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公平分配行为是幼儿道德发展水平参考指标,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探讨公平分配行为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卷入水平的关系。选取5-6岁幼儿112 名,以张文新和林崇德标准化处理的测验任务为测量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工具进行研究。实验一采用李占星的独裁者游戏法,考察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对幼儿公平分配行为的具体影响。实验二采用王斯和苏彦捷的故事情境法,考察卷入水平和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对幼儿公平分配行为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对幼儿两种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社会观点采择能力高的幼儿平均分配行为更高,按劳分配行为不受影响;卷入水平影响幼儿的公平分配行为,幼儿在卷入情境中公平分配行为更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幼儿园大班41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前测—故事活动干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后测的实验程序,探索故事在提升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故事有助于提升大班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但教师需要掌握运用故事法提升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有效策略,将运用故事法提升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做法延伸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3.
6岁幼儿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主要采用临床交谈法,以129名大班幼儿为被试,考察了6岁幼儿恭维行为、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6岁幼儿中有恭维行为的幼儿多于无恭维行为的幼儿,但两者无显著差异;对恭维能正确采择情感观点的幼儿显著多于不能正确采择者;6岁幼儿有无恭维行为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显著相关,其恭维行为是否发生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高低有一定的联系.幼儿教育者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社会交往环境,促进其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与行为的协调发展,并指导幼儿注意社会交往诸原则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是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同伴冲突是儿童与同伴之间频繁发生的一种社会互动形式,蕴含着深层次的发展性的积极作用,对发展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幼儿同伴冲突的特征为: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短,行为多样化,解决自主化。同伴冲突在幼儿社会观点采择中的作用为:在冲突协商过程中,幼儿逐渐去"自我中心化";在被同伴孤立的体验中,幼儿发展出移情能力;在同伴冲突的解决中,幼儿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教师丰富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交往经验、创设良好的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引导幼儿合理解决区域冲突,有助于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认知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观点采择是其核心的体现。社会观点采择是观点采择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但目前对什么是幼儿社会观点采择,其价值何在,关键期是何时,怎样提高等问题许多人仍然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6.
王娟 《考试周刊》2011,(19):227-228
社会性认知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本文从幼儿观点采择的作用及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能力,其发展与幼儿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旨在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某大班全体幼儿进行为期八周的训练活动,探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促进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提高的策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教育戏剧活动是否对中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具有促进作用,采用实验干预的方式,以97名幼儿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教育实验。结果显示,教育戏剧活动能够有效促进中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对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干预效果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假想伙伴是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发现拥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占41.2%左右。本文作者旨在对5-6岁儿童进行调查,了解假想伙伴现象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外部自我意识的角度探讨假想伙伴现象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相比,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将更多的内部自我意识归于自己而不是成人;有假想伙伴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63名5-6岁儿童为被试,首先采用“双向访谈法”对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进行判定,随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合作行为任务的施测,以此探讨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3名被试儿童中,有22名被试(34.92%)存在假想伙伴的心理现象;且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合作行为任务上的得分,要显著好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假想伙伴现象有可能是促进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幼儿园中大班133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测量法和观察法,探索中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大班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在总体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正相关,且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对同伴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二者总体上不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二者关系的表现类型大致有双低型、低高型、高低型、双高型四种.据此,研究者提出了相关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假想伙伴的理论成果以及假想伙伴与儿童语言叙述能力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认为未来对该领域的研究应采用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并注重假想伙伴这一心理现象研究与学前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游戏在幼儿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变迁,幼儿游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将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21世纪初至今三个不同的阶段,着重从游戏过程、游戏角色、游戏伙伴的互动性、游戏材料四个方面探讨游戏变迁的特点及其对幼儿社会化产生的影响。内隐的游戏过程有利于幼儿通过试误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精细化的游戏角色扮演帮助幼儿积累社会经验,游戏伙伴互动减少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和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商业化的游戏材料不利于幼儿进行多样化的探索。文章呼吁各界正视游戏变迁对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并不断挖掘其价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假想伙伴现象在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儿童假想伙伴现象单独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专门研究,使之成为一个新兴领域。本文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探析了儿童假想伙伴现象可能出现的原因,同时阐述儿童假想伙伴现象对儿童的实际生活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家长和教师在面对儿童假想伙伴现象时所处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故事教学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在故事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游戏形式,同时采用音画同构、生活化语言、多形式阅读等策略,促进幼儿语言与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儿童的教育中,"懂事"通常成为衡量儿童是否符合教育者预期水平的标准。从塞尔曼的观点采择发展水平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究在儿童教育中所谓"孩子不懂事"的教育现象,是从儿童本身出发,以儿童内部观点采择能力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为基础的理性分析,通过相应的建议及策略,可以促进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适宜推进儿童的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7.
假想伙伴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通常出现在儿童时期以及独生子女家庭中。假想伙伴不仅满足了儿童的交往需要,还促进了儿童的社会理解能力,在儿童的心理和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假想伙伴是儿童控制和处理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的较好方式,假想伙伴的想象对话、假装经验以及替代和陪伴作用均能显著促进儿童的社会理解能力。成人应正视假想伙伴对儿童的积极作用,并帮助平衡儿童与假想伙伴和与真实同伴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社会观点采择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认知结构成分,个体对他人观点的采择能力的发展过程直接促进了人与人的理解和交流,使个体道德发展成为可能。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提高是当前道德教育的重要心理基础之一:这一能力的发展能促进个体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增强和道德行为的形成;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也是个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性认知发展,而观点采择作为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者们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对儿童观点能力进行测量,却很少对这些测量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本文通过对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测量方法进行梳理,意图探究这些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期对未来的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测量提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儿童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 ,在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并从这一角度剖析了某些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使其服务于当前的心理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