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既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它对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仍面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滞后,城乡保障水平差距过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乏财政保障:农村社会保障缺乏法律依据,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就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着力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翻度,加快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工业剩余反哺农业的产物。我国原有的以家庭保障为主、集体保障为辅、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应进一步明确新农村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责,建立切实可行的筹资机制和高效的基金运行机制,重点推进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存在保障面窄、保障能力差、保障资金匮乏等问题。要按照城乡并重、兼顾统筹的思路来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和有效的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加强管理、监督和法制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广大农民一直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之外。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建立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形势越来越紧迫。本文从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谈起,指出了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有:确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发挥强有力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财政支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单位、个人以及国家与城市和农村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单位保障的成因.揭示出在中国为什么形成了"单位保障"制度以及为什么对农村未能实行国家保障的原因.明确上述问题对于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及建立包括农村在内的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它不符合我国宪法的规定,是对农民的不公平,扩大了城乡之间业已存在的差距,也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因此,必须加以改革,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是有区别的,重点应放在养老、医疗、社会救济、义务教育等方面。现阶段要着重抓好保障制度、保障基金、社区保障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太窄,保障水平偏低、功能弱,管理混乱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的措施是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组织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关系到我国亿万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农保制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前试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适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由于社会结构和以工业化发展为主的经济战略等因素,使得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之初就沿着城乡二元结构开展各自的保障功能.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二者的保障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无论在保障模式、管理体制还是保障水平等方面,城镇和农村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化造成的社会不公、收入差距巨大等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及城乡统筹发展,因此迫切地需要对这种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城市的改革重点是体系的水平的稳步增长;而落后的农村则要在保障水平、保障项目及覆盖范围上都有所提升,从而早日实现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民工缺少社会保障的现状,部分学提出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进城”方案:一是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制中来,享受与城镇职工完全一样的社会保障项目;二是参照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这两种保障模式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具备可行性。要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还乡”更具操作性,即把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过渡。  相似文献   

13.
《邢台学院学报》2014,(3):19-2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关键步骤,是社会保障这一社会安全网的准入门槛。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对象经历数次演变,其目标定位日益准确,但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矛盾和困惑。科学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当今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提出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通过对山西省阳泉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的论述,阐释其现状及危害,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期对社会保障理论中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立方面能有些许贡献,也为提高阳泉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供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农地是农业的基础,具有保障和资本两大功能。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时难以建立的条件下,农地承担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功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农地保障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发挥农地保障功能所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农地保障能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晴 《华章》2009,(23)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却始终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制以外,这种现象的存在是极其不合理的,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运营体系之中既存的诸多问题作为解析对象,从而探究契合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社会保障运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运营体系的产业规模也迅速有效地得到了进一步延伸拓展,农业经济的产业化、集约式、长效性的推进发展也因此创设营造了扎实牢固的辅助保障因素要件,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切实保障。社会保障的政策性制定、制度式施行、流程化执行已经逐步脱离最初的行政权力的主导控制,开始呈现依托商品属性支撑、依赖货币效益转化、呈现多元化运营拓展的全新态势。  相似文献   

17.
重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缘由在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强化社会养老保障功能;应对“入世”挑战,化解“入世”负面影响。重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略是:以优化社会保障模式为基础,以创新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为关键,以建设三项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健全社会保障服务网络为依托,以改善社会保障管理为主题,以加强社会保障法治为保障。  相似文献   

18.
完善四川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农村传统保障功能减弱、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差距拉大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四川的需要的角度分析建立完善四川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进而揭示出存在主要问题和原因,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建立完善四川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在工资保障、社会保障、劳动保障方面已取得成就,但农民工在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社会权益和文化权益上的缺失不利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在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政管理模式及教育制度上予以创新。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不能简单地归为公共产品或者私人产品,而应针对其提供的不同保障项目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故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