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自豪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可以看出,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这是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经典的有效途径。国学中的经典,它是智慧的古人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独到而深刻的认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培养学生良好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智慧,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将国学教育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
徐斌 《甘肃教育》2020,(4):49-49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民族精神之魂,内容广博,意蕴深刻。现代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快餐文化",更需要国学经典的浸润感染,以提高道德文化素养,完善人格教育。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定型时期,诵读国学经典,领会文化精髓有利于学生"向美向善"发展,让学生借古人的学习之道增强学习效果,借经典智慧调适心理减轻压力。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学校要组织老师根据本校实际编写适合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诵读气氛,在践行中传承国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和了解语文的启蒙课堂,小学阶段也是了解国学经典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领略国学经典的精髓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1.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班级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1.1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国学经典原文,就连有些老师读起来都会望而却步,更何况是我们七  相似文献   

5.
赵静 《甘肃教育》2014,(4):72-72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其精髓又集中于国学经典。学校是传承文化的主阵地,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笔者所在学校也开设了以学习国学经典为主题的课程。  相似文献   

6.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国学经典学习的现状,然后从国学经典的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方法要灵活多变、学习功效突出国学素养、学习评价不能单一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92):5-6
新课改将语文课程的价值基础定位于中华文化,要求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国学经典继承与提取了人类文化的精髓,学生通过诵读,可增添自身生命的底色,在学习优秀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健康成长。本文阐述了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路径,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胡晓英 《天津教育》2020,(3):167-16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国学文化是每个中国人应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它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陶冶情操,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近几年随着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不断高涨,在小学也掀起了学习经典国学的热潮。在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是民族文化启智养正的核心母语课程,不仅弘扬传承着中华文化精神,而且关乎学生德育的思维发展和习惯养成。国学经典教育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以小学语文中国学经典的教育融合为重点,梳理了国学经典和小学生德育的关系,从知识学习、心性养成、道德培养三个维度,分析了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培养知行合一、爱人以德的学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了解和学习国学经典,可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具备一定的哲学思想,拥有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从而让道德与法治课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国学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受到熏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而提升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国学教育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想象力,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自主发展与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与国学紧紧相连,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我们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将国学经典引入校园,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成为通晓事理、好学乐学、孝亲尊师的新世纪栋梁,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学经典指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圣贤经典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是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不朽之作,它们都是经过时  相似文献   

13.
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必须把握儿童的脉搏:与学生通过吟诵、书写、品鉴、探寻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亲近国学经典,在诗、字、书、物等文化中徜徉。国学经典融入语文课堂,有效将“文”与“道”完美结合,将经典之精髓与儿童生命结合,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汲取源源不断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4.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国学有助于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很多小学开设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对此,笔者认为,对于国学经典来说,需要开展"悦读",让学生享受国学经典,并在其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习惯。具体策略有:突出学生自主,奠定国学经典"悦读"基础;借助游戏策略,丰富国学经典"悦读"色彩;强化体验感悟,给国学经典插上"悦读"翅膀。  相似文献   

15.
任文  王德元 《甘肃教育》2020,(2):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学阶段,学习传统的"国学"教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谈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几点简单做法。一、调查阅读现状,建立读书档案通过设计调查表、个别访谈、走访家长等方式得知,学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在选择读物时存在盲目性。  相似文献   

16.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载体,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早已成为小学语文重要的学习内容,而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建立国学经典意识,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多元范读、故事引导、演绎设计,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实践,以提升国学经典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教育工作者应该把传承中华文化当成一种使命。那如何让孩子愉悦地走进经典、融入经典,从而在经典的"氧化"下塑造良好品质呢?本文拟从国学经典的巨大影响和作用等角度出发,阐述科学有效地实施和丰富"经典国学"的教育方法。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塑造幼儿人格,启迪智慧,弘扬中华文化的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国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就是要让他们在人生最美好、心灵最纯净的年龄阶段,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如何让这些经典深入孩子的心中呢?一、激发兴趣,让孩子爱上国学经典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儿童对于国学的热爱之情。而对这种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教师还必须多费  相似文献   

19.
构建教师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生成长 与经典同行.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师是源头活水.为了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性,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了诵读经典的动员.老师们以"学国学悟经典,提升自身素养"为愿景,成立了多个国学经典诵读共同体,开展了"与经典同行"的"两个一"活动:每周一校会,由诵读共同体成员带领全校教师学习<论语>,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交流论语心得;每周以<论语>为内容练一篇硬笔书法,提高读写基本功.  相似文献   

20.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将国学经典与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不失为一种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将《少年王冕》中"孝文化"和"勤文化"渗入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王冕的精神内质,还能得到国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