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又是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彻底的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战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毕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事业。”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2.
(一) 一九三三年,瞿秋白同志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杂文及其思想发展和伟大的革命精神,作了精辟深刻的论述。一九四○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伟大的革命的一生及其在中国文化革命史上的地位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作了科学的高度的评价。因此,当我们学习鲁迅时,就首先想到了他们。然而,中国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并不是从瞿秋白和毛泽东同志开始,而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寻本溯源,我们不能不看到,茅盾作为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可以说是鲁迅最早的知音,是中国无产阶级最早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的先驱,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根据国情,毛泽东在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讨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该文中分析和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步骤,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系统的介绍了抗战的三个阶段,也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号召和鼓励人民坚持抗战,努力斗争,争取最后的胜利。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给予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初期,敌我力量悬殊甚大,敌强我弱形势非常明显,蒋汪之流对抗战不抱任何信心,大肆散布“亡国论”。 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党内外少数人幻想依靠国民党数百万装备较好的军队取得抗战的速胜),为抗战指明方向,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论持久战》一文。文章精辟地概括出中日双方互相对立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然后运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原理进行科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是抗战发展的客观规律。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继东欧六国剧变后,历史最悠久,发展程度最高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论独立自主原则在抗战中的坚持及运用孔凡岭独立自主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的运用,不仅保证了抗战的胜利,而且为以后夺取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原则的说明、实践和坚持,是把抗日民族革...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一年一月发表在延安《中国文化》创刊号上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光辉文献。在这篇论著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斗争中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针对“中国向何处去?”的严峻现实,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采取纵横捭阖之策,展开了全方位的多元外交,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广泛支持,力争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平等地位,获得了积极的成果。抗战外交部分地改变了过去的依附外交,逐步向独立自主外交方向迈进。到抗战胜利前后,这种外交"光彩",又变得暗淡无光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理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这一理论。建国后,他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使其更好地为新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总之,毛泽东的农村社会分层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而且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分析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及时制定与调整党的对外政策,同时以灵活、务实的态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实践,促进了中国抗日战争的顺利发展,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共在抗战期间的外交政策与实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上改善了中国的抗战环境,同时也使中共最终突破解放区的狭小天地,走上了世界政治斗争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时期,党确定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正确的方针、政策、路线,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巨大成绩,在抗日根据地、敌占区和国统区的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丰富了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并得到多种启示.探究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经验及启示,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工作和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抗战不但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的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毛泽东主席这一评价,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半个世纪过去了,但抗战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人物,震人心魄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淞沪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多有研究,但从中日双方战略的高度加以探讨却很不够,本文试就此作进一步论证.一众所周知,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统帅部的基本战略为“持久消耗战略”,不容否认,这一战略对中国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而淞沪会战在这一战略实施中居有特殊地位.七·七事变爆发后,“敌之最高战略为速战速决”.7月17日,日本参谋本部制订的《关于华北用兵时的对华战争纲要》规定:战争初期.调集优势兵力扫荡中国第29军,解决华北问题;若遇国民党中央军抵抗,即以充足兵力迅速给南京方面以强大压力,一举解决中国问题.其总原则是“进行必要的小规模调兵遣将;兼施政治、经济等策略手段,争取在短期内挫抑敌方的抗战决心.”按照这个方针,日军调集4个师团,于7月底迅速攻占平津,然后分兵三路,南向突进.华北乃一马平川,适合日军机械化、立体化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宋美龄的对美宣传是国民政府抗战宣传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美龄的对美宣传的最大成果在于宣传了中国,促进了美国对中国抗战的了解,有助于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教育的主题.本文在深入回顾和探讨了毛泽东同志对如何培养有用人才的若干思考的基础上,挖掘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中有关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和理性光芒,论述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是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正确指导分不开的.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建党思想,是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极为重视党的建设,并把党的建设看作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井岗山斗争时期,他提出要建设“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抗日战争时期,就更为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在全国革命范围内取得胜利,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因为有“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又非常重视执政党的建设,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中,一些国内外学者贬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片面强调国民党的作用,美化侵略,为日本帝国主义作辩护,抹杀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文章剖析了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应对策略:在抗日战争研究中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经典史料,增强抗日战争研究的学术规范性,建立健全预防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民主革命时期论述农民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献,它阐述了关于农民武装斗争、民主建设、政治宣传、文化教育等重要思想,凝结着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思想.现在重温这篇著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同志就以署名为“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在这篇作里,毛泽东同志就体育的意义、作用、体育与教育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自己当时的见解。随着历史的发展更加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见解之远大。因为,在现代教育中,体育教育功能的外延不断扩大,对全面发展人类教育的辅助作用日趋明显。因此,充分认识和发掘体育的教育潜力,是克国社会主义教育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1 体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1.1 作为一种群体活动对人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邓颖超同志作为杰出的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在发动、组织妇女方面所作的积极贡献.她认识到要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没有妇女大众的参加是绝对不行的,必须组成抗日的妇女统一战线,要动员全社会的妇女参加到这场运动中来,甚至要搞世界妇女的大联合;要让妇女承担许许多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同时她对妇女问题上所出现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抗战小说对于中国的文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承载了"抗战"这一对于中华民族有着重要意义的题材,还以文学的形式传承着革命前辈们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宝贵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语境的不同,抗战小说也在每个时代以其不同的面貌出现.抗战小说的历次转向充分说明了抗战精神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的,它正不断地与每个时代结合,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拓展着抗战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