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德华·萨义德(1935~2003)六岁那年,母亲带他去拉马拉的一所学校看杂耍。他中途上厕所,回来时,引座的童子军说什么也不让他进礼堂的门。“我永远辛酸地记得,那时我突然感到了距离感,远离熟悉和愉悦的一切——母亲、朋友、演出。”40多年后,  相似文献   

2.
2.母亲死了(陈化明)我的母亲非常善良,一生勤勉,是我家的支柱。她生了十个孩子,但只有四个长到成年。一九三二年,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纪念日,平乐有纪念活动。我去参加演出抗日的话剧。离家时,母亲还为我做了晚饭。  相似文献   

3.
范长江(1909—1970),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人。他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学生时代曾为《晨报》《益世报》撰稿。1935年5月10日至7月19日,天津《大公报》连载他以“旅行记者”名义写的《旅行通讯》,这是他写旅行通讯的开始。这组旅行通讯,反映了他从天津出发,经烟台、上海、杭州,再返上海,乘轮溯江而上至重庆,再从重庆到成都这一路上的见闻。接着,在这年的7月,他又从成都出发,经过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翻越皑皑的大雪山,穿过莽莽的原始森林,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作惊人的西北旅行。他这次旅行在中国…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全面的抗日战争开始.次年6月,父亲毛坤任教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文华图专)由武汉西迁重庆,母亲带着我的三个哥哥和我回到宜宾乡下的老家.战争激烈进行的岁月,我们也慢慢长大.  相似文献   

5.
一年前的一天,刘霆突然从杭州的设计公司辞职,回到临安的家。 和往常一样,他放下包走进厨房,洗菜做饭。菜上桌,各自祷告完,刘霆夹了些菜放到母亲碗里,他开始告诉母亲:“我跟老板说,我性格方面有问题,要去上海看病。他同意给我留职停薪。他说,等我调整好了,随时欢迎我回去。”  相似文献   

6.
我是祖父在世时他的唯一孙子,起码祖父、祖母是这样认为的。其实祖父在我出生的时候还有两个孙子,他们是我的堂兄,我大爷的儿子,长子王小华,次子王幼华。在我出世的五个多月后,他们就随同我的大爷、大娘一起离开了人间,时间是1949年11月27日,地点是重庆白公馆。祖父一生有四个儿子,长子王振华、次子王裕华、三子王国华、四子王文华。长子王振华、长媳黎雪霜一家四口于1949年11月27日死于重庆白公馆的大屠杀;次子王裕华,未婚,  相似文献   

7.
1965年我随以贺龙副总理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在那里我演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回到内蒙古后,又在呼和浩特新城宾馆小礼堂,向乌兰夫等领导同志进行了汇报演出。乌兰夫同志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演出结束后,他上台接见了全体演出人员。当时,他握着我的手,非常高兴地对大家说:“看,  相似文献   

8.
一付蜡耳塞     
那是1954年,我刚从康奈尔大学毕业,正要与马蒂·金斯伯格结婚。在与我约会的男友中他是唯一一个在乎我的头脑的小伙子。我和马蒂是1951年我17岁时在康奈尔大学一次别人安排的约会中认识的,那年他18岁,在文理学院,比我高一级。他是我大学时代的好朋友,高年级休假时,我经常在纽约罗克维尔中心他父母家吃饭。我母亲已于我高中毕业前夕去世,所以马蒂的母亲就如同我的母亲。每当需要时,他父母总是及时出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客寓北京,两位来自遥远北国的年轻人敲开了我的房门。他们作了自我介绍,其中一位叫王俊,他说他正在编一本书,是献给他母亲的,希望我能在书前写几句话,代他表述对母亲的这番心意。这事我听起来有点奇怪,忙问编的是什么书,他说是当代文化人的一些手迹。我问,这是他母亲所爱好的吗?他说他母亲没上过一天学,却一直支持他做这件事。我问他自己的文化程度,他说很低,只有中学。这几句问答把我深深感动了。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小时候家乡已经很少有人识字,但不管是老大娘还是小伙子,只要是见到路上有字迹的纸张,都绝不踩踏,总是恭恭敬敬拣起来送到庙里焚烧,焚烧炉上写了四个字:“敬惜字纸”。我在王俊母子身上看到了这种行为的延续。他让我写几句话,是因为看  相似文献   

10.
档案与成长     
贺冰 《中国档案》2007,(11):65-66
20年前,我家有了宝贝儿子。与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共同期盼着他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母亲,我非常注意有关他的点滴成长记录的收集和保存,并20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这也许是我所从事的档案专业,职业习  相似文献   

11.
辰目 《传媒》2009,(3):1-1
3月1日晨,打开电脑,得知在前一天即2月28日下午5时,温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友对话交流,他在开场白中讲“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是作为总理的第一次。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但是我的母亲常告诫我,无论对什幺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他说:“我是带着心来的,带着诚意来的,我并不以为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好,但是我讲的话是诚实的,我希望我许诺的事情能够真正做到”。  相似文献   

12.
17岁毅然离家出走 于再原名于镇华,浙江杭州人,生于1921年.家庭很殷实,在杭州城里开了几家颇有规模的百货商店.他的父亲是家里长子,母亲在他幼年时就已去世,留下了娇生的独养子和我(于庾梅),我们兄妹俩关系一直很好. 就在抗战烽烟尚未弥漫到杭州的时候,正在杭州之江大学附中就读的他,毅然卖掉了自己的一辆英国兰令自行车,作为路费,历经千辛万苦,辗转来到陪都重庆,转眼之间从一个大少爷摇身过着工役般的苦生活,那年他才17岁.  相似文献   

13.
<正>整理者的话:今年4月是我母亲叶露茜百年诞辰纪念。在整理她的资料时,发现一封1 983年时她和黄宗英的通信。事关我母亲1934-1940年间认识赵丹后,他们一起从事话剧活动的经历。她和赵丹无疑都是中国戏剧舞台上的精英、抗战文化中的斗士,新疆话剧运动的拓荒者,是献身于党的文艺事业的表演艺术家他们的恩爱婚姻,毁灭在新疆军阀盛世才的阴谋中。当我母亲在周恩来的帮助下,从西域赶回时,重庆文艺界已为赵丹开了追悼会(后来  相似文献   

14.
3月1日晨,打开电脑,得知在前一天即2月28日下午3时,温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友对话交流,他在开场白中讲"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是作为总理的第一次.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但是我的母亲常告诫我,无论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他说: "我是带着心来的,带着诚意来的,我并不以为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好,但是我讲的话是诚实的,我希望我许诺的事情能够真正做到".  相似文献   

15.
我有幸于1939年9月16日,作为重庆《新民报》的记者,同“中央通讯社”记者刘尊棋、《扫荡报》记者耿坚白一道,在延安访问毛泽东。这在我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是一件大事。在现代中国新闻史上,也是被记上了一笔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中,把毛泽东在延安接见我们重庆去的三记者,作为一件大事记录下来,并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是因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多次会见过中外记者。在我们之前,他会见过重庆商务日报赴延安采访的温田丰等,更不用说他还在延安自己的窑洞中,同著名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作“竟夜之谈,直到天已黎明”。在我们之后,1944年6月12日他在延  相似文献   

16.
正1940年秋季,我正在育才学校读书,突然接到通知,要我赶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准备去延安。我从学校步行到草街子码头,坐船到北碚,正好我的母亲也从对岸的黄果树来接我,母子汇合后一起坐公共汽车前往重庆。我们先来到重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周公馆位于今渝中区中山四路,在靠近嘉陵江边朝天门附近的一个小巷里。1938年冬,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后,为便于工作,周恩来以个人名义租赁这幢房子,作为中共南方局在市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楼房内,中共代表团仅租赁了一、三两层,二楼的大部分和底层门厅旁的厨房,均为国民党人居住,真有左右内外夹攻之势。  相似文献   

17.
南人 《新闻天地》2006,(5):12-14
年轻的记者患上疾病、家庭连遭恶运,重庆新闻人用善良和爱心感动了一座城市。这是发生在重庆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角是重庆晨报青年记者王华。2005年4月25日,他突发重病又无钱医治时,重庆新闻同行走近他  相似文献   

18.
"啊,最亲是娘,白发亲娘,你的真情值得我永远珍藏;啊,最爱的是娘,白发亲娘,你的爱就是我幸福的天堂……"重庆秀山县孝溪乡纪委副书记黄彦创作的MV((最亲是娘>在网络上迅速走红,黄彦的动情演唱和MV中母亲、父亲、妻子和儿子等亲人一起的感人表演,再现了他从小在母爱下成长的经历.网友称之为"史上最感人的MV".  相似文献   

19.
1949年,我五岁. 进入4月以来,我已经很长时间未见到父亲靳以了. 自1946年来到上海,我一直跟着母亲住在蒲石路(今长乐路)的外婆家.虽然父亲在那年夏天也随复旦大学的大队人马回到了上海,虽然我们在江湾学校教师宿舍庐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家,但我一直没有住过去.而父亲是每星期都来蒲石路的.我还记得父亲一来,我们在外婆家的那间不满七平方米的小屋只能在床上加一块木板,父亲母亲和我就挤睡在木板上,我睡中间,母亲睡里边.父亲轻轻一动弹,木板就会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这时分我感到幸福极了!因为包围在两个亲人之间,尤其是父亲.我枕着父亲宽大的手臂,安然入睡.因为,自我在重庆的嘉陵江边出生,我就一直没有离开过父亲.无论朝起暮落,我都能听见父亲爽朗的声音.尤其是他每每下课回家,都要抱着我踱到江边,去看江水,去看船只,去闻那江边潮湿的风,去听船夫们长长的拉纤声……  相似文献   

20.
万佳欢 《中国新闻周刊》2011,(28):76+78-76,78
7月22日,音乐剧《时光当铺》在北京演出。该剧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在校生为演员班底,从反恐、反战的主题出发,关注了华裔移民的苦难奋斗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