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自始至终都积极倡导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的发扬艰苦奋斗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由之路;艰苦奋斗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艰苦奋斗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艰苦奋斗是科学的社会实践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是青年大学生成才的根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大学生更应准确把握艰苦奋斗的含义 ,牢记艰苦奋斗的时代要求 ,深刻理解艰苦奋斗的时代价值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为立志成才 ,振兴中华 ,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奋斗精神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因此 ,在新的历史时期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精神 ,大力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也要艰苦奋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艰苦奋斗,作为青年中有知识、高素质、有志向的社会群体,他们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弱点,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青年一代,这个国家是难有未来的。要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坚持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革命的历史、胜利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党以艰苦奋斗而兴,国以艰苦奋斗而强。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是党的本色。从政治内涵来看,艰苦奋斗是党的性质、宗旨在工作  相似文献   

6.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传家宝。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同样难以获得人生的成功发展。  相似文献   

7.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新中国同样靠的是艰苦奋斗,因此,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培育艰苦奋斗精神是  相似文献   

8.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本文认为 ,在新世纪、新阶段 ,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对大学生实施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是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保证  相似文献   

9.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政治品格。党中央在西柏坡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承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淬炼了敢于斗争的精神气质,锻造了不懈奋斗的政治品格。在新时代,西柏坡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启示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思想指引,永葆艰苦奋斗的政党本色,践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当前应着重把握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正>There’s a saying going"The happiest thing in the world is to struggle for the ideal."However,many people give up struggling because of lack of ambition.And as is known to all,the effort itself is suffering.So what can we find to give us a push to handle this problem?Maybe our desires for the future from the bottom of our hearts can help us out.And only if we have aims and struggle for it can our life become meaningful and colorful.As students,struggling means keeping studying and not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paper represents our struggle to interpret the practical intent of critical theory as a resource for teaching in a postgraduate degree in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we argue for the increasing need for critical teaching about teacher's work at a time when the possibilities of engaging in a curriculum making practice capable of delivering on commitments to social justice seem less likely. We describe the struggle to develop a practice which opens up opportunities for our students (experienced teachers) to connect the life‐worlds of their classrooms with the relentlessly changing surrounding sociocultural milieu. On this nexus teachers have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ies for developing agency as the makers of culture as opposed to the delivers of somebody else's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3.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是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反复强调,谆谆告诫,并需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大力弘扬的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示范作用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工作领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向学校渗透的斗争是敌我力量之间争夺接班人、争夺培养接班人阵地、争夺接班人未来的政治斗争,与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高校学生指导员应该把在思想工怍领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向学校渗透的斗争提高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承担起这一光荣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我们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实践上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失误。究其原因,主要有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主观随意性理解、阶级斗争思维方式的惯性作用和对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作为教训,在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必须正确地分析客观形势。  相似文献   

16.
成都理工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熔铸了鲜明独特的办学特色,已成为学校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准则和校园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有:搞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根本在于教育常抓不懈;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18.
入世会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既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作者认为,入世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出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新特点:一、入世为我国思想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会更加巩固和发展;二、淡化意识形态的错误倾向依然存在,严重威胁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三、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会进一步加剧,意识形态的斗争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斗争,是我党最早独立进行的军事斗争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井冈山精神为精髓的先进军事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文化传统之源。文章尝试从军事文化对战斗力的影响入手,对其影响战斗力的途径与方式进行分析,并简要总结其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实践促使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保持稳定、连贯、一致的同时实现了重大的转型。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正在向以治理理念为核心的治理型意识形态转型。治理型意识形态是以现代治理为核心理念的意识形态体系,其基本特色是尊重、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冲突,注重和谐共生及制度体系建设,以系统性和现代性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因而,治理型意识形态的构建必须以现代治理理念为核心,坚持人民立场、体现时代特色,积极培育价值包容型、利益融合型和创新发展型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