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考试的国家,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 隋炀帝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正式设置进士科,通过考试分科选拔官吏,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通过逐级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当时叫做“开科取士”。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西、太平天国两个短暂的起义政权的科举考试情形,虽然近些年<状元史话>等著作有所涉及,但都还不够深入.笔者通过认真比较有关史料的记载,认为大西政权建立前后共举行过5次进士考试和1次制科考试,只有4次是成功的.张献忠无心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其科举考试不仅较为随意,且充满血腥味;太平天国则比较重视科举考试,先后举行过"天国级"进士考试22次,其特点是有一定规范而名目繁多.  相似文献   

3.
农民革命战争不仅要招纳各式各样的人才,而且还要正确使用人才,这对革命战争来说是必要的。太平天国运动从一开始,以至革命的最后失败,还是注重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为我国的人才思想的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在革命过程中,太平天国招纳了一批人才,但由于人才思想理论的缺乏,使用人才方面出现的“任人唯亲”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自始至终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忠心耿耿、有雄才大略、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总之,太平天国在人才思想的探索上作了一定贡献,但其教训却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震惊中外的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这次革命给清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以沉重打击,对欧洲革命产生很大影响。那时,马克思对太平天国革命极为重视。一八五三年五月二十日。当太平天国革命处于高潮之时,马克思写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该文作为社论发表在同年六月十四日《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它不仅对当时世界革命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后来研究当时中外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考试是鉴定、甄别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高校考试模式对于考试人才的选拔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新的考试模式所必备的条件。新的考试模式重在检测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唐宋的科举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对当今我国公务员的选拔录用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作用,即在加强“考试”这一中心环节的前提下,对考试内容的丰富和考试程序的进一步的完备,并建立起防预性的监察、惩罚体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太平天国革命和土地问题为中心议题,以太平天国革命建立的政权是农民政权为论点,论述了太平天国革命中实施的土地政策的内容和实质。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农民革命。太平天国曾制定了各种制度和政策。太平天国在制定推行它的军事政治制度时也针对当时泛滥充斥于中国社会的鸦片毒品制定了严厉的禁烟政策(太平天国称鸦片为洋烟,本文所说是指禁鸦片问题),并加以认真的执行。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太平天国革命史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现将讨论中争论较多分歧较大的几个问题,简要综述如下:关于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曾有过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太平天国革命仍旧是没有工人阶级领导的单纯农民战争".由于得不到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由农民革命本身所带来的弱点,从而也就无法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革命的基本群众是农民,革命的组织、要求以及它的土地纲领也都反映了这个农民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招贤纳士的方式是多样的,张榜招贤、举荐和自荐、科举取士等措施对于太平天国广纳贤才,充实自身的力量,推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以"裹胁"强制的手段集聚人才,特别是只重"才"而忽视"德",也给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造成了危害.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度的公平原则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才选拔制度之一,科举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公平精神,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了一般考试发展的规律,即日益的客观化和系统化.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每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的目标,选拔德行之士还是才能之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两难问题,为公平起见,科举制度主要以文才取士.公务员录用考试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必须以公平为核心,在考试理念、考试管理、考试方法上坚持公平的原则,消除各种因素对考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一些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形式面临着迫切的转轨、转制或变革的问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教育考试制度(也有人称之为一种教育形式)也面临着同样的局面。 自学考试制度始于八十年代初期。当时正值十年动乱结束不久.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对人才的需要和选拔成为当务之急。自学考试正是适应了当时这种客观形势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一出现就受到了那些也许终生无缘走入高等学府的有志、有为、有识青年的热烈欢迎。他们终于得到了由国家授权的考试机构检验自己真才实学的机会.干百万人汇入到自学考试的滚滚浪潮之中。几十万人获得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相似文献   

13.
当前研究生教育结构转变形势下,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需提高人才选拔的有效性,建立更加科学的考试模式与更加有效选拔机制,向科学公正的选拔目标推进。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处在清朝统治晚期,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已侵入中国,太平天国负担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在此形势下,太平天国为保卫国家主权,实行了不屈辱外交.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高考以后,基本上完全放弃了文革时期的人才推荐模式,我国重新建立以考试为主的人才选拔模式。这种选拔模式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情况下,在急需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高考以后,基本上完全放弃了文革时期的人才推荐模式,我国重新建立以考试为主的人才选拔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考试,最初是作为一种教育评价和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国家人才选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考试的功能也逐渐增加,考试不仅是发挥教育评价和人才选拔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考试往往还对各种资源的分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正是基于考试所具有的对稀缺资源调节、分配功能,导致考试作弊与考试紧密相伴,屡禁不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相似文献   

18.
考试尤其是大规模的考试,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为社会选拔和筛选人才的功能。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考试这一选拔和筛选人才的功能实质上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控制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首先,考试的历史发展和考试本身的层次性等皆证明考试是社会分层和选拔的工具。其次,考试的内容和过程等隐含着社会控制。所以,社会分层和社会控制是考试所隐含的社会功能,考试是课程知识合法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人民反对清朝统治者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一场大搏斗。太平天国建天京于南京,建立革命的中央政权,在反革命武装的重围中巍然屹立十二年之久。太平天国的革命烈火,燃遍十八省,持续十八年。太平天国的英雄儿女,奋勇争先,前仆后继,用生命和热血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绚烂画卷。太平天国的诗歌是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的纪录和见证;是太平天国英雄儿女和  相似文献   

20.
宋代强化君权、重视文教、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变化,对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之与前代相比,表现为考试性质由资格考试变为任用考试、科举取士取消门第限制、录取名额巨增、选拔人才质量更高、考试防弊严密、中央集权制在科举考试中得到强化等诸多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