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的训诂学和语义学,对古汉语词汇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本文旨在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力图对《尔雅·释诂》中的训释词与被训释词在词义的内部的关联,这一非同义训释语言现象作出较为合理客观的解释.从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是上下义位关系、训释词是用来揭示被训释词某方面的语义特征的、拆分训释词的词义的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的语义联系.笔者不揣简陋,尚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词语训释在古汉语文选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如何教又如何引导学生对文选中出现的词语进行正确地训释并力求训释得正确,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和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古汉语文选教学的关键。可以从教学评价、训诂知识的运用以及古文献阅读三方面入手,其中教学评价是前提,利用训诂学知识训释词语是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而古文献阅读是词语训释的有利补充。  相似文献   

3.
论形训与声训——兼谈字与词、义与训在实践中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古代训诂学家把训释分为义训、声训、形训三类。这种把三者平列起来的分类方法严格说起来是不科学的。从理论上说,训释都是表述词义的。从实际情况分析,形训和声训的目的仍在解释词义,而不在说形、说声。它们不过是两种特殊的义训,是广义义训的下位概念。旧训诂学的术语有相当一批从内在联系看是缺乏清晰的逻辑层次的,现代人沿用和解释  相似文献   

4.
上古神话研究中训诂学方法的误用、滥用状况令人担忧。文章在对《后土后稷神农蓐收考》一文中典型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要使训诂学从“专家之学”成为古文献解读的通用工具,在神话研究领域应注意训释对象的界线、同音替代中音系和语源上的限制以及训释本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词语训释在古代汉语文选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在开展古代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文选中所出现的词语做出正确的训释,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阅读文言文的目的。具体而言,可以从古文献阅读、训诂知识的运用、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而古文献阅读是词语训释的补充、训诂学知识的应用是必要的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是前提。  相似文献   

6.
王宁先生主编的《训诂学》是一部体系科学、内容新颖而又充实的训诂学教材。首先,本教材建立了科学的、有利于初学者入门的训诂学教学体系。其次《, 训诂学》在内容上充分吸收了章炳麟、黄侃、陆宗达、王宁先生的训诂学研究成果:从理论上阐明了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的差别;澄清了造意和实义的区别;阐明了义与训的关系;对于词义考证的步骤、类型和结构作了详尽的介绍。但是,本书的理论体系在局部地方还有补充、改写的必要,个别地方也存有常识性失误等。  相似文献   

7.
语叉场的概念源于西方,用于系统描写语叉结构.汉语的培训诂研究中聚集的为数不少的字族可以看作汉语传统语言学的语义场.随着训诂学的发展,不同的训释方式聚集了不同的字族,按照训释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声训字族、形训字族、义训字族.  相似文献   

8.
《吕览》高注中所见古汉语基本词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训诂学材料研究古汉语词汇,这是词汇学研究的一条新径,不少学者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考察《吕氏春秋》(简称《吕览》)高诱注训释词,认为训释词是古汉语基本词的重要表  相似文献   

9.
训诂与语法     
传统训诂重在词义的疏通训释,也间及语法的阐述。近人论训诂学的著作,以洪诚先生《训诂学》强调论述语法与训诂的关系为出色。前贤在训诂实践中,虽态度谨慎,但是也有偶而因未注意到语法问题,导致训释  相似文献   

10.
"反训"绎义     
丁士虎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70-73,86
反训既可指称汉语训诂学的一种训释方法,它属于义训的一种;又可指汉语词汇学中的义兼正反的语言现象.反训现象非常奇特.古代学者对此有过探讨,但停留在感性、直觉的层面,未对产生反训的原因作过深入的探究;现代学者对反训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但见解各有不同.笔者认为,反训是客观存在的,促其产生因素则是多面的.了解反训内涵,对词义研究,古籍的阅读与训释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1.
语源释义法在古代汉语语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古汉语语汇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古汉语中的方言语词意义,亦可借今方言语词解释古雅言语词。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所进行的一切古代诗学研究都是一种现代诠释,这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个命题。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指把这个命题置于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的论域之中来审视,以了解它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之关键在于变化了的时代之中涌入了西学的洪流,正是西学的涌入才使得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一命题能够成立。立足于这种现代语境来对古代中国诗学进行诠释,便只能是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研究。这是我们对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一命题之性质、对象与范围的理解和限定。真正的诠释,其实正应该以超越对中“体”或西“体”的偏执为前提,而代之以一种心态更加开放、视野更加远阔、方法更加丰赡、学理更加稳固的对话诗学。这种对话诗学,在现阶段必然是比较诗学。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必然要以西方诗学的运用或参照作为前提,这样一来,如何评价西方诗学便成为了如何实现中国古代诗学之现代诠释的内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研究训诂学必须贯彻联系性原则。所谓联系性原则,就是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不要孤立地研究词义。这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要把词义的解释研究同音韵学、字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有关学科联系起来;一是要把词义的研究与化历史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两千多年来对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汉代开始,历朝历代都有不计其数的学人孜孜不倦地对其进行研究与阐释。本文即简要概述了古代对《论语》的注疏情况及新中国成立后对《论语》的解读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多种社科专业词语进行文学写作。如果仅从文学角度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证,只会让人迷惑不解。文章采用训诂学的方式,考证古人文学作品中的注解,依此来探索运用多种社科知识考证古代文学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多种社科专业词语进行文学写作.如果仅从文学角度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证,只会让人迷惑不解.文章采用训诂学的方式,考证古人文学作品中的注解,依此来探索运用多种社科知识考证古代文学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黄典诚教授的《诗经通译新诠》提出一些浅见 ,并从释义、艺术手法、群经注释三方面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政教审美原则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二是词学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三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阚说。上述三个维面,其论说的内容都主要围绕中和之美、微婉合度、温柔敦厚等论题加以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骨架。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古语词,并在释义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此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语言影响不同的化,不同的化背景下产生的思维有其独特性,从而使得以思维中的推理为研究对象的逻辑也要受到语言的影响,汉字的特征造就了汉民族思维样式,形成蚀特的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有不同于西方逻辑的特点,即注重形象说明,忽视抽象概括,逻辑理论的明晰度不强,以推类为主体,重问题研究,轻形式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