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理论雄浑。“后勤工作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学习,也能出人才,不钻进去是搞不好的”(《邓小平文选》三卷56页)。《中国高校后勤研究》(简称《研究》),是在这一伟大理论指引下,伴随着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崛起的一份期刊。1.简单的回顾《研究》主管部门——教育部,主办单位是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于1986年  相似文献   

2.
创刊20余年来,《高校后勤研究》杂志这份社科类期刊的编辑队伍更换了一批又一批新人,作为这个杂志的老读者内心深处仍对《高校后勤研究》杂志保持着一份温情和敬意。我与《高校后勤研究》结缘于1996年。那时我任《中国机关后勤》杂志副总编辑,我们两家建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研究》(她的前身为《中国高校后勤研究》简称《研究》)正式公开出版,是我们高校后勤战线的一件大喜事。我们要继续努力进一步办好《研究》充分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使其成为:理论研究、探讨和发展高校后勤理论的阵地;政策研究,提出和提供高校后勤政策的园地;实践研究,交流和推广高校后勤典型的场地;创新研究,培训和培养高校后勤人才的基地。使《研究》能够对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以及推动高校后勤改革、创新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希望《研究》继续努力,发扬成绩,坚持进行后勤管理科学的研究,紧密结合中国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普遍的共识。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内涵,对于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社会化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高校后勤社会化”概念的提出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在学校整体综合改革中,已切身体验到后勤工作必须实行社会化才是出路,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深入开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什么是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概念怎样表述?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首先  相似文献   

5.
一、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对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决定》没有加以论述。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近来,有的学校提出“优质服务,服务育人”作为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比较科学的,只有把后勤服务工作提到育人这个高度上来,才能充分认识后勤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后勤改革应坚持“四个基本”问题的思考高树义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社会化”;1993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高校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一、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只能提“实现社会化”前一时期从某些文章和领导讲话甚至是文件中看到,对高校后勤改革方向的提法不一。有的提“实现企业化、社会化”;有的提“实现社会化、现代化、科学化”;有的提“实现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等等。笔者认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只能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高等学  相似文献   

8.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社会化。“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又强调“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化”,最近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一次明确指出:“加速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精简分流富余人员。”“争取3-5年内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由此可见,高校后勤社会化将是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高校后勤改革,已是不以人的意态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工作也处在一个最佳发展时期,是走向社会化一个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是美好的憧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带来了高校后勤改革的春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问题提出来了。而且作为“后勤改革的方向”正式地写进了1985年5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论丛》(以下简称《论丛》)面世了。本书共收集论文108篇,456000字,分为理论纵横篇、改革发展篇、管理服务篇三个篇章,作者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后勤部门和高教管理部门。《论丛》汇编了三年来,发表在《中国高校后勤研究》的高校后勤改革部分优秀论文,这些论文既有对改革实践的经验之谈,又有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层次的认识及理论性的前瞻,也是我们经验积累的宝贵财富。颇具借鉴与指导意义。对于我们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有着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研究》的诸位编委、同仁:你们好!创刊以来,《高校后勤研究》已至百期。100期是一幅绚丽丰富的画卷,凝聚了高校后勤人的心血和智慧,展现了高校后勤人风雨兼程、探索开拓的风彩;100期是一段漫长的奋斗历程,铭记着高校后勤人孜孜不倦、无怨无悔的心声,涌动着高校后勤人“文以载道”、春华秋实的渴求;100期更是一篇充满着激情的乐章,谱写着高校后勤人破土而出的欢呼雀跃,奏响了高校后勤人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凯歌。  相似文献   

12.
黄陈 《中国高校科技》2019,(12):112-112
“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组织的功能延伸,也可视为传统学校教育中“立德树人”价值向非教育部门的“迁移”。2017年教育部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服务育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展开部署,自此国内高校后勤育人服务开启了新的实践模式。《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三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10月版)一书由赵晓军著写,作者以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新时期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85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更明确强调,“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方向,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通过改革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是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后勤工作者积极实践、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全国部分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调研,认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只有遵循如下原则,才能  相似文献   

14.
继上海“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和“云南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之后,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第1号文件正式批转了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这些都表明中国高校后勤改革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中国高等教育将按照国办发(2000)1号文件的要求建立起新的教学、科研保障体系,中国的高校将从此冲破“瓶颈”,轻装上阵,  相似文献   

15.
自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以来,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党的十七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认真研究“十二·五”期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积极提出对策与建议,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回眸十载耕耘,结出硕果累累《后勤工作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学习,也能出人才,不钻进去是搞不好的”(《邓小平文选》三卷56页)。高校后勤要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这是尊重客观实际的科学结论。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根本和重要措施,它高度概括了高校后勤工作的地位与作用。1985年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成立时,相继创办了自己的刊物——《中国高校后勤研究》和《中国高校后勤通讯》、各省市后勤管理研究会也创办各自的刊物。现在全国创办高校后勤研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高校后勤研究》(她的前身《中国高校后勤研究》简称《研究》)是教育部主管、由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主办的面向全国高校后勤系统的理论刊物。自1986年创刊以来,得到了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和全国后勤管理研究会的高度重视与关怀,同时也得到了全国高校后勤界以及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迄今历程18年,风雨兼程,辉煌共创。已发刊逾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 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将高校后勤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使高校后勤工作成为社会统一市场上具有教育特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了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又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而在最近由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中指出:“高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决定》和《纲要》对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指明了方向。1.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就不同的主体来说,其社会化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指把后勤服务转变成社会服务的状态,使其在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上都具有“社会”的性质。简言之,就是在服务过程中,高校要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以来,确定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生数量快速增长,给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带来巨大挑战。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经历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初步解决了制约高校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但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仍然影响制约着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