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尼赫鲁和苏加诺的民主思想具有许多相同点,其相同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领袖人物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尼赫鲁和苏加诺的民主思想亦具有一些不同点,其不同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独立后印度和印尼民主建设的特殊性。弄清这些,对于我们新世纪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重要思想,深刻植根近现代以来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助推社会主义民主在新时代下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民主观站位人民立场,将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本质特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为实现形式;将依法治国作为重要保障;将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创新,开辟了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新境界,为世界提供了民主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代表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和印度社会国情(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特点,制定了实现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四大原则(纲领):即民族主义、议会民主、社会主义和世俗主义,并把它载入国大党党纲。国大党领导人这一富有远见的建国方略\决策和定位,成为独立后印度现代政治发展的主旋律。这四大原则中,民族主义是捍卫印度国家独立和维护主权的象征。社会主义是当时顺乎民心的一个时髦口号,目的是缓和国内矛盾,消除中国革命胜利的影响和谋求政治资本。世俗主义和议会民主则…  相似文献   

4.
尼赫鲁作为20世纪中叶世界名的政治家,留给世界最大的遗产是他的不结盟外交。不结盟的基本含义是不与世界大国集团结盟,即不与美苏两极中任何一极结盟。它因两极对峙的尖锐而兴盛,因多极化的兴起而衰落,独立之后尼赫鲁为印度选择了一条“从一切现存制度(俄国的,美国的以及其他的)中吸取精华的第三条道路”,这一国内发展模式决定了印度实行不结盟外交的某种必然性,不结盟也是尼赫鲁现实主义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共识.但二者的根本分歧也在于此--对民主的不同诠释和实践.民主社会主义之民主,既不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民主,也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民主,而是一种总体上叫做"第三条道路"的民主,一种基于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以及国际民主.搞清楚"第三条道路"的民主特质,对于科学认识日趋国际化的民主社会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多样化社会思潮对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掩蔽性"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旨在揭示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对民主社会主义所谓的"优越性"进行评判,进而得出:民主社会主义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7,(2):112-1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协商是具有鲜明中国个性特征的民主政治形式。中国历史上的协商试验和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协商的生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根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民主政治理论中的协商思想因子与中国的"和合"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协商的思想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协商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对协商式民主的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协商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协商的发展,要坚持历史性、理论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唯物主义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坚实可靠的思想原则和基本理念。应当完整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学说和人的解放的学说,使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了"政治发展道路"命题,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新概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形成。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践的探索,经过了准备奠基、探索形成和发展创新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知行合一"的实践思想,曾经多次强调学以致用和崇尚实践的"知行合一",注重研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实践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思想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实践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不仅仅是在理论的层面从哲学角度给予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出了典范和表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经济体制渐进式改革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力量和和平发展“一国两制”,无不来自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2.
Rationality and Freedom AMARTYA SEN, 2002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36 pp., £25.04 ISBN 0 674 00947 9 Valuing Freedoms. Sen's Capability Approach and Poverty Reduction SABINA ALKIRE, 2002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40 pp., £45.00 ISBN 0 19 924579 This important selection of essays by the in.uential Nobel Prize winning economist, Amartya Sen, deals with economic theory and social philosophy. Sabina Alkire's book combines a lucid exposi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Sen's work with an analysis of how it might be operationalised in development practice. Together with Sen's popular and now very widely read exposition of his key ideas in Development as Freedom (Sen, 1999) the works provide a new language to understand important social and economic processes. These recently published works also indicate some new directions debates concerning Sen's innovative ideas are taking. On the one hand, the connections across disciplines that Sen's work represents are being explored, partly by Sen himself and partly by those who have interpreted his ideas. On the other hand, the implications of Sen's work for examining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social justice are emerging. While Sen's ideas have posed some central questions for debates in philosophy concerning equality, for discussions on social choice in economics, and for the reframing of the de.nition of ‘development’ in development studies, his work has had surprisingly little impact on discussions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Before considering what some of the potential of his thinking is for sociologists of education, some elements of his thinking need explanation.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演进,福建师大经济学学科努力发挥优势,不断凝炼学术方向,形成了“《资本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研究”,“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研究”和“闽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四个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学科梯队成员始终坚持经济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紧密结合省情特点,加大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力度,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胡志远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4):48-52,82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维持社会系统顺利运转和社会秩序稳定发展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当代中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创新,并探索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正确路径,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变化,出现了社会价值现念多元化局面。学校德育应通过创新来面对挑战。学校德育创新主要应强化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理直气壮的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集体主义;联系学生生活实施德育;采取活动化的实践模式来保证学校德育的正确方向,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多维发展,实现了理论维度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功能维度从政治主导到多元协调的立体演进;价值取向维度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与升华;世界维度从定位中国发展到寻求国际认同的质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继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实现改革开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互促互进、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和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进入21世纪后,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阴谋没有得逞,但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的侵蚀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文化阵地。同时,加速发展教育和科技,尽快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上的差距,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先进生产力的动力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高校是创造先进化的摇篮,传播先进化和引导化发展方向的重要阵地和力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校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谋取,为人民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因此,高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