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福斯特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意大利,描述了一对英国青年男女露西和乔治的爱情故事。运用文学伦理学分析其中的女性人物,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英国中产阶级迂腐道德准则等诸多社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7,(4):58-61
E.M.Forster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les Fear to Tread)是福斯特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福斯特的第一部"意大利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解读,揭示蕴含在作品中福斯特的双重文化身份,即福斯特在以意大利文化为一种参照体系,揭示出英国中产阶级精神层面的困顿、贫瘠的同时,显现出一种对英国本土民族和文化的优越感。  相似文献   

3.
钟震颖 《考试周刊》2008,(8):146-148
本文主要通过选取的两部小说中的英国与意大利、中产阶级与下层阶级、男性与女性等的关系分析福斯特笔下的英国中产阶级的精神状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福斯特作为英国中产阶级一员提出的通过另一个民族、阶级、文化背景观照本民族、本阶级命运,拯救英国中产阶级那颗"发育不良的心".  相似文献   

4.
英国中产阶级是在贵族的不断衰落和宗教改革中产的,由开始模仿贵族到最终的形成,其文化成分既有对贵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包括从新教主义中吸收的精神理念。在这些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形成了独特多元的中产阶级文化,并被一些工业家运用到工厂生产中,推动了英国工业化进程和整个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蓉 《嘉应学院学报》2010,28(10):64-66
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评论家们称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露西的成长主题分析,力图在新的维度下对这部作品做出深入准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文化多元化、价值观不断分裂与融合和高等教育改革热潮的影响下,高校教师身份认同受到强烈的冲击,认同危机将造成高校教师自我身份认同感的丧失、道德生活的分裂和道德合理性受到质疑。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内外部因素,提出构建教师个体的道德愿景、注重教师主体内在德性的培养以及培养道德修养自律性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评论家们称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这部作品不仅折射出英国爱德华时代的历史语境,同时也显现了福斯特在跨文化语境中对当时英国中产阶级迂腐道德准则等诸多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石黑一雄的处女作《远山淡影》中,回忆叙述中叙述者的自我分裂是造成小说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自我的分裂代表日本传统文化观念与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作为移民的叙述者在文化隔阂下对本土民族身份的重新认识和回归是自我分裂的原因,也是自我救赎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9.
文化身份认同关系到个体的自我归属和精神命运,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性和分裂会导向主体的焦虑感和无根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身份具有流动性,差异性、断裂性的特点,传统文化身份的恒定性,单一性受到了挑战。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她感受到黑人对族裔文化传统的遗忘导致自我缺失,通过黑人族裔文化身份历史流变的书写,寻求白人语境中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重塑和建构。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英国中产阶级成长的历程中,爆发于1763年的威尔克斯事件地位突出。该事件不仅使威尔克斯本人成为当时政坛上的焦点人物,更重要的则是对18世纪90年代英国中产阶级激进主义运动所产生的影响:第一,威尔克斯开创了议会改革运动的先河;第二,为中产阶级在政治斗争中合理利用报刊等舆论工具提供了成功范例;第三,催生了英国第一个中产阶级激进政治团体"权利法案支持者协会"。  相似文献   

11.
谭恩美《接骨师之女》中的女儿露丝是第二代美籍华裔移民,处在中美文化夹缝中的她感受到被两种文化边缘化的痛苦,由此坠入迷茫与困惑深渊。直到认同中国文化后,露丝才走出文化身份缺失的困境,并完成了对自我的重构。作者借此表明华裔移民应该在中美两种文化间找到一种平衡,并利用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为两种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分众传播时代,个性化的媒介成为一种趋势。DM杂志在城市化进程与消费主义:炙化背景下蓬勃发展,为中产阶层的身份建构提供了一种认同作用。它通过富有诱惑力的画面和文字,刺激并激发读者的消费欲望,为广告主最大化地创造利润。以《写字楼》为代表的DM杂志一味彰显消费主义,并逐渐沦为标榜中产阶级文化身份的工具。若DM杂志能克服其在编辑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它一定能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的小说构成了一幅全息的上海地景图,其所呈现的文化图景和空间政治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国族认同、阶级构成和现代性想象,并体现了不同阶层以及不同地域在这个地缘政治空间中的立场和处境。王安忆1990年以来的底层小说与其说是反映了当代中国急剧阶层化的现实,不如说是在编织着一个以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主体的文化秩序与表意机制。  相似文献   

14.
The nature of cultural trade is the acknowledgement and acceptance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r countries. Cultural trade have its root in the contention for the resources of cultural identity. As a matter of fact, globalization is not simply homogenization; however, it enhances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identity.Based on the economic principl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globalization on culture, and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identity caused during this process.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cultural identity, some feasible solutions to enhance the Chines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trade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5.
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度不时发生问题,影响了该地区发展,也为国外民族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提供了某些口实,制约着国家的和谐社会构建.究其原因,政治文化认同是一个重要方面,即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的差异、以至碰撞为其根本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政策认同、利益认同、文化认同的努力来实现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的融合,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土耳其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长时段的历史使土耳其在文化认同上有着欧洲情节,这使土耳其成了伊斯兰教世界的异类。在西化浪潮和当前的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土耳其的文化认同成了特例,就是这种特殊性,土耳其成了近现代社会变革成功的典范,当代致力于入欧盟,积极争取完全"脱亚入欧"的历程。土耳其文化认同的双重性是由其长时段的历史决定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土耳其成为欧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伊斯兰文化的继承者,土耳其既是欧洲文明的遗产,又是奥斯曼帝国的遗产。是地理环境、长时段历史造就了土耳其文化的双重认同,这种文化认同在当今文明冲突的时代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旅游情景下的族群认同是一个动态多维度的结构体系,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文化环境与内部族群认同成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搭建旅游情景下的族群认同测定模型解析这一动态系统。研究发现:旅游情景下的族群文化变迁是影响族群认同的重要考量因素,外来文化交互作用于本土族群文化在旅游社区中形成的旅游文化在族群认同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以大理双廊旅游发展中族群认同状况的实证调查为例,发现急速发展的旅游业正通过经济、文化的形式改变着本土族群的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8.
飞速发展的现代通信技术和全球一体化进程使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如何选择自身的身份定位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影响。总的来说.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文化身份的定位其有三种选择:坚持原有文化身份;改为异文化身份;超越两种文化的国际人身份。人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的正确文化身份定位应该是创造性地坚持原有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为配合土家族民族成分确认和利用民族民间文化为人民服务等工作,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搜集、整理和传播的开启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主要是为恢复土家族民族成分和编写“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等工作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时期;第三阶段是世纪之交的时候,是为配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而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抢救、整理、保护传承时期。每个阶段的挖掘、抢救和传承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对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朱俊文 《成才之路》2020,(9):124-125
小学阶段是夯实基础、培养语文素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将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了解传统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化意识,更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章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探究如何将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