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人教版),在讲解化学键时做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步骤是:取一粒黄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2.
氯气有毒 ,为了师生的健康和减少环境污染 ,在做氯气性质实验时 ,可以在封闭体系内进行 ,效果很好。如氯气与钠和磷的反应实验 ,如图 1所示 ,将磷或钠放在燃烧匙内 (放钠时在燃烧匙上铺一层河沙 ) ,用止水夹夹住橡胶导管 ,点燃磷或钠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塞紧橡胶塞 ,反应完毕 ,打开止水夹 ,可以看到氢氧化钠溶液流入原来盛氯气集气瓶中 ,它可以溶解没有反应的氯气和生成的三氯化磷、五氯化磷。此外用此装置还可做氯气与铜和铁的反应以及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 ,效果也不错在封闭体系内做氯气性质实验@胡达刚$重庆市永川中学!402760…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中关于"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实验的描述:取一块绿豆大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先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再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图1),让两者发生反应.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一是氯气是有毒的气体,在发生反应时伴有剧烈的刺激性,人吸入少量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致死.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一课时[实验1-5]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演永实验,教材上是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氰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5.
笔者巧妙运用套管实验,改变以往的实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现以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为例加以说明。一、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老师在演示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时是这样操作的——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氧化层,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氯气要事先收集好,到课堂上演示时可能有泄漏;(2)在把氯气倒扣到钠的上方时,氯气也极容易泄漏发生危险;(3)需对金属钠进行加热,消耗一定的能源。针对以上几点,笔者对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现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7.
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实验,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1]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如图1所示).该实验尽管装置简单,便于操作,现象明显,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教学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师生健康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因此,教材中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1 改进目的1 1 采用密封装置 ,避免反应时氯气散逸 ,影响师生身体健康。1 2 用玻璃燃烧匙代替铁质燃烧时 ,避免铁与氯气反应产生棕色烟的干扰。装置图1 3 用胶头滴管装入碱液 ,一方面缓冲气压 ,另一方面实验结束后把胶头滴管中的碱液注入集气瓶中 ,(在胶头滴管下套一能使碱液成“雾状”装置 )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 ,防止拆洗时氯气的污染。2 实验步骤2 1 事先收集两瓶氯气用毛玻璃片盖上 ,待用 ;2 2 用小刀切下黄豆大小的一小块钠 ,并用滤纸吸干上面的煤油 ;2 3 将小钠块放入玻璃燃烧匙中 ,在酒精灯上加热 ,开始燃烧时立即伸入盛…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将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燃烧,再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燃烧的钠上面。一、实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实验存在不完善之处。1.若对钠加热时间长了,则消耗钠的量多,与氯气反应的量就减少;若对钠加热的时间短,则可能观察不到钠与氯气反应的现象。2.在对钠加热时会生成氧化钠,将钠与氯气隔开,反应可能无法继续进行。3.若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在集气瓶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材P13课堂实验中《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描述,将钠放入燃烧匙里点燃后放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装置在现象明显程度、环境污染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缺点。对此,我们通过反复讨论,反复实验,不断探究,在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实验药品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我们使氯气的制取、氯气与钠的反应均在同一个密封装置中进行,只需滴加浓盐酸制备氯气,滴加水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②》第21页实验1—2及旧教材中钠在氯气中反应,都存在下列不足的地方:其一,实验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现行教材中的钠在氯气中燃烧演示实验,按课本上的方法来进行,有三个缺点:(1)实验用的铁制或铜制的燃烧匙,在剧烈的燃烧中会参与反应生成棕黄色或棕色的烟(氯化铁、氯化铜微粒),干扰实验现象;(2)先引燃钠块再伸进盛氯气的集气瓶里。前后现象变化不明显;(3)反应过程中,氯气易扩散。本文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现象明显、无污染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中化学教材中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所采用的装置如图1.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现行高一化学教材介绍的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可防止氯气污染环境,实验现象也更明显了,现简介如下。a.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钠在氯气中燃烧装置b.实验操作:将新切取并吸去煤油的金属钠一粒,放入具支试管中,将具支试管的支管(如太短,...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 1.1教材实验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19年版)在第2章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中没有提供氯水漂白作用的实验装置,只是以文字的形式阐述"分别将干燥和湿润有色布条或纸条及有色鲜花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并没有相关的实验装置图.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20年版)在专题3第1单元"氯气及氯...  相似文献   

16.
氯气分子在紫外光或加热作用下,吸收能量,使共价键断裂离解成为两个活化氯原子。活化氯原子半径较小(0.99×10~(-10)米),夺取或吸引电子的能力较强,非常活泼,在常温时即能跟很多金属、非金属或某些化合物进行反应。现行中学化学教材,关于氯气化学性质的几个实验都是要求在加热“点燃”条件下进行反应。但是,实验证明,在常温下也能进行反应。现分别述于后: 1.氯气与钠的反应现行初中化学82页[实验2—10],是将钠盛在燃烧匙里加热到刚开始燃烧,就立刻连匙伸进盛满氯气的集气瓶里。这显然  相似文献   

17.
1 探究对象 如图1所示装置. 2 探究缘起 对"氯水见光分解实验"(见高一化学第一册P68页)改进的成功. 原实验装置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氯气污染无法避免;(2)氧气产生的速度极慢,且无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作检验.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教材中某些实验虽使用多年,但由于缺乏实验的设计创意,实验过程中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对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存在明显的不足,已不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要求。现对其中两个实验进行设计改进。一、氯气与金属钠反应实验的改进1.教材中的实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111面[实验5-4]为"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该实验操作中石棉网用一次损坏一张,造成严重浪费;扩散出来的氯气造成教室环境污染,且氯气需预先制取,无法随用随制。与之类似,苏  相似文献   

19.
二、实验操作方法: 1.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从氯气发生器制取氯气,使之进入球部盛钠的干燥管,并在管的球部加热,当金属钠在氯气流里开始燃烧时,移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中,金属钠与氯气的燃烧、氯气的制备及氯气性质的探究都是重要的探究性演示实验,但这些实验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教材中三个实验都存在不足之处。例如,钠在氯气中燃烧时有大量氯气参与,氯气易泄漏;氯气的制备温度不易控制且反应容器中有大量氯气残余不易处理;氯气性质探究需要逐一检验,耗时长,过程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