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你能在风雨里捧着花在我家门前等待吗?你能在千人万人的海滩里认出我泳衣的颜色来吗?你能在众人的眼光里坦然地为我洗袜子吗?你能在大难来临时紧紧握住我的手吗?多少的爱情,只有彩虹,没有风雨;多少的人生,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爱的时候,都会说,你是我的永远,可是到了危难的时候,又有谁能够做到再牵住对方的手?牵着那份曾经的爱?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儒家文化与成功人生。这其中,有很多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词语。但事实上,我们若认真加以研究这些词语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或者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因此,我所讲的第一个话题是:什么叫儒家文化?第二个话题是:什么叫成功人生?我在讲到儒家文化与成功人生的时候,我还有一个副标题——如何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即在现实生活当中,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是不要让人讨厌,从而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所谓成功人生,首先,得做到不让人讨厌:其次,得受人欢迎。一、什么叫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什么呢?从它的来源角度定义的话,是在两千五百多…  相似文献   

3.
记者在确定采访对象时,应该选择那些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的人。这种对象选择好,能以一抵十;选择得不好,十不抵一。 要在众多的人之间指出一个人,应该怎么办?说这个人有鼻子有眼,有嘴有耳朵……像这样说下去说上半天,有谁知道你指的是哪一个呢?但是如果你说,这个人嘴唇下长着一块黑痣或者此人个子特高,只这样一句话,人们便容易把此人寻找出来。新闻,正是要在众多的事实中报道某一事实,而且要求迅  相似文献   

4.
有如亲临其境的广播当我们坐在收音机旁边收听球赛或长江大桥落成典礼的消息的时候,如果有人问:你是喜欢听文字通讯,还是喜欢听广播记者在现场直接向你介绍的口头报道呢?不用说,你一定是喜欢后一种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当你在听球赛广播的时候,那十分急促、紧张的声音,紧紧地抓住了你;听到惊险地方,会叫你透不过气来;听到胜利的时候,你又会跟  相似文献   

5.
南行 《青年记者》2003,(10):56-56
老练的记者能很容易地回忆起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和最艰难的一次采访,因为他们往往感觉他们被采访对象欺骗、操纵或误导了。一些被采访者社会阅历丰富,他们常常利用自己对谈话的操纵能力来达到把记者当作工具的目的。那么对于记者来说,该如何识破这个策略并反击呢? ●当被采访者把你问的问题拿来反问你的时候,比如问你:“你是怎么想的?”或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可以回答,“我确信我们的读者对您的观点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一般人〉 礼貌是待人处世的基本道理,礼貌代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艺人〉 当你开始变得越来越客气、越来越有礼貌的时候,就表示你快垮的时候到来了! 〈安公子观点〉 艺人怎么可以客气、有礼貌呢?你看过哪个大腕儿在吃饭的时候等过人?  相似文献   

7.
郭萍 《新闻爱好者》2003,(11):39-40
美国著名的出版家林肯·舒斯特谈到编辑职业时有一段名言:“编辑不应该只是一个人充实人生的行业,同时编辑本身也是一种人文教育,你因此会有机会和当代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共事,结交作家、教育家以及各种各样的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你等于在修一门你愿意付费的终身学习课程,不同的是,你修课的时候不但领薪水,而且可以在知识和心灵上得到无法衡量的满足。”看到这话的时候,我先生出一分遗憾,心想如果这话要是我总结的就好了,在这一点上我早有同感呢。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期刊编辑,我深深明白,发掘和寻找具有一流水准的作者,并和他们成为朋友有多…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真谛张平你对人生是怎么看的?如果有这么一道题,而且你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对任何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人生是什么?或者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各种人有各种人的看法。我写《孤儿泪》这部作品的时候,就有这么个问题一直萦...  相似文献   

9.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居民,有人告诉你北京最近新开了97家风味餐馆,引进了1100多种风味莱肴,你接着会向他打听什么呢?——97家风味餐馆具体包括哪些风味呢?——哪些风味菜肴是北京过去吃不到,或者是很难吃到的呢?——这些餐馆都是什么档次的?一般居民也能吃得起呢?——北京过去一直存在“吃饭难”的问题,新增97家餐馆,这个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0.
《报林求索》2009,(1):99-99
出身低、无资源、无资本的小人物,怎样起家发财的呢?或者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准备创业,可是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你是不是很苦闷呢?下面两个案例都是关于发现,其实,机会就在身边,关键在于你善于不善于发现他们,愿不愿意利用他们为自己谋取幸福?  相似文献   

11.
当你在编写广播稿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听众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作为一个广播工作者,要把工作做好,就要努力去研究广播的特点,研究我们服务的对象——听众。当我们在编写广播稿件的时候,就要注意通俗化、口语化,适合听众的收听。听众是在什么情况下收听广播呢?有组织  相似文献   

12.
《档案管理》2005,(6):92-92
语言的魔力有时是连金钱都自叹弗如的,它能使黑变白、丑变美、错变对、卑贱变尊贵、失败变胜利,而且让人心悦诚服。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舌在,祸种也是不会灭的。人类既然是进化到了非说什么不可的时候才产生了语言能力,难道我们今天不是可以责备许多人滥用了这一能力吗?心灵相通的一个困难是:当你已知道由于你的语言(包括形体语言)使人发生了误解,你的进一步解释只能加深误解。破格的思想需要破格的语言形式。商务——一家严肃的并非以商业牟利为宗旨的出版机构;人生——一家讲计划生育的刊物名称;未名湖——可是有几个湖比它更有名呢?语言…  相似文献   

13.
秦玲 《出版参考》2004,(4):40-40
你是不是曾经想不透,为什么最好的点子竟是在洗澡的时候想到的?或者为什么随着假期即将结束,自己却变得越来越有洞察力?这与你的脑袋怎么思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每天上网时都是在折磨自己的眼睛,你是否觉得疲惫呢?你是否觉得这种单调的上网方式应该改变一下呢?快跟我来体验一种全新的上网方式吧!把自己的耳朵叫醒,给眼睛放个假,让我们一起来听网页!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工程》2006,(1):19-19
当公司进行数据清理的时候.他们是否应该把那些过时的数据统统废弃呢7又或者,在这些数据中是否还存在着一些有用的信息有待提取呢?  相似文献   

16.
晨明 《传媒》2004,(12):22-23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曾经说过华娱三年可以扭亏为盈,这个目标是否能实现? 王兟(以下简称王):三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三年怎么算?从2003年9月成交开始,还是2004年1月份我们正式接管开始,或者是另一个比较软的三年,也就是今年的第二季度,我们的人员都陆续到位,一切都走上正轨开始算呢?  相似文献   

17.
杨小复 《编辑学报》1993,5(1):38-41
继续教育学应当是当代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编辑学与继续教育学交叉派生出“编辑继续教育学”。笔者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根据自己的工作研究以及接受继续教育的体会,对建立科技编辑继续教育学的若干理论问题,提供一些初步的想法。1 科技编辑继续教育的概念 中国有一句古话:人生有涯,知无涯。就是说,充实的人生应当是“活到老,学到老”。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的总量急剧膨胀的今天,这句话更应当成为现代教育的一条原则。20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主张,把教育看作是伴随人生的不间断过程。这一主张很快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教育家的赞赏和重视。 那么,所谓“继续教育”的提法还有没有必要?或者,应该怎样给予界定呢?  相似文献   

18.
于敏 《出版广角》2005,(12):18-20
什么时候开始排行榜成了我们阅读生活的路标?到底是谁在制造排行榜?是谁躲在排行榜后偷着乐呢?面对大量只能露出窄窄一溜书脊的书山,太多选择就是无从选择,这时排行榜这个貌似公正的数据就会不知不觉地占据你的意识,潜移默化地给予你明确的行动指向。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4,(1):45-45
你坐下来写广告正文的时候,不妨假设你是在晚宴上和坐在你右手边的那位妇女交谈。她问你:“我考虑买一部新车,您推荐哪种牌子?”你呢,就好像在回答这个问题那样写你的广告文案。  相似文献   

20.
感悟清醒     
什么是清醒 ?客观地认识苦恼,正确地把握苦恼,尽力地减少苦恼,应该说是最清醒的时候。   狂热时候的欢呼,动荡时候的焦躁,迷惘时候的求救,挫折时候的气馁,这也是清醒,只不过是一种外在表现的清醒,恰如生存之本能,人人都有。   深层次的清醒应该是有勇气检讨过去,有胆魄分析现在,有潜力挖掘未来。而这一过程,总离不了苦恼的潜在。   在你认为苦恼的时候,你未必清醒;在你最清醒的时候,却可能是你认为最苦恼的时候。   快活时,你会不经意丢开本有的茫然,此时仅处于一迷混状态,于是便有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说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