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政策内容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已基本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文章通过对1949-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文本的挖掘,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的变迁历经了政策孕育期、起步探索期、规范建设期和继承完善期四个阶段,遵循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基层人才需要的需求逻辑、主要发挥政府作用的推动逻辑和增强政策内容具体性的执行逻辑.虽历经多次变迁,我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制定时筛选培养内容尚需进一步丰富,政策资源供给及宣传多方协同仍有提升空间,政策执行绩效监控评估尚需进一步加强.基于此,文章提出优化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遴选标准与培养方案,倡导政、企、校、媒多方协同参与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 目,完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绩效监督评估机制的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2.
公派留学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派留学政策受到公共政策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双重关注,研究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公派留学人员的选派与管理、"滞留不归"现象的原因与对策、国家层面的成本与收益、公派留学政策的历史演变以及地方性或高校个案的研究等。但研究的内容、视角和成果还存在缺陷:研究内容对现实关注不够,回国政策研究薄弱,忽视公派人员的个人需求;研究视角过于集中在国家层面公派人员的类别未加区分;研究成果的作者和时段局限明显,规范性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制定与实施经历了艰难探索期、初步确立期、稳中推进期和全面发展期四个阶段。各阶段逐步形成各自独有的师资政策文件与体系,政策内容展现了相对完整的城乡教师评价体系,政策价值取向由注重"数量"转化为提升"质量"。与此同时,存在政策执行缺少对教师的动态管理,政策制定缺乏发展长效性以及政策内容缺乏灵活性等问题。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发展动态管理库,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的长效性,强化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内容的可操作性应成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选取新时代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18份职业教育教材政策文件作为样本,基于构建的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二维分析框架对其中有关教材建设的内容展开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政策工具使用多样,但存在结构失衡;政策内容覆盖全面,但关注程度不一;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的配置存在一定差异。为推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优化政策工具配置结构,发挥多重工具组合效能;改进政策注意力分配结构,完善政策内容供给体系;增进政策内容与工具的耦合性,提高政策执行效力。  相似文献   

5.
选课走班逐渐成为新高考改革下普通高中教学的主流形式。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法,从政策内容、政策工具等方面,对我国19个省份的36份关于"走班制"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有关"走班制"的政策内容包括执行新课程标准、加强学生指导、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育资源保障、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等。总体上,走班教学实践先于政策出台,但国家层面政策支撑力不足,政策工具使用全面但各类工具使用不均衡,具体措施系统但部分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需要尽快出台国家层面走班制专门政策文件,完善相关管理细则,均衡使用政策工具,提高"走班制"政策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21,(5):21-30
"双减"政策首次将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共同作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两大重任,而省级和地市级的政策是确保减负能否落实的关键。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梳理了 28个省89个市共计461份校内减负政策文本和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减负类型"二维分析框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权威工具和能力建设工具使用过溢,激励、象征与劝诫、系统变革工具使用不足;省级层面和地市级层面的校内校外减负政策工具存在同质化现象;校内减负和校外减负政策工具选择之间存在不均衡情况。结合"双减"政策导向,未来省市级选择减负政策工具可以进行以下改进:以权威工具为抓手,优化减负政策工具使用结构,提升政策协同效力;减负政策推进关注"本土性",寻求本地减负政策工具和政策文化、空间及受众的自洽;注重激励工具和系统变革工具的使用,对学生学业的管理由"双减"转向"双提升"。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招生政策在研究生扩招背景下饱受争议.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生招生政策有三大趋势,即政策制定突显"民主化"、政策效力致力于"长效性"和政策内容趋于"精细化".该政策的变迁体现了三个特点,即政策制定强势化、政策内容精细化及政治环境影响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8.
跨校辅修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进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本科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颁布的《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中部分政策阻碍了跨校辅修,使辅修生的构成天平向校内倾斜,跨校辅修规模缩减,学生局限于本校而难以基于优势学科建构复合型知识结构,带来辅修教育质量下滑的风险;使继续开设跨校辅修的高校面临证书合法性、公平性风险,使辅修自由度受到限制,有碍于跨校辅修发挥其本真价值。本研究在上海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倾听和梳理高校在困境中的积极思考、行动及转型应对,建议教育部明确对跨校辅修的支持,建议综改司介入以协调政策矛盾,建议高校持续完善辅修制度设计、提升辅修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政策工具是实现高校课程思政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对于课程思政政策执行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在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的二维分析框架下对高校课程思政政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课程思政政策工具使用频次呈类别化特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工具效力弱化、政策诉求不畅及政策话语表述模糊等问题。据此提出“优化协同配合,提升政策工具执行效力”“凸显需求导向,增强政策目标群体的认可度与执行力”“完善配套制度,促进课程思政政策话语精细化表达”等建议,以不断完善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教材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颁布的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教材建设的25份政策文件,就其中有关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政策内容,展开横向X政策工具维度和纵向Y政策内容维度二维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命令性工具使用过溢,整体结构失衡;第二,重教材选用,轻编审和出版;第三,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的组合存在一定差异,结构有失偏颇。基于此,首先,突破对命令性工具的依赖,实现多种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其次,合理分配政策注意力,优化政策内容结构;再次,适配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提升子工具的协同效力。  相似文献   

11.
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既是民族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少数民族教师政策的不懈追求.本研究通过对40份政策文件的分析发现,在1951-2021的七十年间,我国少数民族教师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关注外援、关注学校、关注内培、关注质量和关注规划五个阶段.政策演进凸显多重特点,政策导向从追求"规模"转变为"质量与规模"并举、执行主体从个别部门领导转变为多部门联动协同、补充方式从依靠内地支援转变为增强本土培养、政策焦点从关注教师本身转变为重视外部保障.面向未来,应全面规划少数民族教师政策内容,加强对教师权益的关注;着力推进少数民族教师教育,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涵养;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帮扶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为培养补充"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教师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2.
"民族理论与政策"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与文化观,对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加强民族团结意义重大。当前,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践不足等问题,亟须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与提升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每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政策数量逐年上升,且上升趋势强劲。目前已形成了国家层面通过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宏观规划设计,教育部门通过决定、意见等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对职业教育内外关系进行调整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从变化态势上分析,改革开放40年间先后出现了五次职业教育政策数量峰值,不同主体颁布的职业教育政策在数量及内容上各有其特征和趋势。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发现政府的主导趋势日益加强,"跨部门"联合颁布政策特征较凸显;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建设应着力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内部结构,增加关于职业教育政策执行过程及效果的监督和评估政策;应进一步加强不同部门之间贯穿整个政策过程的"合作",以凸显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增效"价值;还应进一步加强政策之间的相互衔接与关联,规避相互掣肘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1978—2022年以来中小学教材管理政策的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政策工具、教材管理政策文本内容两个维度进行NVivo质性文本分析。研究发现,现行中小学教材管理政策存在制度保障不足、政策激励与宣传动力匮乏、平台建设亟须优化、评价体系有待改善、科学研究有待加强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教材管理政策的制度实践与保障,推动教材管理队伍培训平台建设,优化教材管理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健全教材管理政策全过程评价体系,加强中小学教材管理政策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原因及纠正策略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政策频繁颁布却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在具体执行中出现了方式僵化、角度偏离等偏差现象.分析认为,高校体育地位边缘化是其环境障碍,体育伤害事故归责不明是其直接诱因,多方利益不均衡是其根本动因.提出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策略:狠抓体育课质量,切实提升高校体育的地位;切实执行体育风险防控,理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多渠道拓宽、优化政策执行资源和环境,提升体育政策的执行效力;提高政策目标层次,协调政策执行中多元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管理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对我国近30年来基础教育管理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管、办、评的视角出发,可将其发展划为"管"管办分离"和"管办评分离"三个实践探索阶段.政策体现出从追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关注公平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政策理念从"管理"走向"法治".同时也存在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实现机制,操作性不强;在政策研究及学前教育环节管理改革研究方面亟待加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成立党百年来,高校师德政策发展经历了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繁荣阶段五个时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高等教育师德政策体系,其演进逻辑表现出价值取向上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政策内容上从"笼统模糊"到"系统精细"、政策活动上从"经验理性"到"规范民主"转变的特点.未来,我国高校师德政策建设应加强政策研究,深化对师德内涵的把握,遵循高校教师的工作规律,不断完善高校师德政策体系以提升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18.
"整体政府"理论强调建立治理主体的协同工作机制、政府组织结构的合作型整合并追求社会治理的整体价值。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着部门间的行政分权与协同机制缺失,执行效果低下;信息共享机制失灵,针对性不强;政策价值取向分立,导向作用失效等不足。基于"整体政府"理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协同治理需要构建政策主体的协同工作机制,破解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性障碍;构建就业市场的网络化治理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保障;加强对政策运行的监督与评估,提升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分析1987年以来40份学科评估政策文本发现:我国学科评估政策以命令型工具为主,近年开始辅以激励型工具、劝诫型工具、能力建设型工具和系统变革型工具;政策内容侧重评估主体、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的规定,评估内容和评估结果未引起重视;初步形成了依据政策内容要素配置政策工具的原则。反映出学科评估政策导向由效率优先转向兼顾公平,政策理念从学科管理转向学科治理,但存在对命令型工具过度依赖、政策内容要素与政策工具适配性有待提升、政策内容止于“评”而忽视“用”和“改”等问题。未来需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提升政策内容要素与政策工具的适配性,加强学科评估政策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20.
政策工具是联系政策目标和政策执行的桥梁。系统分析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政策工具使用情况,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完善政策、促进实践。政策文本的确定从时间、层次和内容三方面考虑,最终整理出40份。对政策文本的分析,是在X-Y二维分析框架基础上,借助Nvivo 12 plus软件编码、分类和统计完成的。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政策工具选择的成效包括权威工具成效显著、象征与劝诫工具成效初现、能力工具开始有限运用;同时,还存在政策工具结构有待优化、政策内容要素发展不均衡、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要素配置不协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政策工具布局、精准定位政策内容要素、加强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要素的契合、提升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本科教育政策的认可度等途径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