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管筱璞 《新闻传播》2022,(1):57-58,61
通过独家的细节披露、专业的分析解读展现违纪违法案件内幕的反腐深度报道,一直是《中国纪检监察报》的"金字招牌",更被外界视作观察反腐败斗争的"风向标",长期占据舆论焦点.如何讲好正风反腐故事,实现最佳传播效果?本文结合相关实例,从选题确定、稿件采写、二次传播等方面入手,对新闻生产全流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风暴式"报道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风暴式"新闻报道构成了一种报道现象.如国家审计署李金华署长公布了一些部委的审计报告,被称为"审计风暴";其它还有"问责风暴""官员文凭审查风暴""廉政风暴""反腐风暴"……  相似文献   

3.
刘培  张烨佳 《青年记者》2017,(14):19-20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2016年10月17日由中纪委宣传部牵头制作的大型反腐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始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热议,掀起一股反腐舆论热潮.该片深刻剖析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名落马官员的典型贪腐案例,采访了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被网友称为“反腐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正一名成功的男人背后可能有个默默奉献的女人,一个贪腐官员背后也可能会有一个甚至一群危险情人。近来,网络不断曝出一些官员给情人的奇葩"保证书",将贪官情人再次推进公众视野。记者调查发现,作为贪腐官员身边"狐狸"角色之一的情人会走入三重门:"以色侍权",成为官员编外枕边人;讲而"狐假虎威",借用官员权力牟利;一旦反目成仇,情人则成"反腐先锋"。贪腐官员情人三重门:编外枕边人、权力掮客和"反腐先锋"随着反腐败力度的持续加大,一批贪腐官员相继落马,贪官与情人们的那些事也浮出水面。与情人相关联的"通奸"一词俨然成为今年反腐高频词。作为落马官员的身边人,不少情人要经过三重门:编外枕边人、权力掮客和"反腐先锋"。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起公民在网上实名举报官员腐败的新闻引起关注。而随着雷政富、李春城等高官相继"落马",很多人更是对"网络反腐"抱有期待。但长远来看,"网络反腐"只能是对制度反腐的补充,不能替代制度反腐。与通常的实名举报方式相比,通过网络、微博实名举报,往往更容易见效,能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后掀起的反腐风暴中,多名高官落马,有的源于公民实名举报,有的“毁”于情妇反目,有的是纪委和巡视组发现的。舆论对这些落马贪官的报道有一个共同点,即舆论和公众对这些官员落马前的监督,基本处于真空或空白状态,落马后则是报复性、扎堆式的曝光,一切肮脏的勾当都抖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微博反腐"是基于微博这种新媒体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民间反腐形式,由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它在提供官员腐败线索参与反腐监督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微博的出现提高了公众反腐的参与度,就目前来看,虽然"微博反腐"作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分支显现了强大的反腐力量和公众关注度,但这种反腐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微博反腐"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探寻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反腐工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正个别地方反腐流于形式,使一些贪腐官员热衷"嘴巴作秀",宣扬的反腐论调"连自己都不相信"。6月27日15点55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就在几个小时前,万庆良前一天到天河区调研的报道刚在广东省政府网上发布。据记者观察,十八大后,至少有23个地市以上的一把手或  相似文献   

9.
网络反腐是一种以大众网民和媒体为参与主体、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全新反腐形式。通俗地说,就是在网上检举、曝光和评议官员腐败行为。本质上,它是基于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舆论活动,具有鲜明的技术性、群众性和时代性以及低成本、低风险和高效能等优势。作为对传统反腐渠道的有力补充,网络反腐也是我党在网络时代深入实践群众路线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0.
邓秀军  刘静 《现代传播》2014,(4):127-131
从微博在中国投入运营开始,伴随而生的微博反腐就成为了微博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从"郭美美"、"微笑表哥"杨达才、"十二秒哥"雷政富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微博反腐舆论聚焦的对象权力越来越大,汇聚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产生的舆论监督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到底微博反腐的机制是怎样运行的?影响微博反腐舆论生成的关键要素又有哪些?本文从生产性受众的理论视角,从信息传播路径、用户行为模式和主体互动关系等三个层面,剖析和揭示微博用户在微博反腐机制运行中的地位、功能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我国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社会公众与新闻媒体对反腐报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反腐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压的效果,也对社会上存在的贪腐之风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但新闻媒体往往受注意力经济的驱使,在反腐报道的过程中娱乐化、低俗化现象严重,最终导致舆论的偏向。一、反腐报道的误区事前新闻一片静默,事后媒体的  相似文献   

12.
微博反腐是当下互联网多边舆论场中最为典型的民意现象.受现实国情、文化传统和网络传播环境等影响,微博反腐中信息流、意见流与舆论演进具有独特的运动规律与内在效应,给整个网络反腐和网络文化带来建设性与破坏性的后果.构建可以真正公平参与、有效对话合作的公共平台,让大众、意见领袖、媒体和政府等各种主体都能参与舆论博弈,可以有效发挥微博反腐传播效应的正向价值,进而促进整个网络反腐良性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媒体在报道一些地方的负面新闻时,常会遇到阻挠,可有时候明明是正面报道,也被公关。这是为什么?百思不得其解,跟几个官员聊这个话题后知道,有些官员担心"引起关注"。坏事坏新闻会引起关注,可"好新闻"一样会引起关注。深谙舆论传播规律和官场规则的官员,对说和做有着一套很世故的经验,知道有些事只说不做,有些事只做不说,有些事这样说那样做。之所以如此,就是担心"引起关注"。如果是坏新闻,影响官员和政府形象,累及仕途,当然不想"引起关注",可是有些好事千嘛怕"引起关  相似文献   

14.
当前干部选拔制度中的不确定性,导致一些官员产生诉诸迷信办法来预测未来的动机程萍博士没有想到自己一项关于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调查,最终会被媒体解读为"中国第一份官员迷信报告",从而成为舆论的焦点。不少媒体在报道中说,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4):20-22
<正>随着反腐工作深入开展,官员涉腐案件层出不穷,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而最近广州日报原社长戴玉庆涉嫌受贿案,则更以媒体的独特报道方式受到了社会关注。一、是"独特"还是常规?通常的反腐案件报道,由于嫌疑人通常都具有官员身份,往往先要经过党的纪委调查程序,查明"涉嫌违法犯罪","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对于结局一般已无悬念。媒体报道也按照起诉——庭审——宣判的程序进行,如果案件足够热门,就会插入对于嫌犯的声讨批判或者嫌犯"认罪"之类情节。  相似文献   

16.
2017年2月,"广西政府官员宴请吃穿山甲"的微博话题引起网民热议,引发舆论热点.本文通过对"吃穿山甲"事件中的舆情分析,认为政府在舆情应对上应顺应社会治理结构变化、直面舆论关切、建立良性官民话语关系、重视情绪传播对舆论形成的影响力,从而为有效牵引舆情走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14)
<正>2014年7月16日,中央纪委宣布,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取消其副省级待遇,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张田欣是今年第17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十八大后,多地反腐提速,高层频频发声,纪委果断亮剑,"风暴"一词已不足以形容这场反腐运动的规模和烈度。尤其是近两三个月来,省部级乃至副国级干部落马的消息纷至沓来,这充分展现了中央的反腐决心,也是新闻报道的盛宴。报道官员贪污腐败的贪腐新闻是国内时政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贪腐新  相似文献   

18.
中央新领导层大力整顿领导干部作风并就反腐问题高调表态,集中报道贪腐官员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热议,一时之间剑拔弩张,官民对立情绪似乎更加严峻。针对现阶段官员报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现下官员报道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理解官员报道的重要作用试图寻求更好地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9.
网络"情色反腐"是目前我国网络反腐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官员的情色照片来反腐一方面表达了公众追求正义、公平的伦理诉求,同时又暴露出其具有的伦理缺失。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情色反腐,有利于我国传统反腐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最近十年来频发贪腐大案,越来越引起政治学者关注,他们开始运用理论工具,寻找贪腐官员的思想变迁、信仰扭曲的蛛丝马迹,求解在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防腐、反腐"之道,然而,对官员群体的思想状况研究,却受限于少得不能再少的科学调查"大师"王林倒下之后,牵出了刘志军、胡长清、丁鑫发、宋晨光等一长串高官的名字,他们都曾是"大师"的粉丝。每个成功的大师背后,都站着几个问题官员,鲜有例外。关于高官腐败,反腐败理论研究者邵道生曾提出著名的"信仰危机"说。他认为,"一些高级干部在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