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与行为的现状,证实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和行为与大学生就读的学校类型、学历层次、性别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也发现大学生群体的公德意识与公德行为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以大学生公德为研究视角,揭示了大学生的校园环境卫生意识淡薄、校园公共秩序意识淡薄、不懂得珍惜爱护公共财产、校园人际交往的"自我化"等校园公德缺失的现状。并从学校、社会、学生群体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校园公德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校园公德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注重大学生公德教育福建师范大学潘玉腾(一)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具有一定的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有所实行。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了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对他人要诚实守信、彼此尊重等对个人...  相似文献   

4.
公民公德意识的强弱 ,遵守公德规范的状况 ,直接反映着公民素质 ,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也对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公德建设过程中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系统和隐性教育系统的功能 ,把外部因素的强迫性和个体修炼的自觉性有机结合起来 ,挖掘传统美德内容 ,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的合理精华 ,借助各种载体 ,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 ,创造优美的外部环境 ,寻求道德舆论向道德实践的现实转化途径 ,对于增强公民公德意识 ,提高公民素质 ,形成良好的公德习惯 ,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分析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提出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对加强高校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公德意识及公德建构陈业宏,王萍众所周知,在现代国家里,公民意识的强弱,特别是作为公民意识中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公德意识的高低,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决定着该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并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而...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了学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正确的个人信仰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组织的97年度以“树立强烈的公德意识”为主题的“修身行动”系列活动之一,我们进行了科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状况调查。旨在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体上把握目前科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为广大同学提高自身修养服务,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了解目前大学生思想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对策徐州师范大学朱其训大学生“公德不彰”原因诸多,但如何解决大学生“公德不彰”的问题,的确很值得研究和探讨。1.德育课里加入公德教育内容。苏叔阳同志最近指出“我以为在亟待加强的道德教育中,公德教育应当摆在首位,其次才是修身”。这对大学...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德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因而它是现代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传播和践行社会公德的有生力量,其公德意识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程度和科学发展进程.文章基于高职高专生公德意识现状分析,就如何激发和维系高职高专生公德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学而理性地审视和判断当今文化领域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已成为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也是软实力竞争中未来中华文化的创造者们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审美公德由此应运而生,并不可避免地成为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中一项崭新而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审美公德存在于文化空间中的价值进行阐述,分析当前大学生文化审美公德教育的现状,积极探求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审美公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校园公德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出发研究校园公德,阐明大学生公德现状和缺失原因,从学校、社会、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校园公德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公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公德观念,但还没有成为其自觉的行为习惯,反映出其公德总体水平偏低。这与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偏差、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的缺陷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密切相关。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必须从培育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入手,辅之以校园文化的有效管理,健全扬善惩恶的伦理机制,形成社会公德践行的大气候。  相似文献   

13.
公德为全体社会成员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与个人德行相对的公共生活准则。当前,我国的个体公德意识淡漠、道德行为失范以及公德规约缺失。加快公德建设必须明确社会责任、增强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公民的自身素质、健全法律制度,建立道德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为了便于本文研究的需要,我们不妨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内容作一界定。其理由在于大学生的公德素质不仅应具有一般公众的社会公德的特征,而且有自己的独特层次和特殊要求,这主要决定于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分子形象在社会中的功能和意义。因此笔者理想中的大学生公德素质应该既包括普通群众在公德上的要求,又具备有别于前者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它应该是能体现当代大学生风貌的,为公众所认可的并成为其表率的道德品质。 目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显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德缺失现象。造成大学生缺失社会公德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伦理思想、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当前公德教育存在缺陷、我国公民道德法律化程度偏低等。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变观念,探索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新方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公德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公德素质普遍较低是当前大学生公德素质的现状,学校公德教育缺失、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互联网等媒体对大学生公德素质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切实开展学生公德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公德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为学生提供公德实践活动平台,完善高校公德奖惩机制等,是改变大学生公德素质现状的有效对策,对提高大学生公德素质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应成为公德教育的实践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公德教育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之间特别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使公共秩序和公德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相称的是,国民公德意识薄弱现象相当普遍。国民公德意识薄弱的根源除个人道德修养因素外,还包含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教育根源。提升国民的公德意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它既依赖于国家、社会的引导,也需要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改进公德教育方式,帮助人们建立道德信仰,并在法制建设方面提供有力支撑,树立公德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社会公德及公德意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所必须的。而对“公”的认识不同,价值选择不同,对公德意识的形成和历史发展进程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公”的观念的发展变化,以及公德意识随着“公”的观念的变迁而逐渐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现代公德意识的的建构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具有优良的道德传统。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公德意识、法制观念,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要“从娃娃抓起”、“从小事抓起”。可见,加强小学生公德意识、法制观念的培养,是人民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下面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公德意识、法制观念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