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献采选工作与数字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虹 《现代情报》2002,22(9):121-121,136
本文通过论述文献采选工作与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文献采选工作如何变革,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概要地阐述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与内涵,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选、开发、组织管理、共建共享等,并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五项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3.
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利用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坚持科学合理的采选原则、加强网络建设、整合电子期刊资源、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服务理念等5个方面,论述了提高电子期刊利用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廖立顺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34+20-34,20
结合采访工作,介绍如何利用便携式数据采集器辅助图书现场采选活动,快速高效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5.
七台河矿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煤炭采选产业发展空间不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伴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产业节能环节压力目益增大.推进七台河矿区循环经济发展,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发伴生资源、大力发展矿物加工与综合利用、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6.
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加大电子资源采购力度的同时,加强纸本资源的建设,保证采选质量;院系文献上网;发扬特色,打造社科信息服务品牌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做好社科信息资料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人们阅读行为发生变化、图书馆发展面临一些问题,文章从这两方面分析了纸本书和电子书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并结合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建设实践工作,分析了纸本书和电子书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图书采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不仅稀土资源居世界首位,而且稀土生产量、出口量和应用量均居世界第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稀土资源采选冶领域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等,重点对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四川氟碳铈矿和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3类主要稀土工业资源的冶炼分离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及其在稀土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探讨了我国稀土选冶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稀土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外文文献是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浙江图书馆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浙江图书馆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发展方向及重点,从而为外文文献采选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浙江图书馆外文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中文期刊采选依据,提出采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指导图书馆的期刊采选工作,指出改进期刊采选工作的途径,并提出适度运用其规范期刊评价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问。土地资源研究先后经历了20世纪早期的赋税土地评价与土地类型研究阶段、20世纪中期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阶段和20世纪后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3个阶段。直到20世纪90年代,土地资源学才逐渐发展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目前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地类型与土地结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生产力与土地承载力、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与立法。随着土地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的逐步扩展、面向国家目标的应用研究进一步强化和3S技术的广泛应用,土地资源学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资源承载力、城镇用地和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规划与土地整理和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等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刘冰  庞琳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3):172-177,163
[目的/意义]从用户角度,通过用户评价内容挖掘构建形成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模型,为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为其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文章在利用爬虫工作自动抓取三个知名学术网站用户评论的语料库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研究方法对评论数据进行分词、聚类,根据词间与词对关系,构建形成评价体系模型。[结果/结论]基于用户评论挖掘构建形成涵盖资源内容属性、资源外部特征、网络功能属性、获取过程、用户体验五个维度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体系模型。该体系模型反映出科学用户在利用新兴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过程中对资源自身属性和平台规范性的关切,是用户与利用正式学术信息资源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代文锋 《现代情报》2011,31(3):75-78,82
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评价的特点出发,建立了一套包括资源内容、系统平台和使用价值等五个方面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给出了一种由语言变量和TOPSIS构成的组合评价方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方幼君  周敏  程玉申 《科技通报》2008,24(2):283-288
科学地进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使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章用按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进行普查所获得的资料,建立了针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杭州市为例,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杭州市13个县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等定级的初步探索,评价结果可为杭州市旅游开发规划提供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引导区域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该文在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黄淮海平原县城可持续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引入距离函数法对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价,揭示了各县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对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取决于各子系统本身的不断优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支持系统间的协调程度,只有实现系统间的相互配合,协同进化,才能真正实现土地利用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也表明,采用距离函数模型进行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王敏晰  马宇  刘威  王亚杰  李新 《资源科学》2021,43(3):577-587
中国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探索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对资源生命周期内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耦合机理,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绿色发展指标构建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中国2007—2017年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①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先降低后增长,2015年受国内外政策、市场环境影响达到峰值,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政策作用效果显著,环境治理成效明显;②两系统的耦合协调优化趋势不明显,分为2007—2010年的耦合改善阶段、2011—2014年的耦合降低和2015—2017年的耦合改善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循环利用中资源的高投入、废弃物的高排放以及低水平的资源循环。应从控制资源投入和废物排放量的层面完善资源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规范资源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中的流动,进一步采取协调两系统的措施强化两者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如何科学合理、有效、规范化地管理电子资源。[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电子资源在其生命周期(发现、试用、选择、采购、管理、评估)工作流程中不同的任务和工作内容,发现在日常维护、使用评估、验收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管理工作上实践性的总结。[结果/结论]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资源管理体系可从建立电子资源管理制度、引进或开发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加强电子资源专业馆员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着手,使电子资源管理工作朝着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时期,文章着眼于这一背景,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人口、土地、经济规模的资源承载力阈值、资源负荷、资源强度概念及其表征方法;结合分岔理论和突变理论,引入突变级数法进行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以2011-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辽宁省14个行政单元中,人口、土地、经济规模超过水资源承载力阈值的城市分别为8个、8个、4个,水资源强度高于全省平均值的城市分别为6个、6个、10个;与2011年相比,2013年辽西北的朝阳、阜新及铁岭等3个城市的水资源应急响应级别提高,辽东南的大连、丹东、盘锦及营口等4地水资源系统负荷减轻,辽宁省水资源危急态势趋缓。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辽宁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体状况,评价过程相对简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因此便于推广应用,为不同时空尺度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龙如银  杨家慧 《资源科学》2018,40(3):465-476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政治、军事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矿产资源安全内涵、影响因素、评价体系与方法、保障策略、法律政策角度出发,梳理目前矿产资源安全研究成果。综述发现,矿产资源安全是一个可持续的概念,不仅涉及经济安全,更将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全、国际安全纳入研究范畴;评价指标也随着时间不断丰富,从原本单一的经济指标转向涵盖环境指标、地理及政治指标等在内的评价体系;国家更加关注矿产资源开采、使用的各个方面,关于矿产资源安全的专项法律政策不断完善;为保障国家综合安全,政府依据经济发展特点及资源禀赋状况,制定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策略;评价方法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有些评价指标的建立与分解缺乏系统性、动态性,难以量化,评价结果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有待解决;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法律政策交叉,管理体系混乱。未来应加强矿产资源安全理论体系、量化及动态分析、国际贸易规则及重大战略影响、政策法规及管理体制方面的研究,规范矿产资源交易,确保矿产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20.
对投资项目(或方案)进行经济评价,是投资决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项目投资组合问题,基于现值指数法,建立新的多项目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综合评价指标,并运用该指标,建立多投资项目(或方案)组合模型,研究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对项目组合进行风险评价及择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数值算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与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