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当前的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互动存在某些“失真”问题。还课堂教学互动的本真面目,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活动中师生互动行为影响着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中课堂师生互动的主体由传统课堂的三主体(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发展为四主体(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学生群体),师生互动行为也发展为师个互动、个个互动、师组互动、个组互动、组组互动、师群互动、个群互动等七种类型。教师实施互动教学应做到: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合理分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建议”与“接纳”习惯;课堂评价合理、公正,并有艺术。  相似文献   

3.
熊国文 《甘肃教育》2011,(23):47-4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加荚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一切、“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场所,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这里的“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更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相似文献   

4.
师生互动对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我国目前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类型中,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和教师与班级群体互动是主要类型,教师与学习小组互动则处于缺失的地位,这不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师组互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中小学课堂班额大、学生多;教师不够重视。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师组互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张朝全 《教书育人》2007,(12):15-16
校本教研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应该说,它是推进新课改、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同时它也应是一所学校中校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新的对话方式。然而,在现实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互动”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互动”成了“互冻”倒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6.
从课堂互动视角看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讲,课堂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应该是均等的。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分类和期望的相对稳定性,导致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对学生有一种分化的功能,并表现出差别对待的特征,主要包括:互动对象的差异,互动内容的差异,互动时间的差异和互动性质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有效运用期望效应”、“采取体现差异性的教学”和“营造个性化的师生关系”等策略来优化课堂互动,体现课堂互动中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一、引子:老教师遇到新问题 近几年来,按"现代课堂理念"要求,教师上课要把时间还给学生,甚至有教育行政部门硬行规定,上课教师讲课的时间不得多于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余下的时间,当然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问、讨论……一来"新课程"得像个新课程的样子,二来据说这样才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就不曾发生教学。如教学只是单方面体现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反响,教室里只有教师的声音.而没有学生的反馈.这种教学就不是真正定义上的教学。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才是教学过程的本质。“互动”在英语课堂上尤其显得重要。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表现数学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师要为互动创造一个真实有趣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一、以“激情溶情”为起点。让师生互动有热度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是呼唤让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师生深度互动的催化剂。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师动生不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互动首先是一种情感、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2.
山昌岭 《上海教育》2007,(5A):54-54
在导入和小结的过程中,彰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参与和体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教师的潜在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失真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任务内容都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也是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也可以说,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教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在当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存在一些“失真”现象,为了互动而互动,两者之间演变为一种互为装点的各自独自,课堂教学互动的真实意蕴无从体现。  相似文献   

14.
1.师生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权威,学生是唯命是从者。课堂缺乏交流和沟通。新课程理念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教师主要起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主导”与“主体”相互作用.双向互动,实现教学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反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能使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15.
张红 《现代语文》2007,(8):72-73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的今天,教师一方面积极学习运用新课程理念,在预设教学流程时,能够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却仍然固守着传统的“预设性教学”方式,认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卜课时总是小心翼翼地按着预先确定的思路进行教学,片面地追求预设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和预设性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郝士英 《新疆教育》2013,(7):129-129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互动合作过程中进行。这种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强调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互动探究合作”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进行师生平等的、动态的、全方位的合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课堂“互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本文就新课程下的语文互动合作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师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互动对象、机会呈现不公平性。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在与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表示喜欢跟优等生进行互动,他们认为课堂时间有限,与优等生进行互动很容易得到满意的答案,节省了时间,有时候也会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互动,提醒他认真听讲,但是还是以优等生为主。同时对于学生的面对面访谈中也发现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喜欢与学  相似文献   

18.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师生互动对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我国目前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类型中,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和教师与班级群体互动是主要类型,教师与学习小组互动则处于缺失的地位,这不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师组互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中小学课堂班额大、学生多;教师不够重视。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师组互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脑海。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模式,应力求在45分钟内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让不同知识、技能层面的学生也各有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