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学会编辑的新闻学研究丛书第一种《马列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陈力丹编著),共收入马恩列斯的新闻论著190篇,其中106篇是同类业务书籍未曾收入的,17篇是近年来新发表的。是一本通俗读物,也是一本专门探讨马列主义新闻理  相似文献   
2.
科研报道中有一个共同的弊病,不是过多的堆积“多”字,就是大量使用一些笼统时间概念,使人看了琢磨不定。《新华日报》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头版头条《我省电子技术人员发奋攻关,  相似文献   
3.
开展通讯员工作,是我们办好报纸的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水道镇东邓格庄村,有一位被称为“土记者”的周德敏老人,他今年虽已76岁了,仍成年累月地奋战在新闻战线上。周德敏只念过4年书。1949年,他从《大众日报》上看到几篇通俗易懂的稿子,便产生了写稿的念头。他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大众日报》的编辑,很快得到编辑的支持。他从此比着葫芦画瓢地学着写稿。开始写稿时,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开头和结尾都不会写,在三个月中写了80多篇“四  相似文献   
5.
中共沈阳市大东区委宣传部总结出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掌握——易于失实“八个可能”和防止失实的“八个注意”: 一、在稿件较长时间没见报,见报心切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不顾事实、夸大情节、追求生动的差错。注意克服见报第一的思想,如实反映事情的真相。二、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草率从事、内容失真的差错。注意深入采访、认典核实。  相似文献   
6.
播种希望     
洛阳市吉利区白坡村女青年权菊先,1977年元月不慎落井而致残,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她在绝望中看到了《自强者笔记》一书,其中残疾作者史铁生写的《死神的克星》一文,给她很大启发。她给史铁生同志写了一封信。此后,一年多时间,权菊先就收到史铁生十多封热情洋溢的来信,长达一万多字.从中,她了解到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乐趣,也看到了榜样和道路。从此,她抬起了头,拿起了创作的笔。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也忆起了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的一段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独特心理活动、心理因素构成了编辑心理学。这里仅就处理通讯员来稿方面,谈谈编辑心理的几个方面: 其一,编辑喜欢适合本报编发的稿件。因为在内容上不适合本报用的稿件,编辑连看都不想看,根本谈不上选用。故要求通讯员在投稿前,要研究对象,分析报刊的特点和需要,投其所需;否则势必如石投大海。  相似文献   
8.
凡是报刊上专门登载某类稿件的一部分篇幅,统称为专栏。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专门设有一个社会服务处,相当于现在的群众工作部或读者来信组,报纸版面上设有“社会服务”专栏,同“副刊”共占一个版面。当时的“社会服务”专栏,相当现在的“读者来信”专栏。为社会服务,也就是为读者服务,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社会服务处除通过报纸联系群众之外,每天还要接待不少来访的读者。“社会服务”专栏除回答读者法律、医药、寻职、求学等方面的问题外,还为读者代购书刊、车船票等。河南日报1949年6月1日创刊后,设有读者来信组,报纸版面上辟有“大众往来”专栏。1954年一年内,“大  相似文献   
9.
党报有两支队伍,一支是主力部队,即专职新闻队伍,一支是地方军,即业余新闻队伍。所谓业余新闻队伍,就是党报的通讯员。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中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党报就是人民的报纸,并且依靠全党、依靠人民办报,这就使我们党的新闻事业有可能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如果离开这条道路,以为只有象个体经营或同人经营那样办报才算‘民主’那就很不恰当了。”所谓“依靠全党、依靠人民办报”的问题,在当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新闻失实只能防止或避免而不能“杜绝”。还是改为“防止新闻失实,杜绝造假现象”的提法为好。从最近几年来,所举行这方面的学术讨论会或在新闻刊物进行讨论,多数的提法是:如何防止新闻报道失实或如何避免新闻报道失实,这是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这样做的效果是好的。但是,也有的单位提出“杜绝”是不客观的,是不符合实际的。如贾培信、童兵、孙旭培、卢惠民整理的在合吧举行《新闻真实性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中讲到:“杜绝新闻失实、造假现象,新闻单位负有最大的责仟。失实必须更正。”这种提法把新闻失实和新闻造假不加区别混同起来是不客观的。笔者则认为:“防止新闻失实”,“杜绝造假现象”是比较科学的,再加抄袭行为也应杜绝。为什么能够出现杜绝新闻失实的说法呢?笔者则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