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就业难“难”在就业市场不完善,主要存在四方面的矛盾: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专业设置、培养模式非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尚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从三方面入手: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大学要适应就业市场、学生要走进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境及疏导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就业难现象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大学生职业生涯模糊,准备不足;大学生就业理念滞后;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缺少标准;大学生就业市场发育不完善.当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应包括:改变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教育;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大学扩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高校就业指导相对滞后、大学生整体素质降低、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等六个方面,探讨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建平  孙亚丽 《陕西教育》2009,(2):122-122,119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近几年来数量剧增,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基本趋向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凸现.本文重要在对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郭沛 《文教资料》2010,(12):219-220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来自四大矛盾,包括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社会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高校学科建设滞后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的矛盾,教育高成本与企业低薪资的矛盾,毕业生实际状况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的矛盾。对此,本文从社会、高校、企业、大学生四个层面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全球的经济环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和整体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当前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应当从四个层面寻求对策——社会、就业政府、高校和市场.首先要提高学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同时提高就业服务意识,从而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基本的保证.大学生的就业市场重要支持主要是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还要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机制、定价机制和供求机制.在各个层面中采取有效的举措,加大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策力度,才能为大学生公平就业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困难再次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金融危机的突发、教育体制相对滞后、毕业生就业定位偏差、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要解决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毕业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8.
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及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分析了大学生目前存在就业困难的原因,然后从如何就学生自身以及政府等方面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做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扩招后供需的矛盾,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的不协调,就业的制度与非制度因素,还有毕业生自己就业观念滞后的问题.观念决定行动,观念改变了,就业思路多了,现实中就业的出路才会更多。  相似文献   

10.
就业市场化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能否适应就业竞争市场的体现,直接反映了高校培养人、教育人的成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校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调研,深入分析就业市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和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及相关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易洁 《华章》2010,(18)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明显滞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应该客观地认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正确地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矛盾和问题,因势利导,科学应对,深化改革,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高校定位于学生就业引发诸多争论,其实质在于高校与大学生就业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角色经历了一个从不负责学生就业、积极参与学生就业、到主动服务于学生就业的变迁过程,高校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事实上,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只发生在教育市场内,双方围绕教育服务实现供需平衡.学生的就业发生在就业市场,双方围绕就业岗位实现供需平衡.因此,大学生的就业不是高校办学的主要目标.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纠正目前高校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错位,有利于引导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及现实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我国就业市场供需出现了失衡,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已成为高校的一种共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适应就业市场的综合能力,包括就业社会心理适应力、自主就业的能动力,以及职业发展的潜力等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是主体与高校、社会人才培养要素之间互动选择的结果。一方面,高校要通过机制创新来克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组织要为培养个性化毕业生人才提供平台。可以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支撑和组织承载的综合体现。因此,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现实地看,互动共进模式则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需要社会共同攻坚克难,它反映了高等教育在政府公共政策、市场对高端人才需求以及人才供给响应度滞后,凸显了当前国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市场粗放发展的客观现实。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应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培育成熟就业市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重申高等教育公共属性,用现代意识培养人才以及形成理性就业大众创业新常态等生态建设,构建"一体五翼"生态体系,或许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市场总体的供求关系发生急剧变动,使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强、就业压力增大、使高校就业工作陷入困境.审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提高毕业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对策,建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理性就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就业难成因的剖析,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高校扩招与就业岗位的矛盾、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方式的矛盾等等,因此,应采取加强思想教育、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完善教育体制,调整办学思路,培养特色人才等措施,才能使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市场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不断地得到规范和完善。在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同时,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不诚信现象也频繁出现,阻碍着其健康发展。因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机制建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机制建设影响要素和其面临的实际问题,着重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机制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是就业中的重点问题,不但关系到个人和学校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本文先介绍了职业生涯的相关概念.目前,我们国家正逐步形成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做了许多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以及就业市场不成熟和就业观念较落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大众化就业的新观念.通过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城乡差异、地域差异、收入差异和社会流动,是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困难形成的直接原因;而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市场不规范,就业教育滞后,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是我们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改进工作思路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