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常熟为中国藏书出版中心地之一,藏书家刻书、抄书蔚然成风,特色明显。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里谈到:"当今刻书,苏州、常熟为上,金陵次之。"常熟藏书家刻书、抄书活动为中华典籍的生产、流传做出了贡献。作者从常熟藏书家刻书概况、丛书辑刊、古籍抄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  相似文献   

2.
赵用贤,江苏常熟人,明隆庆、万历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藏书家,他博藏精校图书,编著<赵定宇书目>,对虞山藏书刻书之风有开启之功,保留了一些罕见文献,文章对其学术文献思想做了概述并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汲古阁毛晋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其刻书多达六百余种,为历代私家刻书之首。凡收藏中国古代典籍具一定规模者,无论中外图书馆或私人藏书家,其藏品中无不都能觅见毛氏藏书、刻书、抄书、校书。可见,毛氏藏、刻、抄、校事业之影响深远。毛晋亦是一位词学大家,其汇辑的《词苑英华》及其著作《词海评林》,均为词学典籍,本文注重介绍这两部后世学词者极其珍贵的工具书和词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
南宋著名藏书家、诗人尤袤嗜书成癖,他广收博采,家中有丰富的藏书,并“汇而目之”编成《遂初堂书目》。友人陆游曾光临其藏书室写下《遂初堂诗》,盛赞其藏书之富:“异书名刻堆满屋,欠伸欲起遭书围。” 尤袤读书更是如饥似渴,每日公退便闭门谢客,躲进书房专心攻读。他曾谈自己的读书体会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遂初堂书目序》)这段话成为文人嗜书的格言。清人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感叹此事,写下“饥当肉兮寒当裘,足消孤寂遣幽忧”的诗句。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章钰曾以此为座右铭,将自己的书斋名为“四当斋”。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诗人和骈文家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提出藏书家有数等之说。文曰:“藏书家有数等。得一书必推求本原,是正缺失,是谓考订家,如钱少詹大昕、戴吉士震诸人是也;次则辨其版片,注其讹错,是谓校仇家,如卢学士文弨、翁阁学方纲诸人是也;次则搜采异本,上则补石室金匮之遗亡,下可备通人博士之浏览,是谓收藏家,如鄞县范氏之天一阁、钱唐吴氏之瓶花斋、昆山徐氏之傅是楼诸家是也;次则第求精本,独嗜宋刻,作者之旨意纵未尽窥,  相似文献   

6.
明代苏州府藏书风气非常兴盛,且大部分藏书家同时又是刻书家,本文简述苏州藏书家藏书风气之兴盛和刻书盛况,并以家族的传习、师生的传承、朋友的熏染、姻娅之影响等途径,论述苏州藏书家的刻书风尚。  相似文献   

7.
外淡而中腴     
新书谈片《来燕榭书跋》,黄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新文学家兼治旧籍目录版本之学者本来不多,郑振铎、阿英等人谢去以后,恕我见闻不周,硕果仅存的似乎只剩黄裳一人了。书籍的题跋其实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读书笔记。人们常说世上大致有两类藏书家:一类是为读书而藏的藏书家;一类是专为收藏而收藏的藏书家。后一类藏书家的题跋大致侧重于记版本源流、版  相似文献   

8.
明清以来,藏书家刻书的风气很盛。明毛晋是常熟著名的藏书家,家有汲古阁,藏书极富。一家父子“丹黄纷杂,夏不知暑,冬不知寒,昼不知出户,夜不知掩扉”,黾勉于校书、刻书,汲古阁刻书达万卷以上。明清之交,著名学者、藏书家黄虞稷、周在浚、朱彝尊等人,为了征集孤本秘籍,撰《征刻唐宋  相似文献   

9.
文献典籍由于遭受火灾而导致的散亡佚失,是历代书厄的重要类型和原因。明清时期私家藏书遭受火灾的情况屡有发生,清代私家藏书蒙受火灾次数最多,且主要集中于江浙地区;兵燹战火、管理不善和文祸之火为主要原因。火厄造成不少孤本典籍不复见于人间,藏书家的藏书观念受到影响,注重对藏书防火经验进行理论总结,防火实践也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著名藏书家敬业精神及学术成就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研究和了解我国历代的藏书家,是我国学术史、文化史以及文明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名可查的藏书家就有万人之多.由于我国封建文化历史的特殊性,我们一般将藏书事业分为"官藏"和"私藏".考证、探讨了王世贞、胡应麟和朱彝尊三位在我国藏书史上留下过辉煌一页的私家之藏的藏书家.他们嗜书、爱书,为求书而终身奔波,并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他们充分利用藏书进行精心研读,学术造诣深厚.对于他们,清末学者叶昌炽曾有诗赞誉,其诗刻画了三位藏书家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1.
曹溶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私人藏书家,以其《流通古书约》著称于世。其在书中提出图书流通的概念,能够从古人的用心和书籍的社会功能出发,反对藏书家"独得"。通过对相关著作的解读与归纳,梳理出曹溶的几点藏书思想特征:著书之人爱藏书;偏好宋元文人集;倡导图书流通,鼓励藏书开放;毋忘故国,聚书编史;重视古书辑佚,亦爱书籍装帧。并试图从中找出对今天图书馆工作理论与实践有借鉴意义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伦明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藏书家、文献学家,一生以续修四库为志业,续书楼之名远播海内。作为一位学者型藏书家,收藏之余,伦明还注重利用藏书展开学术研究。由于他一直坚持亲自抄书、校书,故其版本、目录学思想颇合实用,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伦氏著作许多是未刊的手稿本,读者访求不易,故撰此文对其文献学著作作一梳理,希望引起海内外同好对伦明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梁永先生的《雍庐书话》引起了许多读书人的关注,已有好几篇文章热情地评介过,一些杂志也纷纷刊摘其中的名篇佳作。舒芜先生在《积极的文学结缘者》(代序)称此书“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的读书之话,一切都结合自己读书、求书、访书、得书、失书、爱书、忆书之事来谈。”若说到梁先生,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的爱书家(bibliophile),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藏书家(book-collector)。书在一般的藏书家手中可能沦落为一种炫耀性的资本,仅仅是一种藏品;而在爱书家眼里,书是朋友,读书是无声胜有声的交流,绝不会导致对书的崇拜(像佞宋主人黄丕烈那样),  相似文献   

14.
方功惠是清代晚期著名的藏书家,而对方功惠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藏书和刻书,对于他的藏书特点以及他成为一代大藏书家的原因却鲜有探讨,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方功惠的藏书思想以及方氏藏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读书人多近视这在现今是极为普遍的现象,遥想古代也应如此.古代的读书人中,藏书家可算是与书接触最多的一类,孤灯伴读,秉烛夜检,穷年累月耽缅经籍的独特生涯,使其在有幸坐拥书城博识文字的同时,不幸因书所累而殃及眼目,与常人相比,藏书家中患眼疾者甚众,历代各种文献记载于不经意间透露的信息表明:各种眼疾是普遍折磨藏书家并严重影响其健康的通病.  相似文献   

16.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3):122-128
《四库提要》体量庞大,兼备学术属性和政治属性,对私人藏书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四库提要》是藏书家考察图籍的重要参考对象,藏书家着意于对《四库提要》收录的残书、佚书等稀见本的访求,藏书家对《四库提要》开展批注、补充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缪荃孙为清末伟大的私人藏书家。因他所处的时代动荡频繁,典籍收藏的社会环境差,加之缪荃孙藏书的目的是使用和传播文献,因此形成了其豁达和积极的“书去目存”的藏书观。在此观点的指导下,缪荃孙走出了一条公布家藏、出借典籍、刻书惠人的开放式藏书实践之路,使其成为开一代私家藏书之新风气的代表,并于此间完成了由开明的私人藏书家向“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8.
陆游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和文学家而为人们所熟知,同时他也是一位大藏书家,其《书巢记》就生动地描述了他藏书之丰富: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睹,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輙自笑曰,此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考察了1919年至1960年40年间,省图书博物馆至省图书馆新馆开馆这一阶段的藏书积聚和散失状况.综观历史,图书博物馆成立之初至抗战之前,,藏书事业的发展是平稳的;日寇的入侵和阎锡山把图书馆作为战争的场所是图书馆的劫难;解放初期是一个图书大汇聚的时期.在省馆整个的收藏过程中,得到各个方面包括藏书家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清代是我国私家藏书业的鼎盛时期.其时藏书家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其藏书丰富,收书质量高;藏书家中多学问家,学术贡献大;他们还编刊图书、流布典籍、传播学术,并对近代新式图书馆的诞生作出了突出贡献.清代私家藏书目录数量多、品类全,其发展催生了版本目录学,并把题跋目录、专科目录推向了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