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质(以下简称张):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们的孩子低年级的时候都非常乐意表达,课堂上非常活跃,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沉默寡言了。那么到了初中、高中,就越来越不会说话了。到了大学的时候,如果让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往往没有人发言。那种内在的表达的欲望、表现的欲望受到了扼杀。人性的这个方面过早就枯萎了。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表达的欲望、表现的欲望。我们谈教育的人文精神一定要还原到具体的教育生活中去,从具体的教育行为来看我们的教师是怎么做的。如果不能还原的话,这个价值追求不能和老师的具体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四、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有两大欲望:一是生存的欲望,二是表现的欲望。其实人的一生有许多欲望:升学的欲望、成功的欲望、表现的欲望、吃的欲望、过得比他人幸福风光的欲望……从一个人的表现欲望、生存欲望到成功欲望、致富欲望。这都是支撑一个人努力学习、工作的动力。当一个人的表现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想出其它满足欲望的途径来。而不管这种欲望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比如,学校里的“调皮生”往往是学习成绩不良者。因为。这些学生无法从学业成绩上得到表现的机会.就只好通过调皮捣蛋来达到让同学关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作文就像是吃饭,人饿了,有了食欲,吃起来就香。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了感受,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和欲望,这样,写起来就会畅快;如果在你不想吃的时候硬逼着你吃,再好的食物你也就没有胃口了。丁丁写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感受。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请你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自己不想写的时候如果别人硬逼着你写,你能写出好东西来吗?肯定是写不好的。我们这样作一下换位思考,就不难理解儿童的心理了。想想看,开运动会了,同学们那个高兴劲,可想而知。教室外面是吆喝喧天的竞赛场面,同学们的心都是浮的,这个时候让他们写作文,肯定是不…  相似文献   

4.
程方平 《教育》2011,(2):20-20
今天,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了国际竞争时代,国内诸多的问题都在人才方面、人的素质方面表现出来。这个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越积越深,就会给国家带来一些深层的安全隐患。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解决各种教育问题追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师生交往从其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代际交往,其关系也可表现为一种代际关系。这种关系预示着师生之间有诸多方面的差异,如教师肩负着为社会教导下二一代的社会责任,他们有知识、有能力、也有经验,而学生要获得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接受教师的教育。但是,如果我们把教育和教学提升到人的发展这个高度时,我们就会认识到,这种差距并不能构成师生不平等的依据。因为,师生关系理性的表现应当是人——人关系,或如布贝尔所说我——你关系.  相似文献   

6.
怎样上好历史课?我认为历史是人性的学问。既然是人,就有探究的天性、思想的骚动、生活的志趣,就有合作的欲望、逻辑理性的思考。如果我们把这一切,从人才具备的品质里剥离出去,把本该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变成硬性灌输的场所,把充满想象力的人变成了一只只填充的容器,则必然失败。泰戈尔当年曾感叹:“教育与生活的分离,越来越严重,如果永远脱离现实生活,我们靠什么力量去发现真理呢?”人性的历史教育,就是绝不把学生变成一只塞东西的行囊,而是促其成为一个会思想的学习者与合作者,唯此,我们才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7.
邱磊  傅国涌 《教师》2013,(10):5-7
教育是什么?在今天一般中国人眼中,其实"教育"只被理解成一个字:只有"教",没有"育"。"育"是什么?我们可以联想到孕育、哺育、养育……都跟生命有关。如果我们把这个"育"当成"教育"的重心,就可以想到"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结果,"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就像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这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如果你只看到结果,那不是教育。所以,当我们理解"教育"这个词的时候,只把重心放在前面那个字,那就是注重结果的教育;而事实上,教育是一个开放的过  相似文献   

8.
李盛 《中学生英语》2014,(11):12-13
我们都有绝望的时候。只有在勇敢面对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有多坚强。 我们都做过一些自己都感到惭愧的事。有些人爱错了人,有些人错过了爱;有些孩子使父母丢腧,也有些家长让孩子失望。是的,我们都犯过错,使我们爱的人离我们而去。但如果我们试着从这些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成长,就还有挽回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当代教育极为关注的问题.《学会生存》中指出:“每一个学习者的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如果我们不改革教育管理,不改革教育程序并使教育活动个别化,我们就既无法履行,也不能取得具体人的职责.这种具体的人是生机勃勃的,有其个性的各个方面,有其自己的各种需要.”(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本文拟就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来探讨语文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楼越盖越高,马路越建越多,行进在这个工业化、信息化的丛林里,人们日益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脆弱。摇滚的嚎叫取代了轻歌曼舞,城市的舞台上,戴着焦虑、浮躁、惶恐、麻木等城市脸谱的人们匆匆走过。压力,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来自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每个人都注定无处可逃。我们创造了一个时代,并享受着这个时代,与此同时,我们也掉进了一个怪圈之中无法自拔。我们无奈地在一个自我设定的程序里奔跑,累了也不敢稍稍停下来喘一口气,直到我们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奔跑……有人说,压力源于对物质的无休止的欲望。没有的时候,我们拼命地去追逐,拼命地想得到;一旦拥有了,还会有更多的欲望让我们有理由继续跑下去,让我们永远在一种饥渴中焦灼着。于是我们逐渐地忘记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人生命题,在追逐中迷失了自己。其实,只要你仔细地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活得都不容易。压力源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的欲望和人性之间构成的一种紧张关系,也可以说,压力更多地来源于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制造了压力,同时又为压力所困。压力给我们带来什么?无休无止的忧虑,人性弱点的暴露,伤害别人、同时更伤害自己……当我们被压力折磨得忧虑不堪的时候,我们终于想到要静下心来,用忧虑的时间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