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用硫代硫酸钠同一标准滴定溶液测定铜精矿在同一溶液中铜和铁两种元素的连续测定。本法先滴定铜,然后在已滴完铜的溶液中加入三氯化铝把铁从[Fe3F6]3-络合离子中置换出铁,解决了测铁过程中铜对铁的干扰。经试验证明铜和铁的滴定终点明显易于辨别能够得到铜和铁的准确结果,并且同一矿样只要进行一次分解溶样就可以测定铜和铁,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掌握。  相似文献   

2.
硒元素是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稀有元素,由于硒元素不具有独立的工业矿藏,因此目前硒元素的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从铜电解精炼的阳极泥中提取。因此铜阳极泥中硒含量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工业生产中最为常用的是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它是通过硫代硫酸钠和含有硒元素的酸反应生成四硫硒酸钠,再通过碘量法滴定硫代硫酸钠,通过测定硫代硫酸钠消耗量来计算阳极泥中硒的含量。由于还原实验的酸性环境和沉淀析出的时长也会对硒含量的测定造成影响,因此本实验还需要确定适宜的盐酸浓度以及沉淀析出的时间长度,并对试样中可能存在的不同元素杂质的干扰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姚桂兰 《青海科技》2006,13(5):31-32
本文研究了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硫代硫酸钠为滴定剂,在不分离大量铜的情况下,测定铜精矿中的铁含量。其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4.
付燕平  毛伟达 《科技风》2012,(12):28-29
本文研究了铜精矿中铁量的测定,在不分离铜的情况下,调节溶液 pH 值,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硫代硫酸钠为滴定剂,直接测定铜精矿中的铁量,对分析结果进行对照、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作了考察研究,其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5.
赵志远 《科技风》2014,(8):45-45
本文采用一次分解和溶解锡精矿中的铜和锌试样示波极谱法连续测定的方法。实验选择了以氨水-氯化铵-动物胶为底液。用盐酸,硝酸分解样品,加明胶抑制极大,亚硫酸钠除氧,在氨性底液中,置于极谱三电极系统中,分别与-0.5v和-1.2v处测量铜和锌。铜和锌的测定范围分别为0.01~5%,0.01~5%。实验证明此方法在锡精矿中测定锌铜快速简便成本低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石小飞 《科技风》2011,(9):169-170
化学分析高级工国家题库,工业硫酸锌中铜含量的测定,引用标准HG/T 2326-92,在PH=5.7~9.2的溶液中,铜离子与铜试剂生成黄色的胶体悬浮物,用乙酸乙酯有机试剂萃取后进行比色测定。用3cm比色皿,用蒸馏水作参比,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移,影响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用微波消化罐消化样品,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同一系列体系中测定果汁饮料中微量铜、锌、铁、锰的方法。考察了硝酸、过氧化氢的不同用量以及消化时间长短的影响和在同一体系中铜、锌、铁、锰的彼此干扰情况。在选定的条件下,检出限铜为O.0048ug/ml,锌为0.0062ug/ml,铁为0.0045ug/ml,锰为0.0081ug/ml,相对标准偏差2.0%-4.5%,回收率在99.2%-102.5%。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用微波消化罐消化样品,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同一系列体系中测定果汁饮料中微量铜、锌、铁、锰的方法。考察了硝酸、过氧化氢的不同用量以及消化时间长短的影响和在同一体系中铜、锌、铁、锰的彼此干扰情况。在选定的条件下,检出限铜为O.0048ug/ml,锌为0.0062ug/ml,铁为0.0045ug/ml,锰为0.0081ug/ml,相对标准偏差2.0%-4.5%,回收率在99.2%-102.5%。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野外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球化学热力学方法研究了Cu、Ag的迁移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铜在热液中主要以CuCl42-、Cu(H2O)42 、Cu(S2O3)46-、CuS46-、Cu(HS)42-、Cu(SbS3)410-形式迁移;银在热液中主要以AgCl2-、Ag(S2O3)23-、Ag(HS)2-、AgS23-、Ag(SbS3)25-形式迁移。铜银矿床是在含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铜银化合物发生解析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以0.6%碳酸氢钠溶液为溶剂,在217nm波长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微量硫代硫酸钠含量测定的方法.该方法在15.15~35.26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99.71%,RSD=0.22%(n=5).该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能用于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对涉及水环境化学的部分期刊中文章题名与正文中金属离子的表达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金属离子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如二价态铜离子主要有“铜”(或“Cu”)、“铜离子”(或“Cu离子”)、“Cu2+”、“铜(II)”(或“Cu(II)”)等表达形式,且76%以上用Cu2+表示。由于水环境中大多数金属离子的存在形式多种,因此,除了专门研究金属离子各种形式的情形之外,水环境化学中研究的金属离子一般都是指某价态所有形式的该金属离子,通用规范的表达形式应是用价态(以罗马数  相似文献   

12.
玛丽娜铜矿区位于智利中生代陆相-湖泊相拉伸拗陷带,形成于中酸性火山岩中,多条平行或网脉状矿体赋存在下白垩统拉斯契加斯(Las Chilcas)组岩层,受断裂控制,矿体切穿多种赋矿围岩,矿石矿物呈细粒浸染状和脉状,矿种以铜为主,伴生银。矿物分带从浅到深呈现出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的分带特征。近矿围岩蚀变以泥化-青磐岩化-绢云母化为主,深部见钾长石化蚀变。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特征研究认为玛丽娜铜矿床上部为曼陀型矿床,深部为斑岩型铜矿床。本文在总结项目组勘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火山岩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含铜金矿石氨氰体系浸金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氨氰体系浸出金的机理可能是铜氨络离子充当氧化剂,而氰铜络离子(Cu(CN)32-为主)充当浸金剂,浸出液中铜浓度和金浓度的变化支持了此浸金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铜资源消费大国,保障铜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地计算和评价中国铜资源的社会存量可为中国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本文运用动态物质流分析(MFA)方法、Weibull分布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并结合Minitab软件计算了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报废量和铜资源的社会存量。计算结果显示:①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理论报废总量为1521万t,社会蓄积量为6504万t;②2013年中国再生铜产量占精炼铜产量的38.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③以国内废杂铜为原料的再生铜产量占再生铜总量的36.5%。研究结果揭示:中国国内铜资源报废量和社会蓄积量将会持续增加,未来将会保持这种增长趋势;中国国内的废杂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国再生铜的原料主要源于进口废杂铜,在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国内废杂铜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在精炼铜消费量持续增长和自给能力有限以及进口受限的综合压力下,再生铜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铜供给的主要来源。建议在中国铜资源禀赋条件差的条件下增强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提高废杂铜的利用效率,来保障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5.
郝敏  陈伟强  马梓洁  张超  甘建邦 《资源科学》2020,42(8):1515-1526
铜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金属。中国长期以来进口“六类废杂铜”和“七类废杂铜”两种废碎料来冶炼再生铜。本文基于海关贸易和有色金属工业统计数据,利用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铜废碎料贸易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与健康风险。结果显示:①2000—2015年,中国累计进口铜废碎料实物量6680万t,其中含金属铜约2000万t,占同期国内再生铜累计产量的56%;②相比利用铜矿石生产精炼铜,利用进口铜废碎料生产再生铜在非生物性资源消耗、温室效应和人体毒性等方面减少了一系列环境影响,同时累计节约铜矿山投资成本约580亿美元。然而,进口的“七类废杂铜”在带来资源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区域性环境与健康风险:一是进口低品位铜废碎料中夹杂大量有机物,在拆解和熔炼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二是部分工业园区和小企业在工艺、技术、空间布局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引发了局部地区较为严重的环境和健康危害。因此,建议辩证和全面地认识铜废碎料进口带来的效益和风险,在坚决禁止进口“以回收铜为主的废电机、电线、电缆和五金电器”这些“七类废杂铜”的同时,继续利用进口“六类废杂铜”作为重要的铜资源,以降低中国对原生铜矿石的依赖以及造成的采矿和原矿冶炼阶段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单阐述了用二苯偶氮羰酰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岩石样品中铜的方法及优点,不仅扩展了二苯偶氮羰酰肼的应用范围,也为岩石中铜的测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NaCl、EDTA及适量H_2SO_4的电解液中,用金属铜电极为发生阳极,恒电流电解产生一价铜作为库仑滴定剂,考查了NaCl、EDTA、酸度及其它因素对铜电极阳极极化产生一价铜的影响。在选定的条件下电生一价铜的电流效率和滴定效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8.
老爷岭金、铜成矿带目前已发现矿床57处,其中岩金矿床大型的3处,中型3处,大型铜镍钴和铅锌多金属矿床各1处。从总体来说本区带成矿背景复杂,矿床类型较多,以华力西-燕山期成矿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兴隆沟至罕达气成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期构造相互叠加,为成矿有利地段。区内铜及多金属矿发育,矿区分带性明显。水平分带,中带以铜铅矿为主,外围以金多金属矿为主。垂直分带,上部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下部为中高温热液型铜钼矿。  相似文献   

20.
正约公元502年夏季的一天,在中岳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北)山巅,一位满脸沧桑却精神饱满的中年人正在仔细做一个实验。他先立了一根8尺长的铜棍(学名铜表),棍底部有一个带槽的石圭,圭里放满水(用于测量水平)。每隔半个时辰,他就用规尺测量铜棍的影子,并记录下来。夜晚,中年人用干粮填饱肚子后,又坚守在铜棍边,观测天上北极星的位置。就这样,中年人默默地守着这个简陋的天文观测站,不论寒暑,不分昼夜。两年后,他终于用翔实的数据证明: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