信息,确实能够对铁器的材质工艺进行初步判断,汉阳陵陵邑区的四件铁器分别为块炼铁、麻口铁铸造、块炼铁锻打和块炼渗碳钢.  相似文献   

17.
西汉史上的陵县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所谓陵县,即以帝陵、后陵(本文不考察后陵)为中心,为安置徙民而设置的县。秦始皇三十五年徙三万家丽邑,已开徙民实陵之先河。而以诸陵为中心置县,大规模安置徙民,则始于西汉。汉九年,高祖接受刘  相似文献   

18.
清朝入关之前(1644年以前),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和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死后,分别葬于盛京(沈阳)东郊福陵和北部的昭陵。兴京(辽宁新宾)的永陵是清朝的祖陵。福陵、昭陵和永陵合称“盛京三陵”,又称“关外三陵”。除上述三陵之外,辽阳的东京陵也曾为“东京二祖陵”而显赫一时。东京陵与盛京三陵,合称“关外四陵”。 “关外四陵”与河北的清东陵和清西陵相比虽然规模较小,陵寝建筑群也不如清东陵和西陵宏大,但关外四陵永陵、福陵、昭陵的“始祖”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福陵和昭陵已融入地区中心城市,地理位置特别优越,又能与沈阳城…  相似文献   

19.
咸阳     
咸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九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东距西安25公里。两市周边街道毗邻,它是我国历史上秦王朝的都城所在。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到公元前207年,计达144年,秦始皇继承先业,在这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咸阳作为秦朝的都城,也就成为驰名中外的古城。西汉十一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埋葬在咸阳北深。唐代在关中埋葬十八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帝王陵墓安置在咸阳地区。在这些帝王陵墓附近还陪葬了众多的皇亲贵族、公候、将相、达官显宦。形成了极其壮…  相似文献   

20.
《唐雎不辱使命》中写道:“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似乎唐雎的存在是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