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55-156
作为应用型地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状况不但会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发展速度与规模。针对目前应用型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前提.笔者对几所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调查发现"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质量保障等.这些现象极大地牵制着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就"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及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与今后培养的策略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然而,现实中"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普遍难题。本课题试着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队伍建设途径、培养存在的困难、建设和管理的思路等方面对"双师"能力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进行微探索。  相似文献   

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本文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包括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制定"双师型"教师考核晋升激励制度、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拓宽教师聘任渠道等有效方法加强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共同的呼声。由此可知,《专业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此,笔者从双师型教师的相关含义解析入手,对建设专业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探究了专业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最后关于完善专业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策略,笔者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高校要办出特色,实现转型升级,其校园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而培育学科竞赛文化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一环。应用型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完善学科竞赛机制、建设稳定的"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组建校园学科竞赛社团、搭建学科竞赛活动平台等措施,打造与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高度契合的校园特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对师资有特殊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办好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多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好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大多以引进博士学历学位的研究生数量来充实,但"博士困境"现象却给部分应用型高校带来隐形的风险,文章剖析了"博士困境"在教师队伍中的种种表现,表明某些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不当引进,不甚对口的博士,以及没有引导和利用好博士优势,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的弊端,探讨了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建设途径与应对"博士困境"策略,加强应用型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内涵的研究着手,走校企深度融合途径,发挥博士功效而不是徒有虚名,应用型院校应正确化解"博士困境",才能走出教师队伍建设泥潭,才能促进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医学人才,这就需要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在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临床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技术服务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例,为有效地建设好一支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应与媒体合作,加强校企沟通,让专业教师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要具备"双师型"素质,而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要提高高职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尤为重要。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校内各项工作、深入行业挂职锻炼、参加社会培训、参加技能比赛等途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提高,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校内综合实训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但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而且也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群体的生存状态、心理健康状态、执教状态等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单纯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提升学校的硬件条件,对专业课教师设置高标准的严格要求,却相对忽视了对教师职业生涯及其心理行为变化的关注。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人口学变量分析,对高职专业课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表现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可细化为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三个维度。近年来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明显,但部分思政课教师仍存在政治信仰不坚定、社会责任感不强、业务能力不足、师德育人意识淡薄等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为引领,思政课教师自身层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学习提升;高职院校层面各方借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家层面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教师队伍素质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整体师德师风建设任重道远,师范教育质量下滑,一流人才难以进入教师队伍,教师培训进入高原期,乡村教师、民族地区教师、学前教师、职业教育教师、高等教育教师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整体提升我国教师队伍素质,建议国家实施"中国教师教育振兴计划",包括教育队伍素质建设的十个具体工程: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示范工程、师范院校振兴计划工程、教师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化工程、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工程、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专项工程、基础教育教师质量提升系统工程、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程、民族地区理科教师培养培训工程、标准化乡村学校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6.
高职国贸专业群,主要以培养“懂业务、精制单、通流程”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当前高职国贸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双师型”教师队伍技能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素质不高、“双师型”师资建设投入不足的困境。因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理论知识渊博、专业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群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要实行“引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策略,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国贸专业群的兼职教师,这样专兼结合,改善高职教师的技能结构,同时鼓励国贸专业群的专业教师下企业,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还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教师激励等相关制度,以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最主要的目标是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民办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发展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民办高职院校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应该注重教师的发展,建立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8.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学校导师)具有较为全面的职业素质,在能够担任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时,还能够与企业导师一起为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岗位对接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明确高职报关专业教师的有效成长途径是报关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得以实施的关键;教师成长途径得以实施的首要前提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教学观念和工作价值观;院系两级师资管理的理念及相关制度建设、措施落实则是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认同的水平与特点,采用量表法对311名高校外语教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整体水平较好;性别、学校类别变量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发展影响不显著;民办院校的外语教师专业认同高于公立院校的教师,省会城市高于地级市;随着年龄的增长、教龄的增加和职称的提升,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也相应提升;具有本科、硕士学历的外语教师专业认同水平高于博士学历的外语教师;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的水平没有随收入的增加而提升。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通过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问卷调查,从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学态度、师生关系和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研究提供了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