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集名风雨,志时会也.”(《戈亭风雨集·序》)“风雨”已不是既风腻雨,也不是际会的“风云”,是“同舟”的风雨.悲风、腥风、弹雨、血雨……一再在他们的诗里涌现着,倾诉着人民的苦难.他们知道,通往胜利的道路非但不是平坦的,而且十分艰辛.他们逐步靠近人民,有的还和人民站在一起.因此,在战斗的怒吼的同时,能广泛地展现出社会现实的图卷,主要是多灾多难的乡土的风景画、风俗画.艺术上大都言简意赅,凝炼生动.冯子鸣的《杂感四律》之一再现了农村的图景:“水国风光长夏好,桑田万顷午风清.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湖州诗坛上,诚如[清]戴璐在《吴兴诗话》中所言,“康熙中叶后,吾湖诗派极盛.”(卷十五)主要有乌程的“南浔诗派”,获港的章氏诗家,德清的俞樾诗家及“月泉吟社”,归安的“双溪诸子”(包括“竹溪唱和”在内共56人),武康的“前溪三子”等.其中为数最多的是章氏诗家,而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则为“南浔诗派”.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的诗人邓汉仪曾指出:“今天下之诗,莫盛于河朔,而岛盟以布衣为之冠。”(《聪山集·序》)申涵光自己也说:“今天下诗颇推畿辅,……照耀河朔。”(《聪山集·逸休居诗引》)王士祯正式提出“河朔诗派”这一名称:“申凫盟涵光称诗广平,开河朔诗派。其友鸡泽殷岳伯岩、永年张盖覆舆、曲周刘逢源津逮、邯郸赵湛秋水,皆逸民也。”(《渔洋诗话》卷下)后来杨际昌也说:“永年申和孟涵光,节愍公佳允子,与逸民殷岳、张盖、刘逢源友,开河朔诗派。”(《国朝诗话》卷一)徐惠也说:“独有涵光乐隐居,奎章阁下谢公车;早教河朔开诗派,晚究苏门性命书。”(《论诗绝句五十七首》之十四,见《味静斋诗存》卷四)  相似文献   

4.
方熊是活跃于明末清初的一位安徽遗民诗人,他因曾刊刻《陶渊明集》六卷(世称《陶诗诵说》)而为陶诗研究者所关注,但是他的生平事迹却消散于历史的烟云之中。方熊生性豪爽,尤爱游历,这使他成为诗人间的“联络人”。他与桐城学者的交游,反映了清初桐城诗派的活动细节。他与其他安徽人的交游,勾勒出清初“皖桐诗派”的生成路径。他与遗民的交游,反映了清初遗民诗人群体的生存状态。而他与入清后采取合作态度的诗人群体产生交集,则表明清初诗坛在地域、遗民等面向之外还具有更加复杂、多维的面向。  相似文献   

5.
“清”是历代诗论家论诗所持的重要标准.王维、孟浩然是盛唐清淡诗派的主要代表,两人的山水诗都以“清”“清淡”著称.王孟山水诗的“清”的表现形式也有许多异同,笔者试从诗人气质、诗歌语言、风格、意境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6.
《山民》的作者韩东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诗派”的代表人物。所谓“先锋诗派”也被人称为“后朦胧诗派”,是我国当代诗坛上继“朦胧诗”与“寻根诗”之后出现的一种诗歌现象。如果说“朦胧诗”更多地表达诗人的主观情绪.“寻根诗”更多地关注诗歌的民族文化内蕴,那么“先锋派”诗人则一反常态,把诗歌拉回到当代人的生活实际与个体存在中。  相似文献   

7.
《拟乐府补题》是清咏物唱和词集,五调五题41首,由厉鹗、陆培、张云锦、万光泰、查为仁等10人唱和而成。五个词题唱和词寓意多样。与宋末元初《乐府补题》比较,既有继承,又有背离。《拟乐府补题》为中期浙西词派词人唱和,是中期浙西词风兴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施路  魏懿 《现代语文》2006,(3):67-67
陈敬容,四川乐山人,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九叶诗派诗人之一。有《交响集》、《盈盈集》等,合集《九叶集》等。  相似文献   

9.
《渔夫的故事》是一九七七年编的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课文,编者在注释中说明此课文“节选自《天方夜谈》”,“有删节”。《天方夜谈》通译为《天方夜谭》,本名《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一九五七、一九五八年出版了一个三卷集的选译本(纳训译),书名为《一千零一夜》。一九七七年这个三卷本又重版发行。看了中译本,就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不是一般地“有删节”,在文字上差不多是重写了。特别是在故事的结尾方面,也用“节选”和“删节”之名,把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日战争中、后期,围绕上海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出现了一个仅有9人却具有鲜明特色的诗歌流派。他们诗风虽然各有特色,但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勇于诅咒黑暗、歌颂光明、情感真切是其内容上的一致追求。艺术上,他们不拒绝传统,却又在技法上较多地吸收西方现代派的营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新诗的表现力。当时,这批年轻诗人形成的诗派并无统一的命名,直至1981年他们的诗歌合集《九叶集》出版后,史研究家们才以“九叶诗派”名之。因而,“九叶诗派”是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命名在80年代的一个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这就是新边塞诗的崛起。一大批生活在大西北的中青年诗人,立足于现实的土壤,感应着时代的脉膊,发扬了古代边塞诗的雄风和当代前辈诗人的优良传统,共同张揭出“新边塞诗”的猎猎大旗,创建了具有独特诗美的“新边塞诗派”。数十位诗人,数十本诗集,散见于全国报刊上的数以千计的诗篇,显示了这个诗派雄厚的实力;其代表诗人杨牧、周涛的诗《我是青年》和诗集《复活的  相似文献   

12.
高适在唐代诗人中以写边塞诗著称。后世文论评述他是一个“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的诗人,晚唐人殷瑶在所辑《河岳英灵集》中,称高适之诗“多胸臆语,兼有气,故朝野通赏其文”。《燕歌行》是高适诸多边塞诗中代表作品。该诗折射出诗人“节义”、“大略”与“胸臆浩气”,为此,千百年来一直受人喜爱和推崇,各家诗本无一不录,其解集注释也精详细要。然而,在多家注释里,却也有几处值得训辨,而且颇有纠正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茅盾早期现实主义与左拉自然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早期现实主义与左拉自然主义张德美左拉自然主义,在我国“五四”时期曾和欧洲现实主义理论一道被广泛介绍。当时人们以为自然主义即现实主义,所以在提倡现实主义时也让自然主义搭车同行。正如茅盾晚年在一封信中所说:“在写《子夜》之前的十年,我曾阅读左拉之作品...  相似文献   

14.
孙枝蔚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人,是清初一位有特色的诗人。汪懋麟《溉堂文集序》说:“予论诗,于当代推一人、为征君孙豹人先生。其为诗不仅宗一代、一人,故能独为一代之诗,亦遂为一代之人。”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亦说豹人之诗“自有真  相似文献   

15.
游友基的《九叶诗派研究》是迄今最完整地研究九叶诗派的学术专著,也是在诗歌研究领域达到难得的理论深度的著作之一。九叶诗派是个人数众多的诗人群体。这个群体除了九位代表者外,还包容了哪些诗人?究竟如何为其划出确定的边界?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研究》就从这个难题入手,在逐一分析《诗创造》、《中国新诗》诗人群,“创造诗丛”、“森林诗丛”诗人群,西南联大校园诗人群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对九叶诗派的具体构成作了清理,从而较以往研究者更清晰也更有说服力地界定了九叶诗派诗人群。九叶诗派从她诞生之日起就处身矛盾的夹缝而显得…  相似文献   

16.
杨万里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活法”诗人,其诗在《沧浪诗话》中独列一家,严羽称之为“诚斋体”。“诚斋体”诗被严羽单独列为一家,缘于它鲜明的特征:活、奇、趣、俗。那么,杨万里如何将“雅”与“俗”调剂在诗歌创作中,从而形成独具创格的“诚斋体”的呢? 说到“雅”,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杨万里的诗学渊源在哪里?南宋诗坛上,凝定的江西诗派模式影响极大。杨万里与同时代的陆游、范成大等诗人走的是相近的师承道路。他在《荆溪集自序》中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这里说的“江西诸君子’包括黄庭坚、陈师道、曾几等人。而…  相似文献   

17.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著名的民是故事集。旧译《天方夜谈》或《天方夜谭》。它被誉为“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我国古代称阿拉伯为“大食国”,明代以后改称“天方国”;相传那时的阿拉伯人喜欢举行说故事的晚会,这就是《天方夜谈》译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8.
山水田园诗派是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于世的诗派,它以平淡、朴实、清新、自然的诗风在众多诗派中独一帜,自成一派。山水田园派诗人用他们恬静、清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静谧、安逸的田园诗画,陶渊明和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歌,而王维则是盛唐时期一位继陶渊明之后成就较大的诗人,可以说他是一位集山水田园诗派之大成者。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格调高雅、清新,诗中都充满了二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有一个强大的反传统思潮,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新与旧的对垒,泾渭分明,被人为地绝对化起来。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现代”也有某些确定的含义:“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闻一多在评价《女神》的时代精神时也说:“《女神》底诗人本是一位医学专家。《女神》里当有科学底成分也是无足怪的……这里又可以见出《女神》里的近代精神了”。“科学”曾是当时新思潮向传统社会宣战的两大旗帜之一,“科学”精神的追求是“五四”时期社会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某种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日翻阅《全唐诗》,发现晚唐诗人方干的诗作竟收有六卷之多,而在处州纪游和投赠的篇什也有七首;再查看清雍正修的《处州府志》,也收录了方干诗作五首,其中一首《石门山》为《全唐诗》所未收录。这样,方干处州之行就给我们留下八首诗作,以寄托诗人对处州山水与吏民一片深情,也抒写诗人当时的心灵轨迹。 方干虽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而《旧唐书》、《新唐书》中均无传。元代辛文房“游目简编,宅心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1],编撰了《唐才子传》。其卷七有云: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 大中(8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