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育》2011,(11):12-13
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有马虎的毛病,如:考试时列完算式,忘记把答案写上去了;上学去,带了10支铅笔,回到家就只剩下了4支……为什么孩子会这么马虎?为什么父母用心地纠正了很多次都不奏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不马虎?为此,我们来到建德市明珠小学,和该校的老师、家长共同探讨孩子“马虎”的话题,很多家长献计献策,讲述了他们应对的良方。现摘取其中的一部分,和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2.
小巫 《母婴世界》2010,(9):76-77
我们都知道不能打孩子,可是很多时候父母在盛怒之下往往管不好自己的巴掌,把怒气释放在宝宝的小屁股上。让我们看看小巫怎样看待打孩子这件事,也许家长们会从中学会——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武力去控制小孩。  相似文献   

3.
我孩子刚满5岁,我想让他今年就去上小学,因为我们这附近有很多孩子都是这个年龄就上学的。但是我又听说早入学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所不利,我举棋不定。请问:该不该让我的孩子现在就去上学呢?新疆读者李桂珍一些家长总有这样的想法:让孩子早上学接受教育肯定会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哪些孩子会不受人欢迎呢?我从一位幼儿园教师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邋遢的孩子讨人嫌明明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明明在幼儿园里并不怎么讨人喜欢,因为他很邋遢:衣服很脏也不换,还喜欢用袖口擦鼻涕,所以,做游戏时同伴都不愿拉他的手。提示:家长再忙也要让孩子干干净净地去幼儿园,衣服不管新旧都要干净整洁。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在幼儿园受到同伴和老师的嫌弃,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将非常不利。太调皮的孩子没朋友成成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课余时间满地跑,游戏时不遵守规则,看到小朋友游戏就要去捣乱……一天下来不知要…  相似文献   

5.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说类似的话:"你看人家的孩子……",对别人家的孩子大加赞赏的同时还会说上几句恨铁不成钢的话。似乎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于是很多家长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光彩。那么要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很优秀,家长能做些什么呢?又该怎样做呢?下面就结合我的工作经历略单谈一  相似文献   

6.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7.
赵翔 《家长》2013,(1):36-36
放养孩子,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成长,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做到的家长有几个呢?回想我们小的时候,尽管当时的社会环境绝对称不上完美,但至少父母用不着整天担心我们遭人绑架,我们有机会自己去探索周围的世界,甚至可以玩儿“危险的游戏”。可是,如今的父母全都在收紧对孩子的管束。有太多的意外让家长担心,家长不敢让孩子自己上学,不敢让孩子与陌生人接触,规定孩子放学之后立即回家,每隔一个小时就给孩子打一个电话……  相似文献   

8.
教育子女,只有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从而唱响教育的"同一首歌".可是,作为教师,我在家访时通过和家长们密切联系后,发现不少家长朋友常常陷入以下教育误区. "削足适履",迁就孩子.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家庭的一些独生子女,因为缺乏锻炼,特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我们身边很多家长却无视这一点,因为溺爱孩子而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要穿名牌,父母便进商场去选;孩子要上网,父母忙买电脑;孩子要听音乐,父母又买MP4……只要孩子有要求,父母就不问情由去办.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道理,"树大自然直,人大自晓理",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就好了.要知道孩子一旦养成不良习性,再去矫正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切忌无原则地迁就和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中国家庭里,很多家长面临着这样一种困惑: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与孩子的交流却越来越难了。特别是上了初中或高中的孩子,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了,不像过去在小学那样,一回到家,把学校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爸爸妈妈听;不再让父母翻看自己的书包、日记、作文;不愿将自己的交友情况告诉父母;不让父母随便进入自己的房间;不服父母管教……有时就是家长问了他们,他们也是爱理不理,或者三言两语,或者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地说一下,以此来应付家长的提问,不愿多说一句,有的甚至到了和家长没有话可说的地步,对家长的问题毫不理会。我们…  相似文献   

10.
我们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批评声中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妈妈最常说的就是:“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孩子!”“你怎么又……我都说过多少次啦!”等等,这样的批评声不绝于耳。然而当我在美国教书后,我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父母,让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美国家长和华人家长在听到老师的批评时,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俊 《湖南教育》2009,(12):62-63
几年前,曾与家长交流“怎样让孩子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有家长这样认为:“如果我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他将来便会拥有一个遗憾的成年,所以要我选择,我宁可现在给他一个不快乐的童年!纵使他现在会很辛苦,甚至会恨我,但等他长大之后他就会明白我们做家长的苦心!”我想这样的想法存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该不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就我们家而言,我料想父母的态度并不相同。像我爸爸,是开放式的,提倡个性,鼓励创新,愿意让孩子去经受各种锻炼,甚至于必要的“受苦受难”,他不会给我画什么条条框框;但我妈妈就不一样,她对我就像培育一朵温室的花一样,精心呵护得没话说。家长有家长的看法,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家长愿意设计未来,但孩子不一定愿意接受啊,要是他只是表面接受、暂时接受或者根本不肯接受,家长白费心机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家长有百分百的把握,而且又能够让孩子接受,设计设计还说得过去,可事实上…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应该让孩子有享受吃饭的感觉,而不是把吃饭当成吃药那样痛苦。孩子吃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辈子的事,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吃饭是件快乐的事。说起喂养,很多家长觉得就是给孩子每天做很多顿饭,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或者吃的东西越贵越好。很多父母还特别希望我们医生能给一个特别精确的指导,比如多大的孩子应该吃几次饭,每次吃多少种类,每个种类吃多少……我总是在跟家长说:我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养  相似文献   

14.
正很多父母除了带孩子去影院观看制作精美、动人的电影外,还会带孩子走进剧场观看儿童剧。观看儿童剧,孩子可以从中收获快乐和启发,父母也可以从中回味逝去的童年,并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但是,在实际陪伴中,父母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和挑战,比如,如何帮孩子挑选剧目?怎样陪伴和引导孩子?观看过程中,孩子调皮哭闹怎么办……只有做足充分的准备,父母才可以跟着孩子一起享受儿童剧带来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马上要过年了,最让父母担心的,大概是带着孩子去做客时,孩子会出现各种让人尴尬的意外表现了吧?!这些做客问题并非空穴来风,父母通过排查原因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春节就要到了,虽然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我们不会进行大型聚会,但亲友之间的走访还是免不了的。然而,总有些孩子在这种场合会让父母头大:他们或者对亲友的热情接待毫无表情,甚至还能被吓哭;或者在亲友面前上蹿下跳地表演"人来疯";还有的是喜欢当着亲友的面跟爸爸妈妈提一些平时不被满足的要求,让爸爸妈妈拒绝不得……以至于很多时候,本该团团圆圆的场景。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我国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的教育。家长普遍认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找个好工作难,自己就这么一个孩子,怎能不为孩子着急。这一方面有社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一些父母想让孩子来圆自己的梦:父母没能上大学,孩子一定要上大学;父母工资收入低,孩子一定要成大款;父母想当医生没当成,孩子一定要成为名医……凡此种种,看似为孩子着想,其实都是不应该的,甚至可以说是不人道的。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梦,他要为他的梦想去发展和奋斗,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他生命意义的体现。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个性和潜能,有些事情他喜欢去做;而有些事情他一…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听到一些年轻妈妈这样恼怒地训斥孩子:“为什么你总是不听话?”“为什么每次下雨你靴子里都有水?”为什么……”的确,孩子调皮,令家长头痛,可是,很少有家长这样问过自己:孩子为什么会“调皮”呢? 一、生长发育需要“调皮”学前儿童心身发育是很快的,特别是学前期,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机能明显增强,身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不少家长太好说话了: 孩子说:“我要吃蛋糕。”父母说: “就买,就买。”孩子说:“我要那个会摇尾巴的小狗玩具.”父母说:“好的, 好的.”孩子说:“我要到游乐场玩。”父母说:“马上去,马上去。”要问这些家长为什么对孩子百依百顺,他们大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不顺着不行啊,否则非闹得天翻地覆不可.”他们不知道正是家长这样一味迁就, 过度地满足,养成了孩子专横跋  相似文献   

20.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里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到家长无奈地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点左右就上床睡觉,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半夜十二点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讲多了,就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