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背景下,翻译诗学的研究内容也发生了转变,即加入了新的文化层面这一外部因素的思考。对于这一演变,我们应持辨证的态度,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的一面,又要看到其自身的不足,同时还要警惕文化研究对翻译本体研究的剥夺。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30):16-17
将翻译的文化操纵学派提出的诗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这一行为为译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利用描述性的研究方式,探讨了翻译诗学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通过社会的主流诗学和个体诗学两个线路对文学翻译进行操纵,从而使读者理解文学作品翻译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对翻译中的"对等"和"不可译性"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背景下,翻译诗学的研究内容也发生了转变,即加入了新的文化层面这一外部因素的思考。对于这一演变,我们应持辨证的态度,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的一面,又要看到其自身的不足,同时还要警惕文化研究对翻译本体研究的剥夺。  相似文献   

4.
王文铃  徐光霞 《海外英语》2013,(6X):149-150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因此,必然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进口汽车商标翻译是汽车营销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该文以操控理论为基础,以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为立足点来研究和分析在翻译汽车商标时所应该采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从特贾斯维莉·尼南贾娜1992年将翻译定位在历史、后结构主义与殖民语境之间后,一直被视为经典;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翻译定位在后殖民语境、主体间性与多元文化语境之间即广义的非殖民化之上,将其文化战略定位在战略本质主义、多元一体与和谐共生之上,以重建后殖民翻译诗学,将两种表征观、两种历史观、两种翻译策略的协调或融合,以避免原来的偏颇和绝对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诗学的发展中,文化视野和意识形态分析互相交错,使马克思主义诗学成为一种文化战略诗学。在肯定文艺研究的独特性基础上,坚持文艺研究的文化视野对于沟通我们的传统诗学与马克思主义诗学以及西方当代诗学潮流,使诗学理论切合文学当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鸿凡  曾薇薇 《海外英语》2011,(10):234-235,243
安德烈·勒菲弗尔是20世纪西方译学巨匠,他的翻译思想包含了对翻译的意识形态研究、诗学研究及文化研究,融合了操纵学派和文化学派的理论观点,打破了传统的译学研究范畴,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该文论述勒菲弗尔不同时期的翻译观点,并指出其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8.
诗学是文艺批评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特定时代?特定文化中的诗学规范和译者个人的诗学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庞德《华夏集》中的一首译诗《江上别》为个案,分析总结出译者诗学上中国化?语言上现代化和文化上淡化的翻译策略,结合庞德时代的诗学规范以及他本人的诗学追求,探究他作出以上翻译策略选择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时政文本翻译受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无论从译者的翻译策略选取方面,还是在文本翻译目的确立方面,都体现出了更多的翻译诗学性质。从翻译诗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在增强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视野下,可为探索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时政文本翻译与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论清末小说“翻译变形”的文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变形"为一种非正常翻译手段,它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在晚清小说翻译中尤为突出.以往翻译研究大多从文本转换层面来对之做出界定,结果将之排除在翻译之外,而遭后世诟病.本文试图通过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路径,探究晚清"翻译变形"背后的文化成因,认为"接受语境"和"诗学观念"造成了"变形"的外部压力和内部诱因,致使与翻译之正法背道而驰,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又是合理的、可取的,对中国文化和文学演进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张景景 《海外英语》2012,(2):212+223
随着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和勒弗菲尔(Andre Lefevere)将意识形态纳入到翻译研究的视野,意识形态与翻译的相互关系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该文以著名翻译家林纾翻译的《块肉余生述》为例,论证了当时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诗学对林纾翻译的影响,从而证实了勒菲弗尔操控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文化差异是影响商标翻译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文化差异对于商标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语义对比上,可以采用音译法、变译法、交际翻译法来克服文化差异对于商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左立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62-164
翻译是架构在两种语言以及文化基础之上的交际活动.文化语境在此交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忠实地解构源语文本和准确贴切地用译入语表达原文的思想,都离不开对翻译文本所处语境的阐释.首先对语境理论发展做总体的简要回顾,然后结合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分析文化语境和翻译教学的关系,并以此进一步探讨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空缺是指作者在与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这一现象对翻译中的连贯理解造成影响。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填补文化空缺,以达到文化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化派翻译理论在当今的翻译研究领域里占据着主导和中心的位置,使得翻译研究偏离了其本体,误导了翻译研究的发展。赵彦春教授的《翻译学归结论》正是为了突破目前国内译界的困境而作出的努力。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对于《翻译学归结论》的思考:一、归结论是否过于概括或简单;二、归结论对文化派的批评是否客观;三、归结论是否是传统翻译理论的简单回归。  相似文献   

16.
文化差异在翻译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还包含着文化上的转换。因此,在翻译广告的时候,译者必须注意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选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项涉及语言、文化、民族、地域的复杂活动,翻译过程涉及诸多因素,文化可译性限度问题在翻译理论中饱受争论。文化差异确实阻碍着民族、地域间的跨文化交际,但由此产生的不可译并非一成不变,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可译性限度正逐步缩小。译者作为翻译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更应在翻译过程中适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再造文化”实现“翻译文化”。文中详细阐述了文化融合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对于文化翻译的重要性,实例论证了可译性限度缩小趋势,以期拓宽和深化研究文化可译性。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文化转换过程。两种不同民族语言的交流,实质上是两种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既然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就必然涉及到文化间的冲突和交融。思维差异、历史因素、生活环境及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对翻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中外交流的深入发展,读者对译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译者要呈现给读者更好的译文,就应该充分重视和正确处理好文中的文化成分。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的角度,对翻译实践中的隐喻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首先通过对常见的隐喻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生态翻译学视域对翻译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作为隐喻翻译技巧的指导依据,探索在翻译实践中更加科学合理的隐喻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