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类与文体是文学的基本要素。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当今学术界大多以现代小说的文体概念来审视和把握古代小说,而很少从文类角度来分析和把握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本文试图从文类角度来还原古代"小说"。  相似文献   

2.
文类与文体是文学的基本要素.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当今学术界大多以现代小说的文体概念来审视和把握古代小说,而很少从文类角度来分析和把握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本文试图从文类角度来还原古代"小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小品”一词为切入点,追根溯源,对晋以来“小品”概念做一个梳理,并借此对“晚明小品”作出界定,指出晚明小品的涵盖面很广,是一种文类。而非清代《四库全书总目》以及现代文坛简单的将“小品”归为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4.
刘夕媛  李巧玲 《科教文汇》2007,(8X):174-174
中国的传统叙事以真实简约为宗,古代杂俎类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是表现为对只言片语的简短记录。往往仅意于传述而无意于创作。然而细节化叙述以及与之相应的多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出现又无疑是人类智慧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话语系统从不具备文类意义的“残丛小语”到幻设成篇的文学样式,也正体现了这一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中,有两种相近文体“说”和“论”,这两种文体同属论说文,都以说理辨析为本,对客观事物或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说”和“论”作为文体大同小异,因此,往往浅析于其属类而忽视其异处,导致对两个相近而又有差别的古代文学概念认识的模糊,笔者认为比较法讲解“说”和“论”两种文言文体裁,有助于从立意取材、布局谋篇、表达方式、文字色彩等方面细腻地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教学中用比较讲解的方法来区别这两种文体,可在比较中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健康的学术讨论和学术争鸣,在“学术讨论”文体的写作、审稿和编辑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学术讨论”文体的结构要素。本文简要分析了学术讨论文体的结构要素,并指出编辑审稿的基本原则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战略"与"大战略"--战略决策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战略决策思想史中,从“战略”概念到“大战略”概念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它极大拓展了战略决策思维的对象、空间、视野和方法。大战略的实质内涵必须根据民族国家同外部世界间关系的角度来把握。大战略体现的是,处于国际无政府状态中的国家综合运用各种力量以实现国家利益和目标的规划,是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立场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战略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斯 《科教文汇》2007,(8S):170-171
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和批评家,《美好的工作》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本文试用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洛奇有关叙事学的理论,从情节结构、聚焦的多维性和元小说叙事三个方面来解析《美好的工作》的叙事艺术,从而把握洛奇小说的叙事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朱世佳  张军虎 《内江科技》2004,25(5):66-66,19
本文从已有的“审计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和审计理论发展本身的角度,对“审计理论基础”研究提出了一些疑问,并给出了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其选择确认标准、审计理论结构关系以及“审计理论基础”研究的意义等角度来认识与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卿青芳 《科教文汇》2007,(1):156-157
《庄子》所言“道”,妙不可言。但庄子却说“道”是“不可言传”的,因此有“言不尽意”的痛苦,古代文论家们多有体会。本文试图从文论和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庄子“得意忘言”的说法,即通过在文字之外寻求更丰富、更复杂、更精微的言外之意来化解“言不尽意”的难题,从而呈现妙不可言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叶永烈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撰写的“科学文艺”条目,以1904年荒江钓叟在《绣像小说》里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最早作品。他所持准的科学幻想小说定义是,“通过小说来描绘奇特的科学幻想,寄寓深刻的主题思想”,并且标举“科学”、“幻想”、“小说”三要素。这其中有可议之处:首先,“寓意深刻”不可作为文体的判断标准;其次,所谓“科学幻想”,叶氏要求它所描绘的“幻想是科学的,而不是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12.
陈榕 《科教文汇》2009,(9):217-217
威康·吉布森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小说大师之一,也是被众多批评家广泛关注的后现代重要小说家。吉布森借助“赛博朋克小说”这一后现代小说新型文类,想象并描摹了未来人类在计算机构建的虚拟世界里的生活,反映了吉布森对网络时代人类的命运和未来的走向的关注。吉布森的小说敦促我们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虚拟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许小红 《科教文汇》2007,(12Z):172-173
战国后期,出现了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颇具小说趣味的史传文学作品,如《晏子春秋》。它的出现,不但透露出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预示着两种文体从包蕴到分流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战国后期,出现了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颇具小说趣味的史传文学作品,如《晏子春秋》。它的出现,不但透露出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预示着两种文体从包蕴到分流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5.
对创新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概念正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创新有多种可能解释,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很难把握的概念。本文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创新,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创新的内涵,从而为创新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方霞 《科教文汇》2007,(8Z):84-184
阿·伊宁的小说《纪念日》对人性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小说故事虽然简单,蕴涵的思想却很丰富。小说体现了叔本华的“权力意志”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对人性中的“恶”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7.
战国后期,出现了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颇具小说趣味的史传文学作品,如<晏子春秋>.它的出现,不但透露出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预示着两种文体从包蕴到分流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梁劲泰 《科教文汇》2007,(10X):180-182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从以下两个角度把握这个问题:一是“公共性”的文化内涵本源于西方的历史传统,从古希腊城邦社会一直到欧美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使得“公共性”的文化内涵具有了久远的延续性;二是深入解读“公共性”在现实中的功能及应用,同样离不开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的文化传统。以公共性视域分析中国与西方公共管理的特征,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对于深入理解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建立与发展是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黄婵娟 《科教文汇》2008,(34):252-252
主要从第一、第二人称的内聚焦叙事视角来解读郁达夫的小说,阐明郁达夫小说的叙事特色,从而说明郁达夫在文体上的自觉实践和革新。  相似文献   

20.
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陈鹤星  王勇 《情报杂志》2003,22(6):99-101,108
“复合图书馆”的概念一经提出,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如何在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处理“拥有”现实馆藏和“存取”虚拟馆藏之间的关系,增强共建、共享、共知的意识,从“存取”角度来做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