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推敲词语,可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它是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不可缺少的阅读教学手段。词语推敲有哪些方法呢? 一、减还比较法被推敲的词语减掉与还原比较是最为常用的词语推敲法。这种方法适合于推敲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的词语。《桂林山水》一课中写道:“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这个句子中的“波澜壮阔”、“水平如镜”是分别描述“大海”和“西湖”特点的,都是修饰成分。如果把这两个修饰成分减掉了,就成“我看见过大海,欣赏过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 ,开始学写习作 ,由于组织语句的能力还较差 ,不知如何入门 ,多数学生对习作有“榨文”之感。怎样指导三年级学生学写习作呢?最近 ,笔者听了一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后深受启发 :仿作 ,可让学生初学习作化难为易。让我们来回眸这一课堂习作指导片段 ,愿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新课开始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了一教学片段“漓江的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却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  相似文献   

3.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些语句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桂林山水》一文中,我们对它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4.
例一、我看见过_的大海,欣赏过_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漓江的水真情啊,清得_;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_.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相似文献   

5.
导读讨论第二段第 1节。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提问 :(1 )这一节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了桂林的水的特点 ) (2 )西湖和大海各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是怎样 ?(边读课文中有关句子 ,边看彩图口述漓江水的特点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那一块无瑕的翡翠。(比喻 ) (3 )作者是怎样写桂林水的 ,用了哪些手法 ?第一 ,对比的手法 ,用大海和西湖的水与漓江水对比。第二用比喻的手法 ,西湖 :水平如镜。这样突出了桂林水的特点。 (4)桂林水为什么“甲天下” ?导读讨论第二段第 2节 (1 )指名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郭世卿 《云南教育》2015,(Z1):56-57
教材简析:《桂林山水》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更加迷人!接着运用  相似文献   

7.
一位同学去游了一趟黄山,十分高兴,回来写了一篇作文,其中有这么一段: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黄山这样的山。黄山的山可真奇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桂林     
桂林位于广西省中部,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年,我有幸来到桂林,欣赏桂林的景色。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可是,漓江我还是初次见到。漓江的水真静啊,时时一阵微风吹过,水面上呈现出条条水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漓江的水清澈透底,一眼就可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边,还有许多奇特无比、形态万千的山,靠岸最近的是著名的象鼻山,看起来真像一头巨象在江边饮水。还有青蛙跳江、苹果山、乌龟山等等。你若乘着竹筏观赏漓江山水,一定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去桂林,一定要…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两篇作文在全国小学生《我爱海洋》征文大赛中荣获特等奖。现就这两篇作文的辅导过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抛砖引玉,教师要在“引”字上下功夫对学生作文,教师要因材施教,引导得法。教师只有耐心地加以引导,才可能引出玉来。当学生要描述大海时,有些看见过真正的大海,有些则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对大海只是朦胧的认识。就是见过真正大海的学生,也不一定了解得很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的启发性谈话就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写大海时,有的老师这样引导:“大海辽阔浩  相似文献   

10.
一、示范引导,举一反三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水和写山两个段落在写法上是相似的。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写水部分的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首先抓住写水的特点的词(静、清、绿),再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及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体会作者怎样用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作比较。最后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自学写山的部分。二、借机渗透、适时点拨如初读了《猫》这篇课文之后,依据课文第一段的构段特点,我启发学生选用了围绕总起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在汇报讨论时,有的学生把写猫“老实”…  相似文献   

11.
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时有的老师布置作文时,文题一写,一言不发,让学生“硬写”随意“放羊”;有的则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滔滔不绝,越俎代疱,束缚了学牛的思维。因此,学生写得吃力,收效甚微;教师改得疲乏,望“文”兴叹。究其原因,恐怕与教学中不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足分不开的。写作中的知识迁移能力即语、修、逻、文等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学会由此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写作知识的积累是十分必要的。叶圣陶先生很早就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全国中学生作文获奖作者李沉简说:“‘急才’来自广泛的积累。”然而,写作知识的积累不是作文教学的目的。积累丰富的写作知识,是为了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在写作上进行再创造.我国东汉的胡广(伯始)读书甚多,积累知识也不少,但没有把知识转化为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教初中,曾有学生对我说:“我是不怕写作文的,如果作文可以不写开头,那就更好办了.”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文章没有“头”是什么样的?作文的开头真的那么难么?学生说,他每次都为开头而伤脑筋,一节课作文,“后面的内容都想好了,可还是没有办法把开头写好”,“老师总是认为我的作文开头不好,但经常肯定我的中间部分的内容”.我问他小学有没有学过如何“开头”,学生说,他在小学就被“开头”难住了.我开玩笑说,那你以后的作文可以不写“开头”,直接把“中间”交来.  相似文献   

14.
九寨山水     
正自从听说九寨山水美不胜收之后,我一直非常向往。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和爸爸妈妈去了我心中的人间仙境——九寨沟!我饱览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游玩过潺潺流动的小溪,却从没看见过九寨沟这般灵动的水。九寨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光亮无  相似文献   

15.
搞笑微博     
最烂的作文英语老师批改作文大发雷霆说:我从没见过这么烂的作文!另一个老师问:写的什么?英语老师说:王子和公主的故事。不错啊。什么不错?他仅在开头写王子问公主:'Can you speak Chinese?'公主说:'Yes!',后面就全是中文了!不能空腹喝水船在大海上触礁快要沉没了,乘客们呼天喊地,只有一位乘客大口地吃饼干。众人说:都什么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用优美的抒情文字,描写了桂林山水的奇特景色,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读后使人陶醉于这壮观的美景中。文章开头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接着分别介绍了桂林水的美、桂林山的美,最后把山和水联系起来概括描写,绘出了一幅桂林山水秀美无比的完整画面。桂林水的美主要是描写漓江的水。作者将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较,写出漓江的水与其它地方的水不同,突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课文插图用倒影清晰没有波纹表现“清”和“静”,用倒影的颜色表现…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要自己改”。变教师包办批改为指导学生自改,是作文教学中教学思想的根本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发挥在传授写作知识的“讲”上,而应发挥在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获取写作知识,进行“写”和“改”的实践上。写作能力不仅包括“写”的能力,也包括“改”的能力。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能写而不会改,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写”是改的基础,“改”是写的提高和完善,只教写而不教改的作文教学不是完善的作文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而且要教给修改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这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运用教材中的典范文章,引导学生赏析其中的精彩片段并把它的表现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来,进行从模仿到创新的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作文能力。一、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方法情写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入选的课文可谓文质兼美,生动感人。其原因之一是作者采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写漓江山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漓…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应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读悟写,以读促写,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读写能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多媒体指导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开拓学生的想像思维;运用多媒体积累词句,帮助学生“厚积”而“薄发”;借助网络,博览群书.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一步以读促写,让学生们喜爱读书、轻松写作.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作文开头的重要性。2.在活动中掌握作文开头的写作方法。3.使学生能写出诱人的开头。活动设想在具体的收集、整理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学会专题研究的方法,掌握写作作文开头的方法。活动安排1.让学生认识写好作文开头的重要性。2.教师收集学生平时的作文开头,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3.学生收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开头。4.把收集到的好的作文开头与自己的作文开头比较,找出自己作文开头存在的问题。5.查找资料,了解如何写好作文开头的方法。6.当堂练习,把握写作作文开头的方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