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的、语义的现象,更是一种语用的、认知的现象.诗歌中隐喻的使用是诗人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因此隐喻的理解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是读者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而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以隐喻的认知语用观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英语诗歌中的语篇隐喻为实例,可以进一步认识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2.
安琦  刘宁 《林区教学》2011,(1):63-65
按照关联理论的观点,话语理解不仅仅是交际双方动态的认知推理过程,也是依据语境信息寻找最大关联的过程。翻译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是译者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从而达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最大关联。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其意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因此,隐喻也是一种语用现象。结合关联理论中的最大相关性和语境两个概念框架,分析翻译和隐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立足于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这两大主要的认知、语用推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视角的隐喻在线推理机制,分析了两者在隐喻意义推导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两者优势互补的关联复合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对隐喻阐释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将隐喻视为一般性的话语,为其解释隐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新的视角与思考。本文基于关联理论的隐喻观,试用关联理论显性-隐性交际、明示-推理交际、最佳关联和认知语境等多个术语来阐释隐喻在言语交际中语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淑琼 《考试周刊》2008,3(24):213-214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从受话者的角度出发,对语用推理过程中认知语境的凸显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旨在说明无论在认知推理模式还是单向语境推导模式中,认知语境作为非语言因素对语言意义有解释和制约的作用,同时评述了两种语用推理模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回顾早期语用学对隐喻研究的基础上,以关联理论为支点,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分析隐喻理解的语用推理机制,通过分析得出要正确理解隐喻需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借助语境寻找最佳关联,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话语的隐喻义.  相似文献   

7.
语言交际以认知为基础,语用失误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语用失误与语言使用的认知语境的假设、交际双方之间的明示和推理过程以及理想化认知模式有关。本文从认知语境、明示-推理模式以及理想化认知模式等认知语用学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对语用失误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语用推理的理解,区分了语用推理和逻辑推理。格赖斯和新格赖斯主义都涉及到了语用推理,但在研究语用推理时,忽视了动态的语境这一因素。关联理论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认为语用推理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语境生成是动态的。国内学者分别以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为基础,对语用推理的模式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语用推理是一个复杂的推理,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动态的语境因素之外,还需考虑个人的认知能力,文化因素,个人知识,说话者双方的关系等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毛峻凌 《闽江学院学报》2015,36(1):63-67,79
关联理论认为隐喻的语用解读是高度依赖语境的信息处理过程。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只有对隐喻的编码意义进行语用处理,才能获得与语境信息相匹配的交际意义。分析隐喻的语用充实过程,需以隐喻的词汇编码意义为线索,在优化关联原则的引导下对隐喻话语信息进行语用加工,实现语境推理以满足关联期待,获得最佳的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视角,选用明示-推理模式,以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为语料,分析认知语境在话语构建中的作用。本文发现,辩论双方通过使用非关联或者欠关联的话语方式扩大、缩小、偏移或者重建认知语境,从而达到回避问题、抨击对手、自我实现的语用效果,认知语境的改变成为有效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一种修辞,也是一种语用现象。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共有的认知语境寻找最佳关联的明示、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此外,关联理论虽给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隐喻的认知语用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进行认知语用解读,认为隐喻的理解就是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将接受话语建立的新假设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意的过程,隐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语义偏离现象,而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均无法对其含意做出充分而合理的解释,因此对隐喻意义的研究必须纳入语用学范畴。本文综述了在解读隐喻含意方面Sperkr和Wilson关联理论与其它隐喻语用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并以关联理论为支点,采用俄语语料,从认知语境和最佳相关原则两方面分析了隐喻理解的语用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研究人员始终将核心注意力投射在语用推理层面之上,作为目前相关管理人员科学语言隐喻解释中的特殊转接单元,这类推理图式显得比较自然合理。其中异质化认知领域之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激活映射效应,为后期语言无限度推理提供必要适应媒介。透过关联理论层面审视,有关认知和交际原则背景下的关联理论将得到有机延伸,而笔者则主张透过既定概念架构进行特殊语境感官效应激活,进而为后期人员话语系统化认知提供科学界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语用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语用学的理论成果如关联理论,语用推理,认知语境等应用到翻译领域不仅丰富了翻译理论而且有效的指导了翻译实践。如关联理论引入翻译理论形成了三元关系的翻译理论新模式。认知语境和示意-推理交际模式从语用学角度讨论了在译文中要不要译出源文作者隐含意图。  相似文献   

16.
邓雪玲 《考试周刊》2009,(13):37-38
语用翻译中的等效前提是正确认知和理解源语,而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是要找关联,靠推理。而在关联理论解释下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之所以能配合默契,主要在于一个最佳关联模式——关联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关联理论来指导语用翻译。本文从语境关联、文化关联和翻译过程阐释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是一种交际双方在具体的语境中以关联性和关联原则为取向进行的语用推理,该理论是语用推理模式中较为成熟而完善的推理模式。在分析关联语用推理的演绎推理和溯因推理特征的基础上得出,关联语用推理的本质是溯因推理。  相似文献   

18.
李世琴 《文教资料》2006,(26):172-173
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必须依靠推理思维规律来进行的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理解起作用的是一系列假设构成的认知语境。本文根据关联理论有关观点,以语音、语义、修辞等方面的语用推理为例以说明该理论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对会话语篇连贯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从会话语篇连贯在关联理论框架中的三点表现即语用推理的结果、常识上的和语用上的相关性入手,认为会话语篇的连贯性涉及听话者在交际过程中的认知推理和心理运算,语境不是预先规定好的,而是在动态的推理过程中产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言语交际过程.应用关联理论分析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语境,依照关联认知观来重新设置听说课堂教学模式,可帮助学生在听辨过程中构建拓展相关语境假设进行有效语用推理,从而使他们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互动,寻找最佳关联,最终提高其采纳相应策略来提高听说技巧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