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希望。可是希望却在你手中。孩子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思想 ,一份平常心、一份尊重、一份理解、一份欣赏和一份等待 ,是希望的摇篮。希望在你手中 ,孩子不是灌装知识的容器 ,请不要做他们思维的保姆 ,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 ,而要让知识成为他们自己思考的果实。希望在你手中 ,也不要囿于传授知识 ,而吝啬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让学校成为无墙的校园、快乐的场所 ,让知识富于乐趣和吸引力 ,让书籍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 ,让作业成孩子游戏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生活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希望…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的价值观是:盯着精英、关注分数,希望孩子成功,希望孩子成为人上人,那么,大多数家长一定会在家里发火、贬斥孩子,因为孩子离你们的要求相距太远。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这些家长总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家长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  相似文献   

4.
家长是孩子是第一任老师、成长的榜样,在眼下竞争激烈而残酷的教育市场中,不少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无限希望,希望孩子成人  相似文献   

5.
家长朋友们: 谁都希望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孩子是您的寄托,是您的希望。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可谓操碎了心。但您却不得不经常为了孩子的一点头疼脑热忙得团团转,特别是孩子不愿吃饭、厌食、偏食、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6.
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或者说‘我不会’。”。其实这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信起来呢?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是家长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帮助孩子获得知识,我们学习和孩子共同生活中,当孩子的学习比我们预料的要容易、要快或者更好,取得惊人的进步时,做父母的或做老师的往往是快心遂意、喜上眉梢。孩子希望成长和更加独立,这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而父母和老师希望孩子成长、学习进步,这正是  相似文献   

8.
<正>当一个5岁的女童能流利地背诵诗经,一个6岁的男孩能快速地计算,当很多小神童在电视屏幕上一一展现自己过人的才智时,有些父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还不会写字、不会算数而心急如焚,便开始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将这种希望寄托于学校,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学习更多知识,希望幼儿园的老师能提前讲授小学知识,并觉得这种希望和要求合情合理,认为自己是"重视"孩子,其实,他们更重视的是自己。当父母重视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出人头地的时候,其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10.
父母的责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同样,孩子也是父母、家庭的未来与希望。父母的责任,就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把孩子培养和造就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1.
《家长》2004,(Z2)
天津市城调队对0至14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的专题调查显示,在家庭储蓄存款中,专门用于孩子教育的钱占33.9%。有94.4%的家庭表示,今后为孩子投入首选教育。调查同时显示,七成以上的家庭期望孩子获取高学历。其中,44.7%的家长选择希望孩子在国内上大学;14.5%的家长希望孩子读研究生或博士,以取得更高学历;11.2%的家长要送孩子出国上大学、读研究生或博士。有28.5%的家长认为,学历问题应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能考上哪类学校就上哪类学校,不可勉强。仅有1.1%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上高职。在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人才的问题上,20.1%的家长希望孩子…  相似文献   

12.
赞赏,含有赏识、赞扬的意思,就是认识到一个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赞扬。它并不是学生做了好事后简单地给与表扬、鼓励,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在学生某种特定行为状况下,甚至是在犯错误的情况下,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放大,挖掘出其中的潜能,用积极的暗示引导学生不知不觉朝教育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希望孩子朝哪个方向发展,就在那方面抓住孩子的优点不放,并运用赞赏策略去发展他的优点。一、获得赞赏是人类的心理需要我们已习惯了这样的做法:希望成绩好,就责备孩子成绩为什么这么差;希望孩子勤奋,就责备孩子这么懒;希望孩子遵守纪…  相似文献   

13.
希望感对青春期孩子成长中的自我探索和自我价值感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希望感理论,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目标导向思维,引导孩子找到成功的信念,帮助孩子落实行动的改变等方法唤醒孩子的希望感,让孩子在积极正向的自我认知和清晰可行的目标行动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发展平衡、能力较强、健康快乐的孩子,都尽一切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科学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能否顺利成人,乃至成材,环境很重要,我们幼儿园教师如果具备了一定的幽默素质,就较容易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这是"真理",所以,孩子有"病"需家长吃"药"。家长改变了孩子就能改变——这是"硬道理",所以,想要孩子变,家长自己先要改变。但是家长改变远比改变孩子难得多。家长希望孩子优秀,希望解决孩子的问题,要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基础教育》2006,(2):39-39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的价值观是:盯着精英,关注分数,希望孩子成功,希望孩子成为人上人,那么,大多数家长一定会在家里发火,眨斥孩子,因为孩子离你们的要求相距太远。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2003,(Z3)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5、声言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史永祥 《考试周刊》2013,(22):189-190
<正>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常常想:换一个角度,假如班里的学生换成我的子女,对于一个望子成龙、殷殷期待的家长来说,我对教师会有怎样的要求呢?我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希望老师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无私的爱,希望老师能像父母亲一样尽职尽责地守护孩子,希望孩子能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健康地成长。正是基于这样换位后的认识,我才更加明确教师的职责,深刻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以爱心换真心,并一直实践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