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之间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而推测联想到另一对象或事物也可能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式。这种类比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经常用到。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解决某些复杂或陌生的问题时,往往先观察题设的特征,再通过其特征联想一些已解决的数学问题的解法或技巧,从而找准解题的方向,然后再通过恰当的技巧把问题转化为我们熟知的或较容易求解的问题求解。现在我们就从下面这道选择题来具体分析一下类比转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七、类比思想通过比较两类事物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并由其中一类事物的某种已知属性,去推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思想——类比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类比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通过两类问题的类比,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线索,沟通联系,指出目标,使思维有了方向,能发现问题的解决途径,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最后解决.类比思想是数学发现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数学上许多重要定理都是由类比而猜想,由猜想而证明的.类比的思想在某些数学发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伟大的引路人”.八、对应思想对应作…  相似文献   

3.
<正> 在形式逻辑中,推理有三种形式——演绎、归纳和类比。 类比是一种从个别到个别或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它是在甲、乙两个(两类)事物之间进行比较,从它们的某些类似或相同(相异)的属性出发,根据甲又具有某一属性,推出乙可能也有与之类似或相同(相异)的另一属性。 一般地说,类比有三种基本形式,它们是正类比、反类比和合类比。在数学中,通常用正类比,其推理公式是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类比呢?在形式逻辑中,推理有三种形式:演绎、归纳和类比。类比是一种从个别到个别或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它是在甲、乙两个(两类)事物之间进行对比。从它们的某些类似或相同(相异)的属性出发,根据甲又具有某一属性,推出乙可能也有与之类似或相同(相异)的另一属性。  相似文献   

5.
陈省身先生曾经说过:“数学是什么?数学是根据某些假设用逻辑的推理得到结论”。而类比思想方法是其中一类非常典型和有用的数学推理.类比引申、类比推理、类比猜想是人的抽象逻辑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看,类比法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或一类对象还具有其他特定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该特定属性为结论的推理。  相似文献   

6.
类比是指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断它们在另一些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类比思想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陌生的问题熟悉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类比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和相似,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方法,类比方法的认识依据是客观事物或对象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相似性。类比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作用。类比法可以简化解题过程。类比方法有:对称类比,因果类比,模型类比,协变类比,等效类比。  相似文献   

8.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间存在着的相同或不同属性,联想到另一类事物也可能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然而,任何物质都有其差异性,用类比方法推理获得的结论很可能正是两个对象的差异点而陷入错误.所以类比推理的逻辑根据是不充分的,带有或然性,不能作为一种严密的化学方法,即类比不能代替证明.在化学思想中,正是这种局限性对学生学习新知、解决新问题产生消极性的干扰作用.掌握类比推理在解题中的种种负迁移效应,对克服负迁移做到正迁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类比推广,指的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想另一些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式.下面就几种常见的类比推广试题的解法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类比是将一种特殊对象的知识推移到另一特殊对象的思维方法。通常情况下,类比是依据两个对象已知相似性,有目的性的将人们对其中一个对象的特殊属性认识推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从而加深对后一对象的认识或推测该对象可能也具备前者的某些属性。  相似文献   

11.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是数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寻求解题思路、猜测问题答案或结论的数学发现的有效方法.就中学数学知识而言,怎么类比?怎么恰当地类比?本文将通过数列中的类比作一些简要概括和例说,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有某些相同或类似的属性,并且其中一个对象还有某些另外的属性作为前提,提出另一个对象也有这些相同或类似属性的一种思想方法.波利亚说:"不论是初等数学、高等数学中的发现,或者在别的学科中的发现,恐怕都不能没有这些思考过程,特别是不能没有类比."波利亚又说:"类比是伟大的引路人."拉普拉斯说:"甚至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归纳和类比."开普勒说:"我赞成类比胜过其它的一切,它是我最可信赖的,它知道自然的一切奥  相似文献   

13.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自2000年高考上海试题考查了用类比的思想方法解决等  相似文献   

14.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比思维的认识依据是客观事物或对象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相似性。因此,“类比就是一种相似”。解决问题的根本思想在于寻求客观事物的数学关系和结构的样式,从已解决的问题中概括出思维模式,再用模式去处理类似的问题,进而形成新模式,构成相似系列,即各种概念、命题与方法的相似链。因此,在数学中。类比是发现概念、方法、定理、公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开拓新领域和创造新分支的重要手段。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康德也曾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因此,在数学中,通过类比能够引导我们去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培养探究、钻研的科学精神及创新能力。这也正是当今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核心内容。下面我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谈谈如何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类比思想,并能逐步自觉地运用类比来解决有关的数学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类比的实际含意何谓类比?类比是这样一种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而得出这两个对象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结论.其一般公式为:A具有a、b、c、d属性B具有a'b'c'属性所以,B也可能具有d'属性。(其中a、b、c、d和a'b、'、c'、d'相同或相似)通俗地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类比,就是将学生所熟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推理”,“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想方法”.类比就是一种相似,在研究一类事物时,可通过两个对象类似之处的比较而由其中一类事物的已知属性去推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类比的思想方法包括“类比——联想——猜想——证明”四个步骤,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能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方法去类比探索、获取新知识;  相似文献   

17.
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更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下面就类比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作些探析。一、剖析类比的含义,明晰类比的意义什么是类比?类比是指根据两个不同对象的某些方面(如特性、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8.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 ,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 ,即A事物有a、b、c、dB事物有a、b、c 则B事物可能有d由A到B的推理是“特殊—特殊”的推理过程 ,即由于A、B事物具有相同的a、b、c属性这一特殊性 ,于是假定A、B为一统一的系统 ,它们有所有相同的属性 ,从而根据A事物已知的属性d推出B事物也可能存在的未知属性d。因此类比方法是根据事物间的相似性进行推理判断的 ,按类比对象间的相似形式来分 ,类比方法有因果类比、数学相似类比和模拟相似类比。类比方法是物…  相似文献   

19.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之处,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式,类比联想可以发现新的结论、新的规律,可以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本文以《等差等比数列复习课》为例阐述如何运用类比教学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类比是依据两个 (或两类 )不同对象间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 ,将一个对象的特殊属性迁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 ,从而作出可能判断的逻辑推理方法。其中的相同性或相似性可能是表面的、次要的、偶然的 ,也可能是主要的、本质的、必然的。作类比时 ,选取具有本质特征的属性 ,效果好。它的基本模式是 :对象Ⅰ中有 :A、B、C、D对象Ⅱ中有 :A1、B1、C1,那么 ,对象Ⅱ可能有D1类比思维的推理方向是从特殊到特殊 ,它既不同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 ,也不同于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 ,它把归纳法和演绎法简并为同一个过程 ,应用类比思维可以在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