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的小车》是科教版小学《抖喾幼五年级下册“动力和力”单元中的第一课,有“安装一个小缆车”与“小缆车的运动”两个活运,通过活动想让学生体会到: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给它一个力,而且这个力要达到一定的大小;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描述 1.“导演”与“演员”型 恰逢各级科学优质课比武大赛,本人有幸观摩了九堂《我们的小缆车》,每堂课中都设计了一个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最后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为使实验准确科学,几乎每位教师都做了细致入微的实验前指导,大致有这几方面:1.为保证小车沿直线行进,绳子需系在小车车头横档的中间。  相似文献   

3.
“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让小车动起来”“让小车快起来”“让小车准起来”三个探究实践活动,建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慢”这一科学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在教学时可围绕“动起来、快起来、准起来”三个进阶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聚焦数据分析进行思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小缆乍》一课,要求学生通过测量小缆车在不同大小拉力的作用下,运行柑等距离所用时间的长短,认识到小缆车受到的托力越大,小缆车的运动速度越快的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5.
石磊 《四川教育》2004,(6):33-34
《我们的小车》是“人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第一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一课,本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想办法利用重力让小车运动起来;二是探究让小车运动起来需要的最小拉力;三是探究拉力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第一个环节,我首先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起来?”学生对这个“小儿科”的问题毫无兴趣,没精打采地说:“用手推”;“用风吹”;“把桌子抬起来,让它滑下去”……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接着话锋一转:“不过,今天这些方法都不能用,你们要借助老师给你们的材料(举起装材料的信封),另外想办法让小车在…  相似文献   

6.
徐宏江 《科学课》2009,(2):20-20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科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内容《交通工具的科学》,学生对小回力车的制作极有兴趣。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自制一辆小车,并且通过实践(给小车换不同的轮胎)让小车跑得快、跑得直。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科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内容《交通工具的科学》,学生对小回力车的制作极有兴趣。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自制一辆小车,并且通过实践(给小车换不同的轮胎)让小车跑得快、跑得直。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本单元通过《我的位置在哪里》《物体运动的方式》《小车的运动》《摆的研究》《转陀螺》这五个话题,让学生对“相对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几种基本形式及各种运动的主要特点”作简单的了解,并且与后面《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相呼应,使学生形成对力学知识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往进行《力与运动》单元教学的时候,我们总是将“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个概念停留在“让学生知道物体运动起来需要力”这一层面上,直到在一次教材培训时听到专家说了这样一句话:“让学生知道物体动起来需要力,更要让学生知道物体停止下来也需要力。”这段话明确地揭示了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更接近“力与运动”科学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像往常一样,五(1)班同学早早来到实验室,今天他们将探究《运动和力》单元第3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课堂上,一位学生不经意的一个提问引起大家的思考,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激烈讨论。请看学生讨论如何安装一部喷气小车的片段。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课》2008,(3)
"用橡皮筋作动力"有三个活动: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做橡皮筋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感知弹力大小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认识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课本上"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的演示实验,是通过把一个方木块放在桌上滑动和在桌上放上几支圆柱形铅笔,再将木块放在铅笔上滚动的方法来比较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往往使学生误认为滚动摩擦力小是因铅笔和木块的接触面积少造成的。我们在教学中改进的方法是:取一小车放在水平平板上,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小车做匀速滚动,再把小车轮子"卡死"不转,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小车做匀速滑动。然后把小车滚动和滑动时的摩擦力进行比较,得出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的结论。 这样做没有改变小车和木板的接触面积,学生也就…  相似文献   

13.
正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因为钩码在拉动小车运动时,自身处于失重状态,小车的拉力小于自身重力,所以实验给出了约束条件:在m垲M时,钩码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重力。而这样的道理只有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后才能理解和接受。鉴于此,某些教辅材料为使小车和钩码质量关系不受约束条件限制,而在小车上固定了一个弹簧测力计,让细绳一端系在测力计上,一端绕过滑轮挂  相似文献   

14.
《运动和力》单元教学中,有关于小车在重力拉线作用下的时速测量实验。为了解决小车测速时操作粗糙、不准确的问题,使探究实验更具操作性、便捷性、准确性,笔者设计制作了小车时速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15.
《运动和力》单元教学中,有关于小车在重力拉线作用下的时速测量实验。为了解决小车测速时操作粗糙、不准确的问题,使探究实验更具操作性、便捷性、准确性,笔者设计制作了小车时速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16.
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是动力学的根本,深刻揭示了运动和力之间的本质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具体定量的感知是关键。因此,做好"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非常必要。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提供了两个供参考的实验方案:"双车位移比较法"和"单车纸带打点法"。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关系时,  相似文献   

17.
牛顿第一定律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该定律的实验演示是:让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在其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后再通过比较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运动距离的长短,从而得出: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距离越长;在理想物体表面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小车运动距离无限长,小车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通过《我的位置在哪里》、《物体的运动方式》、《小车的运动》、《摆的研究》等课,让学生们对“相对运动”及“机械运动的几种基本形式及各种运动的主要特点”作简单地了解,并且与后面《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力学知识的初步认识。与此同时,本单元继续上学期“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一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因此,应将本单元作为训练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一个重点单元来进行。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对我的位置、升旗台的位置、学校的位置在方向、距离、时间等方面进行定性地描述,知道一个物体位置…  相似文献   

19.
自动计时器     
现行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材第二章的《实验:测平均速度》一书中,用钟表或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或中间的运动时间要预先练习测量几次,这样做既费时费力又很难确保小车起动时与钟表或秒表同步,也很难确保小车撞击到弹簧片时与钟表或秒表工作同步。为克服上述缺点,我在实验中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自动计时器,这个自动计时器的创意点是通过小车的运动状态去改变串联起来的保险丝开关和弹簧片开关的闭合或断开的状态而实现小闹钟的自动计时,代替了人工操作钟表或秒表。  相似文献   

20.
以往进行《力与运动》单元教学的时候,我们总是将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个概念停留在让学生知道物体运动起来需要力这一层面上,直到在一次教材培训时听到专家说了这样一句话:让学生知道物体动起来需要力,更要让学生知道物体停止下来也需要力。这段话明确地揭示了我们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