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博士研究生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能够产生新颖而有社会价值的学术产品、服务、过程、程序等的能力。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从提高博士研究生经济资助、完善导师培养制度、活跃学术氛围等方面来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创新能力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智力品质,而非经济学强调的以经济价值为核心的创新;不同知识类型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不同影响,博士生更需要学习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国内博士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科研能力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创新能力;创造力是每个普通人都具有的潜在能力,并非只是少数精英的专属能力。人们需要跳出教育研究的某些阈限,从心理学视角探寻培养我国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之道。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知识创新的基地,更要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置于最突出的地位。本文从创新型博士研究生需具备的素质、现阶段我国植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期望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协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概念,即教育参与要素在共同目标下进行知识生产关系协同,通过跨学科、创新中心、校内外合作等多种方式,形成多元知识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培养具有研究导向、能力导向、多元导向的特点,认为跨学科路径在特点、目标、内涵、机制等方面与协同培养相契合,是实现博士研究生协同培养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领域。而博士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是博士研究生教育中的核心环节。为培养博士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武汉大学在设立博士研究生科研自主基金项目资助、搭建完整且具有优势的学科平台、探索新的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本文试图结合武汉大学的经验.剖析我国高校中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充分发挥了培养单位的主体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文化的推动作用来提升博士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某"985工程"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学回国人员的总结材料,分析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留学收益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通过参与课程学习、合作研究和学术交往等学术活动,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学习国外先进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增强学术规范意识、开阔学术视野和发表学术论文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影响联合培养博士生留学收益大小的因素包括国外课程设置情况、国外导师的指导力度、合作交流机会的多少和留学时长等。  相似文献   

7.
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关系到国家的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学术水准.结合作者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就引入竞争机制到具体的培养过程等,探讨了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矿类行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地矿类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在借鉴欧美等西方国家工程博士学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国地矿类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依据在职博士研究生自身的特点,录取时应着重考核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培养过程应坚持理论与实务并重,培养目标(学位论文)应强调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的科研学习力可界定为一种动态的、渐进的学习科学理论及方法的能力,包括学习源动力、学习钻劲、知识转化与科技创新力等.科研学习力的培养需从培养科研学习力的兴趣、持久学习的自觉意识、培养知识转化的能力等方面着手.提高研究生科研学习力有以下对策:要注重科研方法的学习;导师要加强对论文工作的全程指导;学校对研究生培养要充分给力.  相似文献   

10.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的研究生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已经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它要求教育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将大工程观思想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进行分析,找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知识系统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丰富培养模式和提高创新能力等角度,探讨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