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经验的课程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古德莱德等人的课程决策层次观表明,在同一教师运作的课程中,不同幼儿的经验的课程是不同的,他们所获得的发展也是不同的.借鉴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我们可以将幼儿经验的课程理解为幼儿对在班级中所实际参与的活动、扮演的角色和发生的人际关系的体验.幼儿自身的特征、幼儿的家庭以及家园关系等都是影响幼儿经验的课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幼儿年龄小,心智思维还不成熟,因此幼儿班级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更是一门艺术。在幼儿班级管理中,要做到以幼儿发展为本,针对不同个性的幼儿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全体幼儿的积极性,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幼儿在一个和谐、民主、团结的班级环境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3.
李晶晶 《成才之路》2014,(12):69-69
班级就像是一个社会,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其他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班级来说,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块,如果缺乏管理经验,那么管理就不会到位,整个班级看起来就会很凌乱。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和独生子女较多的原因,自我中心感强烈,因此,提升班级荣誉感、加强幼儿常规管理、制定共同目标、真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幼儿家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制《幼儿游戏行为表现性评价量表》,开展幼儿游戏行为研究,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变化程度以及影响幼儿游戏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将蒙氏教育理念运用于自主游戏,在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培养专注性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虽在各维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年龄阶段差异,但幼儿游戏表现性行为水平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蒙氏班级、常规班级的幼儿在主动参与、抗干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蒙氏班级幼儿社会学习能力与常规班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来,班本课程在幼儿园中开始萌芽,它以班级幼儿的需要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依据班级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深入研究,并从中不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经验。本文笔者以小班班本课程《蚂蚁呀嘿》为例,阐述教师在尊重、信任幼儿的基础上,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及时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小细节,把握幼儿的动态发展情况,并以此作为班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开展混龄活动 提高幼儿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混龄活动,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的界限,让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进行的活动。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倡导的混龄教育思想在我国幼儿素质教育中得以引入和借鉴。本文拟从“混龄活动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独特意义”和“幼儿园混龄活动的开展”两个方面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混龄活动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独特意义实行“混龄编班”,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起生活、学习,是蒙台梭利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当前,我国独生子女相当普遍,幼儿教育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独生子女教育,幼儿的素质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班长一职在幼儿园并不大,它所领导的只有两位配班老师。但说它小,它却不小,因为它所起的作用关系到班级工作能否开展的有声有色、几十名幼儿的身心能否得以健康发展、各位幼儿家长能否安心本职工作的大问题。多年来的班长工作,使我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方面逐渐积累了如下一些经验。一、班级管理工作,要心中装着一个“爱”字。陈鹤琴先生说“一个不热爱儿童的教师,是不会时时刻刻想到应该如何指导儿童的生活、如何使儿童得到更合理的教养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对幼儿充满爱心。爱孩子,爱每一个孩子。因为只有教…  相似文献   

8.
<正>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建华幼儿园幸福佳苑分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幼儿对家长的一些农事活动耳濡目染,因此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及种植活动颇感兴趣。近年来,我园经过深入思考、集体讨论,尝试利用种植园带领班级教师依据不同年龄班级幼儿发展特点及需求开展种植实践活动。园内种植的各类植物为幼儿获得种植体验和经验提供资源保障,我园充分利用各类种植活动,主动构建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三则案例出发,综合考虑数学活动中幼儿为什么记录、怎样记录以及记录后怎样提升学习效果等问题,同时考虑数学的核心经验和不同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探讨如何使幼儿数学活动中的记录更加有效,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鹰架",促进幼儿更好自我建构数学经验。  相似文献   

10.
班级规范是指在班级人际交往与互动中,调整班集体要求与个体需求关系的幼儿普遍拥有的认知、态度、行为的持续的参照标准。幼儿园班级规范教育是指在班级的人际交往互动中,使幼儿认识、遵从规范,以形成自觉习惯的活动。幼儿从认识规范到自觉遵守规范,经历了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初步社会化的过程。心理学家一般将社会化分为有意的社会化和无意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班级是幼儿进行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环境包括班级气氛和班级的空间安排.我们在创设班级环境中,注重的不仅是幼儿认知与技能的培养,更注重情感、道德、审美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不是专门确立一个专题去讲环境,而是将其渗透于每项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作为一种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的班级管理方式,对当今的幼儿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幼儿作为幼儿园班级的主体考虑到其身心发展中认知水平较低、缺乏生活经验、依赖性较强等特点,其作为班级管理主体的主体性发挥往往被忽视,作为幼儿教师,在树立正确儿童观的基础上,应该及时让幼儿知晓他们能够理解的班级事务,适当地让幼儿参与制定班级常规,在生活、游戏、教学等方面充分体现幼儿作为班级"主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班级是幼儿园保教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实施单位。每个班级由不同个性的幼儿所组成,不同的幼儿其家庭的特点又不同,而教师也有不同的保教风格,在教师与幼儿、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每个班级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生态环境。这些班级个性都是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子,它客观上需要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添加班级个性化实施程序。通过这个程序,使园本课程找到生动、具体、个性化的班级演绎方式,使园本课程成为每个班级的“自己的”课程,并从中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任诗秀 《贵州教育》2013,(18):21-22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确保幼儿园班级活动正常进行的有效保障,也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础。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精细的程度,不仅关系着幼儿的安全,还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声誉,体现着师德教风。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内在的秩序感,形成集体规范,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多年的幼教工作中,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即爱心、细心、真心、用心、严格(简称“四心一严”)。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班级不仅是幼儿在园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又是其生活的“家园”。幼儿在班级中的生活是其漫长的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其全部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我园的幼儿分组教育活动是从1987年开始的。当时,我们意识到,以班级教学为主的传统教育,尽管其有节约时间、空间和师资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具体表现在:幼儿被班级所限制,好的上不去,差的勉强上去,不能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教师难以做到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幼儿,了解每一个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受到限制,不能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幼儿给予不同的指导;教师一人面对几十个幼儿,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育界对班级管理的关注主要侧重于中小学的班级管理,而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幼儿园班级管理有其特殊性.幼儿园班级是幼儿生活的情境,同时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对幼儿进行生活管理与教育,促进幼儿的自律与合作,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等。可以说,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础组织,班级管理的实施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文章阐述了在中班通过设立班级"小助手"岗位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的不同领域,并遵循"全员参与、轮流做主"的实施原则,使每位幼儿各施其能、各展其才,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引领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陈亚茹 《考试周刊》2014,(13):181-182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幼儿则是这个小社会里的一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习惯等都不同。那么幼儿教师有效地做好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努力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用多种方法,如哄骗、保持严厉,但在实践发现这些手段只能求得一时的安静、有序。怎样使老师强迫幼儿遵守常规变成幼儿自觉遵守班级常规才是重点。文章提出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教师不仅要处处留心、处处用心、用智慧管理,还要懂得尊重、理解孩子,并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20.
宋友 《快乐阅读》2012,(9):28-29
升班焦虑是在幼儿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由于幼儿园、托幼机构的不断增加,为了便于教学上的管理,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制度是"坐班制",即教师都固定在一个班级,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被分配到不同的班级。"坐班制"对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年龄偏小的小中班幼儿来说却是一个需要长时间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