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地分析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 ,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 ,明确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经济没有搞好、斯大林模式的积弊以及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失误等 ,这些都不是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 ,而是外部条件。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及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存在问题。苏联的演变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其“新思维”,推行“新思维”外交。苏联对东欧的政策是其“新思维”外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东欧的政策中,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改变以往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尊重东欧各国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鼓励和支持东欧各国改革。虽然其对东欧的政策中有不少合理之处,但也犯了严重错误。我们要对其政策辩证地对待,对其合理成分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科学地分析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明确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经济没有搞好、斯大林模式的积弊以及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失误等,这些都不是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而是外部条件。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及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存在问题。苏联的演变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始于1984年的苏联教育改革已进入第六个年头,其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它起步于一个不成熟的教改《决议》,因此头两年的苏联教改可谓四平八稳、冷冷清清。随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出台,至1986年秋冬之交,“合作教育学”  相似文献   

5.
艾特玛托夫在《一日长于百年》和《死刑台》中表现出的”全球性思维”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本质相同的同构思维.同构思维把政治家和文学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了苏联的解体.同构思维及其社会效应再次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生命力,苏联解体的教训启迪我们对民族意识调控的深思.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苏联最高决策人戈尔巴乔夫以及他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七大(1986年),把“新思维”的旗帜高高树立在全苏改革的一切阵地上。这就为教育领域新思维的萌发和壮大开了绿灯。  相似文献   

7.
1984年苏联进行普通教育改革,到1988年改革进入了关键的阶段。自十月革命后70多年来,苏联进行过几次教育改革,但都没有象80年代这样彻底。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和跟踪研究。现将苏联教育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一、教育改革是整个社会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以来,苏联提出了“加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在“新思维”、“公平性”和“民主化”口号的指导下,戈尔巴乔夫着手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  相似文献   

8.
“合作教育学”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教育学”作为一个学派于1986年10月在原苏联提出,迎合了当时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全面经济改革中所提出的“新思维”、“公开性”的思维路线,是苏联教育新思维的突破口。“合作教育学”主要代表人物是C·H·雷先科娃、B·Q·沙塔洛夫、E·A·阿莫纳什维利等人。他们明确提出了当时苏联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弊端,指出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强制性和专制性、师生关系不民主和对立性、分数统治学校  相似文献   

9.
苏联是在“冷战”中被西方摧毁的《谁搞垮了苏联?出路何在?》(《中流》1995年第4期连载《真理报》记者对亚·季诺维耶夫访谈录)原苏联哲学家季诺维耶夫在回答关于苏联遭覆灭的原因时说,这不是从1991年8月开始,而从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就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制定加速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机器制造业,挤占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资金,造成消费品的短缺,丧失了公信力的经济基础;在加速战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入政治领域,提出新思维,实行"公开性"和"民主化",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演变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丧失了公信力的政治基础;苏共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斩断了维系苏联统一的纽带,民族冲突爆发,丧失了公信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苏联演变。解体,引起了全世界社会主义者的震惊。痛心和思索。他们痛定思痛;力求从这一重大事变中,得出有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基本教训。于是,一系列相关的论著相继问世,梁耘僮、郭飞主编的《苏联演变导经济改革研究》.即是其中值得注意的一本。这本书的是基调是:苏联演变、解体,是诸多因素形成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政治是主导,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等人推行的错误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对苏联的演变、解体起了关键性作用;但是,传统僵滞的经济体制(建议改称为过时僵滞的经济体制,因为传统的经济体制曾经是适时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商赋人权论”及“人权悖论”为基点,回顾了八十年代初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并发动“改革”前,苏联东欧学术界在人权理论的探讨及演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在世界舞台上具有极其重要影响的事件当属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1)经济的崩溃是剧变的基本原因;(2)政治体制的僵化,特别是对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重视不够是剧变的政治原因;(3)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政策和苏联政策的改变及戈尔巴乔夫《改革和新思维》一书的发表,是剧变的外部原因,加速了东欧剧变的进程。东欧剧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1)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基点上;(3)加强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4)加强各民族团结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14.
苏联当前的改革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改革的理论、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等重大原则问题,也就是研究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改革的新思维;二是改革的实施情况,进展如何,碰到哪些问题,对改革的前景进行预测,也就是研究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毫无疑问,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但我认为,从我国改革借鉴需要的角度看,研究苏联改革的新思维可能更为重要一些。苏联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确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问题,他们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商赋人权论”及“人权悖论”为基点,回顾了八十年代初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并发动“改革”前,苏联东欧学术界在人权理论的探讨及演变。  相似文献   

16.
苏联及整个世界的改革和新思维=[著、俄]1988.-271p. 本书是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新著。全书分两部分:1.改革的起因、实质、革命性;改革实践及初步结论。2.新思维与世界:怎样看待当前的世界,苏联的改革与社会主义世界、第三世界,苏联对欧洲的外交政策,苏美关系及裁军问题。(张舜华)  相似文献   

17.
杨东 《华章》2011,(30)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研究苏联演变的原因及教训问题,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因素不能忽视.本文主要探讨苏联演变中戈尔巴乔夫的思维和作用,引导读者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为抓好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对苏联近年来的文学主潮——“政治反思热”作一概括性描述.这类作品比重大,反响强烈,形成了一股热流。强烈的“批判性”和所谓具有现代意识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其鲜明的特征。这一主潮形成的原因,首先是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为核心的苏联现行目策造成的社会条件,其次是俄罗斯文学传统的深层作用.苏联文学界对这一主潮的反应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最高当局对其偏激的一面也表示了忧虑和不满.  相似文献   

19.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民族问题之所以如此激化并成为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固然与沙俄的民族遗产、以往苏联当局民族政策失误等因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由戈尔巴乔夫偏离正确方向的改革所致。戈尔巴乔夫发起改革时对民族因素的致命忽视、“民主化”和“公开性”丧失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运用、否定党的领导的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实施加之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使民族矛盾和冲突日渐成为苏联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愈演愈烈,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纠合在一起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最终导致了联盟国家的解体。  相似文献   

20.
从列宁建设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到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基本路径。列宁之后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始终在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摇摆。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僵死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相背离;而修正主义则使马克思主义“连根拔起”,彻底否定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根源。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性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