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黄天虎 《考试周刊》2014,(79):121-12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初中学生的发展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课程。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初中学校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而初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的阶段,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率,则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点来开展分层教学,保障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最佳场所,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育过程,使每个学习者在运用、管理、评价和理解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高度素养。新课标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在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的教学也...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人。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需要让学生经历信息的选择、获取、识别、加工、处理、传递等过程。通过资源整合,结合社会性实践活动,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本土资源整合研究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下,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效变得越发重要。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丰富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尤为关键。因此,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效,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育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互联网+环境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来说,做到顺势而为,与时俱进,采取多元教学模式,引入网络化的教学情境与教学互动,借鉴"翻转课堂"教学,创设实践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的成效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张允红 《成才之路》2013,(32):90-90
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主要的途径。通过信息技术课学习,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懂得如何运用、管理、评价以及了解信息技术。而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较高的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也更加规范、新颖,这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雷晓玲 《考试周刊》2014,(34):135-13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初中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显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从最初开设时的可有可无逐渐被愈发重视起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于初中生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也越发迫切。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将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技能传授给学生,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生活的需要。那么,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怎样才能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呢?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中关键词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就是让我们学会改变,只有改变,才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本文在介绍核心素养和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阐述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更新对信息技术课程观念、根据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师转型、开展信息技术课外实践活动和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提升核心素养,以期让学生以更从容的姿态投入社会,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1.
顾莉萍 《考试周刊》2010,(56):155-156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发展性等特点,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评价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课程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以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以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相似文献   

12.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已经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使用,从而提高我国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鉴于此,本文对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信息化脚步的加快、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升学制度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因为信息技术是拓展课程,忽视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没有打下信息素养的良好基础,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通过阐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关应用对策,希望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来逐步提高学生们的信息素养,本文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际,总结出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28):115-116
现代社会人们已经意识到个人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对信息技术课程愈加重视,这是因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但传统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存在教学效率低、模式单一及学生缺乏兴趣等问题。随着教改深入及微视频、电子书包等技术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笔者梳理分析翻转课堂概念与定义,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对象,深入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3):113-1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有效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以教学客观规律为基础,尽量减少物力、人力和时间的投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强化教学质量与效率,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下,为迎合社会的快速发展,契合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信息素养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要重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采取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策略,激活课堂,优化思维,提升信息素养。基于项目导向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从选定合适项目、制定项目方案、动手实践项目、完善综合评价这几方面去实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在不断发展的微课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需求、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微课教学趋势等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及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主要针对基于微课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工业型社会正在逐步向信息型社会过渡,教育领域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关注核心素养的大概念教学成为了当前重要的教学模式。文章探究了大概念下竞赛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以期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和改革,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时代,需要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提前具备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即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为的就是加快实现这一教学目的。但是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想要促进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教师从调整教学方式入手,对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各项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