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全面反映17世纪蒙古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著称的《卫拉特法典》是记载17世纪蒙古社会诸情况的第一手史料,笔者以《卫拉特法典》为依据,在系统分析和研究了17世纪蒙古族婚姻家庭,蒙古婚姻法的基础上,概括论证了17世纪蒙古族婚姻家庭制度和蒙古婚姻法的4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修改后的《婚姻法》是根据我国现实社会婚姻家庭关系的发展变化形势,结合国外婚姻家庭法律的立法实践,针对婚姻家庭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的修改和补充。特别是在该法第46条增加了离婚损害赔偿的规定,即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它体现了对婚姻家庭关系中弱者和无过错方的法律保护,是我国婚姻法立法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3.
关于《格斯尔》中出现的“蒙古”一词却日勒扎布(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关键词:《格斯尔》蒙古众所周知,蒙古族伟大史诗《格斯尔传》中,居然很少提及蒙古人或蒙古地区。而《格斯尔》中有关蒙古的记述和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详细翻阅了作为整个蒙古《格斯尔》基...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蒙古秘史》在蒙古族史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关注不够。从语言文字、记载史实、叙事手法和历史观念来看,《蒙古秘史》的成书是对蒙古族史学的系统总结,标志着蒙古族史学的正式创立,并对其后的蒙古族史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蒙古秘史》在蒙古族史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婚姻法》弱者保护功能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法》作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向来具有弱者保护功能。针对20年来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婚姻法》进行了修订。新《婚姻法》在弱者保护方面增加了内容,增强了力度。但由于新《婚姻法》只是阶段性立法措施,在弱者保护功能上还存在不足之处。此外,考虑到社会生活的实际与复杂性,《婚姻法》还可以再进行更进一步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在蒙古族古代法制史研究领域,充分利用元以来汉籍文献日趋显得十分重要。汉籍蒙古族习惯法文献有三大特点,文献体裁丰富、时间跨度绵长、地域覆盖广阔。有元以来的汉籍文献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包括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社会组织方式,婚姻家庭习惯法。事涉蒙古族习惯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中窥见蒙古族习惯法之一斑,并可借此补充蒙古文文献的缺漏,从而完善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曹俊 《现代教育》2005,(7):21-22
《婚姻家庭法》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民法系列开考的专业课之一,它依据婚姻家庭法学的学科框架,系统、全面地提供了有关婚姻家庭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婚姻家庭法是民法的组成部分,但是又在民法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功能。婚姻家庭关系是一种最广泛、最普遍的社会关系,我们每个社会成员,不论性别、年龄都不可避免地同婚姻家庭产生联系,所以任何人只要生存在社会中,都不可避免的涉足婚姻家庭法领域。  相似文献   

8.
我校蒙语系教授巴·布林贝赫新著《蒙古诗歌美学论纲》一书(蒙文),作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建社40周年的重点献礼图书,最近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论纲》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在蒙古民族的审美追求与诗歌艺术的结合中,宏观上系统地探讨了蒙古诗歌美学发展的基本轨迹。对蒙古族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充分体现本民族的审美理想、集中反映当时社会文化心理定向、在蒙古族诗歌发展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代表性诗作、诗潮、诗风和诗体作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9.
《蒙古秘史》不仅是一部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学和军事学遗产,同时还是一部光辉的教育史诗。本文对《蒙古秘史》中所体现的育人思想作了概括、归纳和研究,并指出了这些育人思想在蒙古族教育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于以后蒙古族教育思想的发展乃至蒙古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舞蹈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蒙古族文化也造就了蒙古族舞蹈独特的个性特点。本文从草原文化与蒙古族舞蹈、宗教与蒙古舞蹈、蒙古族舞蹈的地区差异三个方面分析了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之间的关系,总结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人的择偶模式从传统时代的"包办婚姻"向现代社会的"自由择偶"的转变。佤族的择偶模式却从来都是"自由择偶"。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找出了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包办婚姻"的因素,是以"父系父权"家庭制度及其一系列衍生因素决定的,但是这些因素也普遍存在于佤族社会中,佤族社会却形成了"自由择偶"的传统。由此提出:从妻子对家庭经济贡献的维度解释包办婚姻的形成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彝语支民族婚姻家庭形态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不同类型的婚姻家庭形态.有洪水神话传说中早期"血缘婚"的遗迹;有氏族外婚制的母系氏族"走婚"制婚姻家庭形态;有"兄弟共妻"和"姐妹共夫"婚姻家庭形态;有双系家庭;有"转房婚"和"抢婚"习俗.这些活化石似的婚姻家庭形态对探讨人类社会婚姻家庭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莉 《甘肃高师学报》2010,15(3):139-142
农民工是社会城市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婚姻与家庭的稳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但由于制度的缺位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群体婚姻、家庭、生育、子女教育方面表现出与传统婚姻的不同,对这一群体的婚姻、家庭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以期为婚姻家庭立法及相关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婚姻家庭关系立法所依据的立法理念及价值选择,指引着具体的法律规则创设,更影响着法律施行的实效性。尤其在我国大部农村地区,随着城镇化进程,当地群众的婚俗观念也在转变,并尝试从习惯法过渡到对国家制定法的接受。文章运用法律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现行婚姻家庭领域的立法进行分析,把人们从关注法的"公平""正义"等价值视角中转移出来,并结合婚姻家庭立法动向进行多元化思考,以期我国婚姻家庭领域未来的立法更科学。  相似文献   

15.
别居制度是外国亲属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符合婚姻的本质和婚姻自由原则;我国婚姻家庭法中没有对其规定。一方面,目前我国婚姻家庭状况不容乐观,婚姻的不稳定性加剧,离婚率不断上升,迫切需要别居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司法审判实践中,基层法院面对纷繁复杂的离婚诉讼已探索和尝试了相关的审判方式,急需立法以别居制度的方式加以明确下来。我国婚姻法构建别居制度要考虑我国婚姻家庭的特点,又要与现行婚姻法相衔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内容,婚姻家庭制度的完善对调节家庭关系、婚姻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离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更为完善的法律去规范去调整它。要从离婚判决的法定条件、财产划分、保障权利、赔偿制度等方面认真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婚姻中的家庭暴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婚姻中的家庭暴力方面的立法及救助措施。各国的专家、学者及立法机构对该问题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也就没有形成一整套调整婚姻中家庭暴力的法律体系。本文着重论述婚姻中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法律体系中的缺陷及法律救助几方面的内容,以期待一套完善的反婚姻家庭暴力法律法规的出台。  相似文献   

18.
宋代士大夫家族具有较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其婚姻观念反映了宋代中,上层社会的婚姻价值观。联姻往往是大家族之间交往的一种手段。通过联姻,各家族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对宋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联姻具有注重门第、以才择婿、政治联姻以及与皇室、大官僚、富商联姻等六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在起草新的婚姻家庭法,离婚的法定理由将有重大修改,在确定离婚理由的立法过程中,无过错离婚成为一种趋势,无过错离错制度在美国大部分州已经得到确立,我国婚姻家庭法应确立以无过错离婚为主,过昏离婚为辅的原则,因为它是符合婚姻法的本质的。  相似文献   

20.
法律、道德与婚姻家庭和谐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仍然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规范。法律因为无法触及人的情感世界、无法深入家庭关系内部,因而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作用非常有限。婚姻家庭和谐关系的建立,应主要依靠伦理道德规范的完善,辅之以社会舆论人性化的正向引导与道德教化,同时需要借助法律手段推进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