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尔维尔是美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白鲸》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象征手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通过对《白鲸》中象征手法的分析,尤其是剖析各个要素在作品中不同的象征意义,不但能够进一步了解作者对象征手法的娴熟的运用,并且能够体会到象征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废奴运动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一直在开展。从18世纪初开始,有识之士、进步文人纷纷在报纸、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谴责奴隶制的作品,到19世纪30年代形成高潮。诗人发表诗作,作家发表小说对奴隶制进行鞭笞。废奴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寓事于理、针砭时弊,成功地塑造了汤姆叔叔这一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反蓄奴运动的一本宣言书,小说深刻描述了奴隶制度的残忍和对人性的摧残。但在黑暗的奴隶制度下,仍然透着人性的光辉。文章通过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莱扎、伊娃和汤姆三个人物的重点剖析,诠释了隐藏在黑暗奴隶制度背后的爱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长篇小说《红字》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作品中艺术手法的运用独具匠心,尤为突出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红字》成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5.
曾传玉 《考试周刊》2009,(43):31-32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写的关于汤姆、乔治等黑奴们曲折经历的一部废奴文学的代表作。这本书的主题、叙事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已经被深入地研究.但多数的研究把它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分析小说的时代背景。挖掘其时代意义,很少关注作品本身的结构。本文运用西方文论中的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运用二元对立法解读作品中存在的二元对立及其深邃涵义.从视点和视角的角度解读小说的艺术手法.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结构.强调对这本小说的复义性与多层次性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肯塔基州农场主谢尔比家有一名忠心维护主人利益的黑奴,大家都称呼他为汤姆叔叔。  相似文献   

7.
从汤姆叔叔形象看斯托夫人废奴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废奴文学的最优秀代表作。作品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通过着力塑造主人公汤姆叔叔的人物形象,来表达斯托夫人废奴主义的思想,从而深化了废奴主题,达到了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思想内涵与艺术形象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0.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代表作之一,同时成功入选为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象征手法的出色运用是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一大艺术特色。文章从毕司沃斯先生、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哈奴曼大宅、黑暗意象几个方面对名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象征手法作探讨,指出象征手法的运用营造了作品的气氛,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该小说自问世以来引发了学者经久不衰的研究,被誉为世界文学中的"斯芬克斯"。本文解读了作者艾米丽·勃朗特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名字象征、环境景物象征,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与意蕴,大大增强小说艺术感染力,使《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坛永葆经久不灭的艺术魅力之光。  相似文献   

12.
杨旺 《考试周刊》2014,(80):27-28
《白鲸》是19世纪的一部浪漫主义作品,作者麦尔威尔运用象征手法赋予《白鲸》不同的意义,这部作品至今还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白鲸》错综复杂的结构和多意义象征的特点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白鲸》象征手法的分析,尤其是剖析各个要素在作品中的不同象征意义,能够体会到象征主义对美国文学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苗文晟 《海外英语》2011,(9):305-306
斯托夫人所著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19世纪中期废奴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它真实无情地揭露了南方奴隶制度的残暴与罪恶,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极高的文学价值。那么,是什么力量促成了这么小说的成功问世?小说本身又蕴藏着怎样的文学感染力?该文从"感伤"这一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答案:与创作原动力联结在一起的,正是作者心中亘古的感伤情怀;而作品本身表现出的感伤痕迹,又贯于作品始末,激荡人心。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因感伤来,携感伤去"的惊世之作。  相似文献   

14.
吕小莉 《文教资料》2014,(19):14-15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主题之一是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以批判奴隶制。本文采用吕大吉的宗教要素分类方法,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教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小说中的人物有典型的基督教观念和基督教仪式,以及《圣经》原文和经典的引用贯穿小说始终,基督教文化对小说文本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霍桑是19世纪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红字》是最能体现霍桑艺术风格-象征手法的代表作。霍桑的象征手法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不拘泥于传统形式。霍桑被誉为19世纪美国的最出色的象征派作家。  相似文献   

16.
通过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飘》和《根》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探讨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并指出这些黑人形象是沿着"之"字形的道路延伸、发展的,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人的文学形象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残暴,而《飘》却表达出了对被打倒的奴隶主的无限同情,《根》中黑人的文学形象又再一次揭露和控诉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17.
李芙蓉 《文教资料》2014,(21):27-28
本文以美国小说家比彻·斯托夫人的首部反奴隶制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为切入点,讨论主人公汤姆颠沛流离的奴隶遭遇,分析作品中流浪母题和死亡母题对黑人奴隶悲惨命运的凸显,揭露美国南方黑人奴隶制度的暴虐残忍,刻画汤姆仁爱的博大胸怀,彰显基督教博爱和救赎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有关汤姆人生悲剧的整体叙事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死亡事件展开的。斯托夫人采用死亡预设、死亡追叙、死亡干预、死亡补叙等手法成功完成了小说文本围绕汤姆的主体叙事。死亡不仅仅是斯托夫人用以控诉蓄奴制罪恶的文本主题,更是其用以构建小说主体叙事的重要策略和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那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的代表作,小说独具特色的象征手法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该文从红字A本身、人物珠儿以及场景刑台等的多重象征性来探析作品所赋予的生命寓意。  相似文献   

20.
趣典四则     
“汤姆叔叔”源于1852年美国女作家斯陀所著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指的是那些饱受欺凌却甘心忍受、不想反抗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