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填充(20分) 1.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是:党的喉舌。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两家最著名的无产阶级报纸是:《新莱茵报》和《火星报》3.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具体体现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4.保证新闻事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成功的基础是:实事求是。5.导致报纸发展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直接因素是:读者需要。6.从古到今,新闻媒介的发展顺序是:口头,书信,报纸,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2.
如何办好党报?我们觉得继承和发扬党报优良传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党报传统,是无产阶级政党报纸在其生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沿着历史发展传递下来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包括办报思想、办报方法、办报作风、办报制度等等。我们党所办的报纸,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创了自己的传统。延安时期,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大发展的一个时期,是党的新闻工作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3.
如何办好党报?我们觉得继承和发扬党报优良传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党报传统,是无产阶级政党报纸在其生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沿着历史发展传递下来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包括办报思想、办报方法、办报作风、办报制度等等。我们党所办的报纸,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创了自己的传统。延安时期,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大发展的一个时期,是党的新闻工作理论和实践比较丰富、比较成熟的时期。当时,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党报和其他新闻媒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领导和关怀、培育下,通过自身实践和总结,大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不但是卓越的文学家,而且是第一流的新闻记者。十月革命前,他担任过《萨马拉日报》、《下新城小报》、《敖德萨新闻》的记者,参加过列宁创办的《火星报》、《斗争报》的编辑工作。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在发展苏维埃新闻事业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主办、参加和指导了十三种报刊,把报刊工作看作是自己切身的事业。他的新闻活动最旺盛的时期,是在苏联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他自己就说过,他是个“老报人”。卢那察尔斯基称他为“伟大的工人通讯员”。高尔基非常尊敬报纸的编辑和记者,因为他知道“办报工作不知要付出多大心血!”他说,办报工作是“为真理和正义事业服务的真正危险的行业”,“我要终生为报纸而工作”。高尔基丰富的新闻理论和实践,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极其珍贵的遗产。这里发表的他同报纸编辑同志的谈话,可以看出他对新闻工作者寄予多么大的期望,对他们的教诲是多么诚恳,对他们的要求又是多么严格。这篇讲话没有收入《高尔基全集》俄文版,这篇译文在我国是第一次发表。  相似文献   

5.
刊中刊     
中国社会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孙旭培,就报纸要重视宣传新闻改革等问题,《向中国报刊报》记者发表谈话如下: 记者(下称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事业有很大发展,很多变化,请谈谈看法。孙旭培(下称孙):现在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黄金时期。报纸的信  相似文献   

6.
党报有两支队伍,一支是主力部队,即专职新闻队伍,一支是地方军,即业余新闻队伍。所谓业余新闻队伍,就是党报的通讯员。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中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党报就是人民的报纸,并且依靠全党、依靠人民办报,这就使我们党的新闻事业有可能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如果离开这条道路,以为只有象个体经营或同人经营那样办报才算‘民主’那就很不恰当了。”所谓“依靠全党、依靠人民办报”的问题,在当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端正方向讲究艺术满运来江泽民同志最近在视察解放军报时所作的讲话,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传统,结合新时期实际情况提出了办报的基本方针、原则,为我们办好报纸、发展党的新闻事业,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  相似文献   

8.
老报人徐铸成新著《报海旧闻》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次出版新闻工作者的回忆录式著作。《报海旧闻》共约25万字,它以作者的见闻,经历为主,介绍了我国近代不少报纸及新闻工作者(包括作者自己),记述了旧中国的社会相及某些达官闻人的言行。它是一个老报人对过去的追忆,也是一个老报人对过去以及今天的新闻事业的思索。作者笔锋纵横驰骋,或客观描述,或批评指点,似无布局,又安排有致,读来引人入胜。旧中国的私营报纸五花八门,从业人员形形色色。介绍、研究、总结这些旧报纸和有影响的报人,既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培养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需要。《报海旧闻》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作者在《大公报》任职近20年,因此对《大公报》谈得更多些。解放前的《大公报》的政治立场是有问题的。但它在办报业务上也确有特色,比如刊登新闻多,重要新闻处理得  相似文献   

9.
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工作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个根本性质所决定的。作为企业报也不例外,必须无条件地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国企业报已达到上千家,编采人员逾万人,已成为党在新闻事业中的一支生力军。企业报的迅速发展,对促进党在企业中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落实,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起到极为重要的舆论作用。但是,现在有些人对企业报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企业报纸只能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转,报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历史、文学之间存在天然的血缘关系.悉心耙梳烟波浩渺的历史文献和卷帙浩繁的文学典籍,活灵活现着曾经的新闻和现在的历史,而借助传播,它们都有了长久的生命.历史的当代演绎新闻业内流传着这样的观点:昨日的历史是其时之新闻,今天的新闻将成为明日之历史.关于新闻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学界共识度极高.1898年,谭嗣同在《湘报·后序下》中说:“新会梁氏,有君史民史之说,报纸即民史也.”①唐才常在《史学略论》中说:“泰西不立史馆,盖报馆即其史馆也……盖今日之报章,即异日之史料.”②李大钊在《报与史》一文中认为:“报的性质,与记录的历史,尤其接近,由或言之,亦可以说‘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③新闻史家方汉奇认为:“报纸与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历史所记述的,往往就是当时报纸上的新闻.报纸上的新闻,过了一段时期以后,又会衍变为被后人记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当年曾指出:“我们的报纸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时值今日,我们的新闻事业步入空前的繁荣,不单单有报纸,更有广播、电视深入干家万户,而毛泽东同志的“群众办报”理论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新闻事业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从一定意义上讲,新闻工作坚持群众路线更有特殊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类电台、电视台的创办,更使新闻事业丰富多样,一大批新成员由此被吸收到新闻队伍中来。这些同志大部分来自高  相似文献   

12.
由"喉舌论"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喉舌论"的由来和发展 在中国,最早提出喉舌论断的人当属梁启超,他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真正把报刊当作政治活动的武器.正是他明确提出了政党报纸的概念.可以说,"喉舌论"最初的提出便早已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强调了新闻传媒的政治宣传功能.在这之后,政党报纸的理论在孙中山那里成为真正的办报指导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提出的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新闻学说为核心的关于新闻事业性质的观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指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终于,胡耀帮同志在<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中指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也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所以,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这种对新闻传媒性质的界定成为我们新闻传播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8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首次活动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106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新加坡旅华学者、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卓南生主讲,题目为《从中日近代化报刊起点与演变之异同看东亚新闻事业》,中心内容围绕他的日文新著《东亚新闻事业论——从官版汉字报纸、战时傀儡报纸新闻统制到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党的新闻事业也逐步发展为报、刊、社、台俱全的新闻系统,一个能覆盖全国的新闻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党的新闻事业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观点与中国革命新闻工作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办好党的新闻事业的一系列原则、路线。时代前进,形势、任务、条件不断变化,尽管一些传统已不适应当前新闻事业的要求,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能当作历史经验加以研究,而那些基本的原则、路线,如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批评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组织路线等,仍然是指引我们办好党的新闻事业的航标.闪耀着灿烂的光辉。这些原则、路线,就是我们今天仍然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坚持优良传统,党的新闻事业能顶住任何风浪胜利前进;背离优良传统,党的新闻事业就有后退、甚至被狂风恶浪吞没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新闻学与新闻写作》是由江西省老新闻工作者徐光炎、朱洪波同志写的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作者从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出发,总结我们新闻写作的实践经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十七章六十八节,从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到新闻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普及新闻学知识,为社会培训新闻人才,人民日报社新闻函授部第四期开始招生。凡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地方和部队的各级报纸、广播电台(站)、电视台的编采人员、通讯员,各宣传单位的专业或业余人员,以及其他热爱和有志于新闻事业的人员均可报名。学习内容:专业课8门:《新闻工作学习文件选编》《新闻采访概论》《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概要》《新闻摄影》《报纸编辑》《广播电视新闻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辅导教材:《消息采写六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报纸的特色,报纸的特色包含哪些内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在新闻事业要当好党的喉舌的前提下”,“应当各自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各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面貌”。胡耀邦同志这段话阐明了新闻事业的共性和个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阐明了报纸的个性、特色和多样性,是我们办出报纸特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朱敏慎  吴志明 《今传媒》2006,(3X):37-38
高级编辑贾安坤曾主持上海《解放日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后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任副局长,分管报纸和期刊,1994年底调至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任秘书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担任过上海市企业报协会名誉会长,现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聘任的20多位新闻阅评员之一,也是上海市企业报“好新闻奖”评委。老贾退休已近7年之久,自称是“桃花源中入”。虽然离开办报业务多年,实际上一天也没离开报纸,他非常忠诚于“阅评员”这项工作。作为一位老新闻工作,老贾关注的不仅仅是报纸,还有电视、广播中的新闻节目。他认真读、认真看、认真听,并通过种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贾这种细读、细看、细听的阅评精神,缘于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爱。  相似文献   

19.
澳门新闻事业已有160年历史。目前澳门有16家报纸,其中有华文报纸9家:日报有:《澳门日报》、《华侨报》、《大众报》、《市民日报》、《星报》、《先锋日报》、还有三日刊的《体育报》、《体育周刊报》以及《时事新闻》;葡文报纸七家:《澳门人报》、《澳门晚报》、《澳门邮讯报》、《澳门消息报》、《澳门论坛报》、《号角报》、《中西报》。此外,逢周末由澳门地方政府出版《宪报》、澳门新闻厅出版《星期六》周刊。  相似文献   

20.
我们《北京起重机报》于1987年10月创刊,半月一期,至今已出了50多期。两年多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办报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厂报受到了职工和领导的欢迎。有些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老同志见到我们的厂报后,也给予鼓励,说我们的报纸还“像个报纸”。我们办报从一点儿不会,到现在办出点儿模样,我们的体会是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